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副縣長回鄉務農:看到希望一點點長出來(多圖)
 
——讓農民迴歸土地是中國的希望
 
2015年7月2日發表
 
回鄉務農的湖南省臨澧縣副縣長、北大畢業生劉濤。
新華網2015年6月26日新聞《對話劉濤:國家不缺公務員,農村卻太缺人才》。

【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唐奇瀟報導)中國是農業大國,這些年農民離開了土地,進了城裏打工,好的良田變成別墅、渡假村。國家需要在其它周遭國家租地種糧食。50年前,誰這樣說,大家都會捂嘴笑,認爲是天方夜譚。現在已經成爲現實。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無解的難題:家庭結構破裂,留守老人、留守兒童……。 農民的安定就是中國的安定。讓農民迴歸土地是中國的希望。 最近,幾個官方媒體報導了湖南省臨澧縣副縣長劉濤選擇結束仕途的故事。去年年底,頭頂北京大學畢業生光環的回到老家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東岳觀鎮跑馬村。他承包了100畝土地,開始種獼猴桃。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劉濤不止一次說:「一個人的價值,不取決於他所處的位置,而取決於他努力的方向。或許,在副縣長的位子上,很多人都會恭維你。但人家看到的是那個位子,而不是你這個人。」 ◎ 一個讓父母痛哭暴跳的決定 劉濤的父親劉際明一直是鄉親們羨慕的對象。三年前,57歲的劉際明和老伴從老家農村搬到長沙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在湘西的丘陵上種了一輩子地,老來能夠走出重重大山,到繁華的省會含飴弄孫,女兒還給自己介紹了一份不繁重的臨工補貼家用,對這樣的晚年生活,劉際明很難再有什麼奢求。 最重要的是兒子劉濤帶給家庭的驕傲。劉濤是典型的「讀書改變命運」的農家子弟。作爲家鄉難得的讀書苗子,劉濤曾被家人寄予「走出農村」的希望。劉濤17歲從慈利縣第一中學考入北京大學,31歲就成爲臨澧縣最年輕的副縣長。提起來沒有人不說劉際明好命。 但劉際明沒有想到,短短兩年時間,自己就回到鄉下,拿起鋤頭,幹起老本行。原因是自己引以爲傲的兒子竟然在2014年底辭去了副縣長的職務,決定回家種植紅心獼猴桃。 劉濤所在的慈利縣東岳觀鎮跑馬村,地處武陵山脈東部,距離省會長沙約280公里。山路沿着峭壁和河畔一折一彎,似乎都在告訴路人,要走出這重重大山有多麼不易。據說,自劉濤考取北大後,這十五六年,東岳觀鎮出過兩個清華學生,北大則一個沒有。 在劉濤去年剛剛告知他辭職的決定時,父子倆有過激烈的爭執。劉際明指着劉濤的鼻子說:「從農村考了北大,現在當了官,多不容易。你這是甚麼意思?」他無法相信兒子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當77歲的爺爺知道這個消息時,更是失聲痛哭。 「我勸了,勸不動。他就給我講省裏號召的政策。」最終,劉際明妥協了。他不僅同意了兒子的選擇,還主動辭去了城裏的臨工,住回鄉下,幫兒子主持流轉土地,僱傭鄉鄰,重新操持這片他曾經離開的土地。 「現在我當然支持他。」站在家門口劉際明說。站一旁的老伴插話說,真正讓自己放下心結的是看到孫子對劉濤的支持。「今年,孩子的壓歲錢和生日紅包,都是直接給了他爸,說希望爸爸創業成功。我是被孫子感動了。」劉濤的母親已習慣長沙慈利兩地奔波,在長沙幫兒女帶幾天孩子,然後回到村裏照顧丈夫。 ◎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他努力要達到的目地

中國青年報頭版6月27日刊登劉濤的消息。
1999年,劉濤順利考入北京大學,成爲鄉里至今唯一的北大學子。大學畢業那年,公務員考試似乎比往年都熱,劉濤也選擇了從政,報名參加了湖南省選調生考試,並順利獲得了張家界市永定區雙溪橋鄉辦公室祕書的職位。如今再談起當年的決定,劉濤說那時候並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從政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但抱負是甚麼卻沒那麼清楚,「農村出來的孩子缺少指引,第一份職業,很難有更清晰的規劃」。 從2003年參加工作開始,劉濤的仕途就一帆風順。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劉濤參加了湖南省選調生考試,是年7月,劉濤在張家界市永定區雙溪橋鄉,擔任辦公室祕書。 工作一年後,他通過考試進入了共青團張家界市委,過了不到一年,2005年,劉濤被調往共青團湖南省委工作。2008年,劉濤被團湖南省委推薦到湖南省統戰部學習,2009年2月,劉濤調往湖南省委統戰部民族宗教工作處工作,2012年10月,31歲的劉濤被調往常德市臨澧縣,在7個副縣長中,他是最年輕的,成爲當地最年輕的副縣長,分管工業、安全生產等工作。 劉濤說,在機關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寫材料。他並不討厭寫材料,甚至他自己也是因爲「材料寫得好」才多次獲得調動的機會,「這是把領導的決策落實到執行的一個工作」。不過相比寫材料,劉濤還是更喜歡做些實際的事情,因爲「材料寫得再好,也很難說能(把現實)改變多少」。 臨澧縣政府辦督查室主任孫華還記得劉濤提出辭呈的那天,讓自己幫他準備兩個信封。當他看到劉濤把親筆寫好的辭職報告放進信封時,忍不住問:「當個副縣長蠻不容易哦。你考慮好沒有哦?」 從2012年劉濤赴臨澧縣履職起,孫華就負責對接劉濤的工作。劉濤篤定地告訴他:「已經考慮好了。」辭職的那天,縣長請劉濤吃了午飯。那是孫華至今最後一次見到劉濤。 不同於局外人的驚訝,劉濤說自己並沒有覺得辭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覺得公務員也就是一份工作,「現在不是提倡公務員能進能出嘛」。 ◎ 政策讓他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 在臨澧縣做副縣長時,他曾經牽頭推動了7家臨澧縣的鞭炮企業通過歐盟標準認證,這是劉濤公務員生涯中引以爲豪的事情。「去瀏陽考察的時候,看到他們的鞭炮廠都通過了歐盟認證,可以出口到歐洲。臨澧的企業也有這個需求,但是沒人去推動這個事情」。劉濤說,「這就需要政府主動去牽線」。 類似的工作被劉濤形容爲「在種種條件限制下進行創新」。劉濤覺得自己是一個「能折騰」的人,喜歡挑戰,喜歡面對未知,但大多數時候,體制內的生活更強調規律、穩定。 從2014年開始,作爲公務員的劉濤開始逐漸感受到「創業」的熱潮,政策文件裏,「創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劉濤開始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 劉濤認爲,一個成熟體系內的公務員,很多時候就是個執行者,有一套工作程序,有各自的職權範圍,其實能做的事也很有限。我們縣裏幹部,都有扶貧、駐村的任務,也可以幫助農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但很多時候改變農村面貌,不能只靠行政力量,還要靠產業、靠市場的力量。比如我們可以幫他們爭取資金修條路,但也就是出行更方便一些,沒有產業和產品,農民還是無法增加收入,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發展產業還是需要有人帶頭,但現在農村最缺的就是人才。城市把精英都「收割」走了,青壯年勞力也被城市收割走了。國家投入在農村建設上再多,也得有人去落實。我老家山上這幾年都修了水渠,但沒有人用。 劉濤說:現在不缺公務員,但農村卻非常缺人。一個縣副縣長有七八個呢,但對我老家的農民來說,能帶領他們搞農業致富的,可能只是一個人。 2014年9月15日,湖南省召開了創新創業大會,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在會上提出,「允許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有專長、有經驗的人員,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前提下,主動走出去,領銜創業、自主創業」。這次大會以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開到了鄉鎮一級,劉濤覺得是時候了,「公務員我也做得挺好的,得了幾十個獎狀,但我就是想去創業,想去試試」。 不同於當下大多數創業者,劉濤沒投身互聯網行業,而是選擇回老家投身農業。「我更希望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劉濤說,「我會種地,我覺得這個方向挺適合我。」 劉濤說自己對土地和故鄉有着別樣的感情。在家鄉唸書的時候,他要一邊寫作業,一邊下地幹農活,而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鄉里直接跟農民打交道。 在劉濤的記憶裏,小時候村裏還有不少人家種水稻、棉花。但如今,村裏的大多數土地都已經撂荒,只有一些老人會種玉米,更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農村。「我也想通過自己的項目讓農民看到,農業還是有機會的,讓年輕人重新回到農村。」劉濤說。 下定決心後,劉濤沒有立刻辭職,而是開始找項目。那時他常常問周圍的朋友,附近的土地、氣候適合種甚麼經濟作物。偶爾他還會一個人開車跑到別人的果園,不表露身份,只是打聽收成和效益。 他考察了茶葉、獼猴桃等項目,最後才定下種獼猴桃。「附近的永定區就有獼猴桃園,那邊的管理人員說我們的土地很適合種這個,沒甚麼污染,而且投入也不是很大,收益好。」 敲定了項目後,2014年11月初,劉濤給縣裏打了一份辭職報告,說自己要去創業。副縣長辭職創業畢竟是個稀罕事,臨澧縣縣委書記楊琦明和縣長楊天生最初都不是特別理解,並再三挽留,但劉濤的態度很堅決。12月初,劉濤的辭職被批准了。 ◎ 相比當副縣長,建成一個獼猴桃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會更大
爲讓農民看到土地能生金,劉濤辭職 回鄉開始種獼猴桃。
相比之下,說服父母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在打完辭職報告後,劉濤帶着獼猴桃去見父母,說起了要辭職創業的事。最開始,父母既震驚又生氣。「我當時就說,這獼猴桃有甚麼好種的?我們辛苦培養你這麼多年,好不容易你走出了農村,怎麼又要回來呢,這不是讓別人看笑話嗎?」劉濤的母親回憶說,當時雙方大吵了一架。 但倔強的劉濤說如果父母堅決反對,他就不在家種,去其他村裏租地種。所幸妻子很支持劉濤,做醫生的妻子主動去勸兩位老人,說自己的收入可以負擔家庭開銷。最終父母還是拗不過兒子,只得一起加入了劉濤的「創業團隊」。 不過父母真正改變想法是在今年春節。在給孫子發紅包時,劉濤的母親看到孫子一轉身把紅包遞給了劉濤,「孫子說他支持爸爸創業,我那時就想,父母都不支持兒子,誰支持呢?」 相比外界的議論,劉濤自己很淡定。他說大不了就是創業失敗,整個項目的投入他承擔得起。創業至今,他也遇到過不少風險,就在最近,因爲慈利的雨水過多,排水溝不夠寬,地裏的獼猴桃苗死了不少。不得已,劉濤又和技術員帶着村民們重新拓寬排水溝。 但劉濤始終相信,自己創業的路子是對的,他喜歡那種親手去把一件事情做成的感覺。他說相比當副縣長,建成一個獼猴桃園帶給自己的成就感會更大。 辭職之後,劉濤的生活自由了很多。以前在微信朋友圈幾乎不怎麼說話的他開始經常發言,空白的微信背景也變成了家鄉的風景圖。 現在,劉濤有一半時間都呆在跑馬村。沒事的時候,他喜歡站在村裏蜿蜒的山路上俯瞰自己的獼猴桃園。望着成片的赤紅色土地上,綠色的獼猴桃種苗破土而出,這位農民的兒子會覺得很開心:「好像看到希望一點點長出來的樣子。」 ◎ 我覺得再不回去做這個事,可能就晚了 劉濤也無法確認,如果一直在統戰部工作,自己是否選擇辭職務農。但在臨澧縣工作的時候,自己在分管的鄉鎮做了一些農村問題的調研後,有了更多的思考。 劉濤:我有這個想法,至少有大半年了,到縣裏工作以後,下去多了,跟老百姓接觸多了,覺得農民太需要人帶領他們創業了。我本來就是農村出來的,對家鄉和土地有感情。你去看看就知道,我的家鄉環境很美的,但因爲沒有年輕人,很多土地都在那兒荒着,最多種點玉米,因爲省事嘛。我覺得再不回去做這個事,可能就晚了。 「國家有很好的政策,也做了很多扶持工作。比如,修路架橋。但如果農村沒有人帶頭去發展實業,農民沒有嚐到甜頭,農村的人仍然會流失,農村的地依然會拋荒。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 在父母前兩年搬到長沙之前,每年劉濤都會回跑馬村住一段時間。看着農村的日益破敗,他憂心不已。「如果再不有所作爲,這裏就真正荒了。」劉濤說:「時間等不來的,你不能等到退休再去做。不要說30年,再過五年十年就真沒人了。」 「如今省委發文號召全民創業,我想我們公務員有一定的資源、見識和人脈關係,自己不去創業,難道全指望大學生嗎?」劉濤說。 劉濤:我能投入的財力確實有限,初期只搞了100畝,目前投入30多萬元,而且搞農業風險很大,也需要較長的週期。我是想通過這100畝的示範,形成帶動效應。農民是很現實的,如果看到有收益,他就可能加入。到時候我提供技術、種苗、肥料,統一品牌和標準,你按我的要求生產,然後統一銷售找市場,比種玉米賺多了。一畝地賺一萬塊錢,就是很可觀的收入。 現在我們那個地方的風氣也在改變,有了幹活的熱情和積極性。以前叫不到人,一天給100元也不幹,打個麻將也能贏幾十塊呢。但他們看到土地能帶來收入,就願意做這個事情。 ◎ 萬事開頭難,士氣一鼓決不泄 劉濤最終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成立了跑馬村第一個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與此同時,他從農戶家中收葛根、蜂蜜、臘肉等土特產,將建網上銷售平臺賣出去,6月底就上線。 不過,今年雨水太多,對果苗的存活率有一定影響。這是剛剛創業的劉濤遭遇的頭號難題。「萬事開頭難嘛!現在我們都希望他成功。」劉高強老人說。隨着記者和合作商找上門來,鄉親們也知道,劉濤出了名。劉濤說,鄉親們這幾天幹活比以往勁足了不少。沒有被僱傭的鄉親們還會過來圍觀。 劉濤也明白未來自己面臨着各種困難。「獼猴桃掛果就要3年,進入盛果期還要更長時間,還有資金、技術……現在所有問題都要我自己去扛。」不過,事情已經體現出好的一面。過去,無所事事的鄉親們只能以打麻將打發時間,自從劉濤回鄉創業僱傭他們後,他們實在沒甚麼時間打麻將消遣。每天110元的日薪,讓鄉親們有了很大積極性。 「等獼猴桃成熟,預計每畝土地能有一萬元利潤。鄉親們嚐到甜頭後,這裏一定會變得更好。」劉濤說。 那天中午,一位初中畢業後就失去聯絡的同學給劉濤發來一條短信。短信裏說:看到你的消息,像看到了希望。自己一直彷徨,請你多指點指點。我也想爲家鄉做些甚麼……△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社、新華網)
 
分享:
 
人氣:164,77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