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人言爲信 信誓旦旦(圖)
 
2015年2月28日發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不僅被看作立身之本、 舉政之本、進德修業之本,甚至擺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

【人民報消息】《說文解字》說:「誠,信也。」二者本意相通。人言爲信,是會意字。「信誓旦旦」最早出自《詩經》,「旦旦」是誠懇的樣子。《說文解字》中的「誓」解釋爲「以言約束也」。 古人遵從言而有信的準則,指天爲誓,說出的誓言就是要請天地爲證,同時約束內心,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幾個成語典故︰ 一言九鼎 說的是秦昭王十五年,秦國圍困趙都邯鄲,趙的使臣平原君去楚國求救,毛遂自願同往,這就是「毛遂自薦」成語的來歷。之後經毛遂對楚王曉以利害,楚國同意救趙。平原君因而讚揚道:「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重於九鼎大呂。」這裏說毛遂的一句話產生極大力量。 一諾千金 出自《史記•季布欒佈列傳》,西漢初年有一個人叫季布,爲人正直,樂於助人,特別是非常講信義。只要是他答應過的事,無論有多麼困難,他一定要想方設法辦到,所以名聲很好。 有諺語說:「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一諾千金重,體現了賢人君子的高風亮節,人無虛言才贏得信用,足見諾言的重要。 一言既出 駟馬難追 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駕的車也難以追上。形容話一出口,便無法收回。這個成語出自《論語•顏淵》:「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 何以爲文?』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擴)』猶犬羊之?。」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大夫叫棘子成。一天他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君子重視內容就可以了,爲什麼還要形式呢?」 子貢說:「你如此輕視形式,真令人惋惜啊,話說出口,駟馬也追不上啦!形式的重要與內容是一致的,內容的重要和形式也是一樣的。如果去了毛,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這裏「駟不及舌」便是「駟馬難追」的最早說法。 曾子殺豬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也是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他十六歲拜孔子爲師,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 據《韓非子》中記載,一天,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他的小兒子哭鬧着要跟着去。於是妻子對小兒說:「你先回家去,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妻子勸止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實現教育的方法。」於是曾子果真殺豬煮肉給孩子吃,以兌現妻子所說的話。 魏文候信守約定 戰國時魏國的國君魏文候,有一次與掌管山林的官員--虞人約好日子要一起打獵。到了約定那天,魏文候正在宮中與大臣們飲酒作樂,且外面下起大雨。時間到了,魏文候準備前去赴約,左右大臣說:「今天飲酒這麼高興,天又下大雨,君王要去哪裏呢?」 魏文候說:「我同虞人約好要去打獵,雖然在這裏很開心,但怎能不守約定呢?」於是便冒雨去赴約。 唐代詩人周曇對此讚歎道:「冒着大雨怎麼出去打獵呢?國君考慮的是不能失信,魏文候並不是嗜好打獵,而是認爲君王要百姓信守約定,自己必須當榜樣。」 講了這麼多故事,其實是集合古人爲我們所留下許多豐富關於誠信的文化。古人把「誠」與「信」合起來使用,就是講求誠實守信,表裏如一,言行一致,既不自欺,也不欺人。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不僅被看作立身之本、舉政之本、進德修業之本,甚至擺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孔子在《禮記》中說:「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其實這正體現了古人順天知命、天人合一的境界啊!△

 
分享:
 
人氣:19,81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