电子报 正體版
 
乐器之后-璀璨的小提琴(图)
 
2015年10月9日发表
 
小提琴是最能表达感情的乐器之一,许多作曲家用它来唤起听众的共鸣。

【人民报消息】小提琴是最好的独奏乐器,若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小提琴则为乐器之后。 起源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在文献上有小提琴「violin」这个字,是1523年出现在意大利北部的法文商业记录;而小提琴图像是1529年的一幅壁画上,所找到的一把有3条弦的小提琴,是至今可见最早的小提琴样子。一直到17世纪,意大利克雷蒙那的制作大师阿玛蒂才将小提琴定形为今天人们使用的的形状、尺寸,并使用4条琴弦。 小提琴有琴头、琴颈、指板和琴身几个主要部位。琴身是一个上过漆、光滑、中空的木制共鸣箱,包括面板、背板、侧板。面板是枫木,背板、侧板和琴头是云杉,指板是木质坚硬的乌木,4条弦紧绷在琴颈上。这种曲线优美的设计,并不只是徒具装饰的功能,其大小的比例完全是依据声学所设计的。小提琴虽然体积小,看似轻薄,但真正把弦上好、拉紧定音之后,4根弦合起来就有30多公斤的张力。 小提琴的高音域特征使它演奏出的旋律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是最能表达感情的乐器之一,许多作曲家用它来唤起听众的共鸣。小提琴借由弓弦的磨擦,可以使演奏出的声音延展成渐强、渐弱的变化,或以右手揉弦的方式做出类似「抖音」的音色,进而产生如人声般的修饰效果。这个优点促使小提琴成了最会「唱」的乐器。这也是为什么在弦乐四重奏或交响乐团里总是由小提琴担任「领奏」的原因。 著名曲目与音乐家 音乐历史上,许多音乐家为小提琴作了多首曲目,音乐之父巴赫(J.S Bach)在公元1720年左右于德国科登担任宫廷乐长时,写下6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后人称之为「小提琴音乐的圣经」。巴赫对于这些曲子,除了重视小提琴本身深具旋律性的特质之外,还要求了小提琴之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并使用困难度极高的对位技巧。这样的作曲手法,开发了小提琴各种丰厚的音色与演奏技巧,是小提琴音乐的最高杰作。 萨拉沙泰(Sarasate)是19世纪后半叶活跃于乐坛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他擅长演奏各类小提琴曲,却不碰俗称「小提琴之王」的帕格尼尼(1782~1840)的作品。因为手不够大,要驾驭指幅较宽的超技练习曲,有其挑战的极限。所以他选择了为自己创作一途,为自己量身订作。这个想法让他在音乐史上大放异彩。萨拉沙泰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炫技色彩,豪华艳丽的笔调加上强烈的西班牙风格,不仅是音乐会受欢迎的曲目,也使演奏他的音乐的小提琴手能像他一样轻而易举地获得满堂的喝彩。 20世纪以来杰出小提琴演奏家有:海飞兹、曼纽因、祖克曼、慕特、帕尔曼、林昭亮等。△

 
分享:
 
人气:22,65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