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聞簡述(圖)
 
畢藤菲
 
2017年11月17日發表
 
科學界新寵兒!這個吃塑料的細菌,能將寶特瓶分解至原始狀態。

【人民報消息】 歐盟23個成員國 就歐洲防務聯盟達成共識 1月13日,在布魯塞爾,歐盟23個成員國的外交和國防部長簽署了一項里程碑式的聯合防務協議,共享軍事資產,推動歐洲軍事一體化的進展。 這項「永久結構性合作」(PESCO)防務協議旨在深化歐盟成員國之間的防務合作,加強新技術發展的協調工作。歐盟成員國就共同的軍事項目提出了近50個建議。隨着防務聯盟的成立,歐洲國家將首次履行共同開展軍備、共同投資和共同派遣士兵參加軍事行動的義務。 德國聯邦外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在布魯塞爾表示:「這是朝着獨立和加強歐盟安全和防務政策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德里卡.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稱,這是歐洲的一個「歷史性時刻」。 東協峯會簽署共識文件 保障移工權益 東南亞國家協會峯會11月14日在馬尼拉閉幕,與會領袖簽署移工保護文件「東協保護暨促進移工權益共識」,會員國同意保障移工家人的探視權、禁止扣留護照、防止工作場所暴力與性騷擾、無論性別及國籍給予公平對待,及處理非法招募等。 東協輪值主席、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Duterte)指出,這份文件將可強化移工的社會保障、人道公平對待及健康服務。 菲律賓外交部形容,這是東協移工保護措施的里程碑,會員國將依各自的法律落實共識。 2007年1月,第12屆東協峯會期間,領袖們簽署「東協保護暨促進移工權益宣言」,14日簽署的共識文件延續宣言的精神。 默克爾組聯合政府 擬撤除國內全部核武 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民黨」在今年9月選舉失去極右派政黨支持。爲確保第四任總理位置,默克爾正在尋求訴求環保和反核的「綠黨」,以及提倡民權和減稅的「自民黨」支持。 基民黨、綠黨、自民黨內部討論11月16日告一段落,下一步將就組聯合政府進行談判。 路透報導指,三個可能組成聯合政府的政黨表示:「我國屬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我們希望能確保德國剩餘核武撤除,並中止現代化計劃。」 默克爾政府2011年宣佈,爲避免日本福島核災事故重演,將在2022年關閉德國境內全數核子反應爐。 5架TC-90巡邏機 日本大方送給菲律賓 日本防衛省把5架原先租給菲律賓的TC-90巡邏機直接大方相贈,協助菲國提升監控海域的能力。援贈協議已由雙方官員於11月13日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領袖峯會暨相關會議的外場完成簽署。 菲律賓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11月15日說:「這5架TC-90巡邏機的合約條件已從租賃改爲援贈。」 菲律賓政府與日本2016年2月簽署「防衛裝備暨技術轉移協議」,之後開始洽談TC-90的租用事宜。 TC-90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教練機,也可作巡邏之用,飛航距離可達2,150公里,遠優於菲國現在使用的巡邏機,在加裝對地及對空偵察雷達之下,即可監控南海更大的範圍。 2位加拿大華裔女孩發現「可以吃塑料」的細菌 兩位19歲高中女孩發現「可以吃塑料」的細菌,這項新發現被加拿大資深科評委員會評估巿值超過1,000萬加元(約5,200萬人民幣)! 加拿大溫哥華馬吉中學的華裔女孩姚佳韻(Jeanny Yao)與她的高中同學汪鬱雯(Miranda Wang)有次參觀了溫哥華廢料轉運站,驚訝地得知成堆的塑料垃圾山「大概5,000年內都不會分解」。從那天起,她們開始着手進行研究,在閱讀上百篇科學論文後,她們認爲人們既然是以合成方式製成塑料,那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藉由「生物降解」(材料在生物體內通過酶解或吞噬等作用)來分解它們。 她們發現依賴塑化劑培養出來的三種菌株,可以改變其結構,最後分解成爲二氧化碳、水或酒精。微生物成了降塑的有效途徑,比世界上現存的有機體分解方式還快了80倍。 科學家探訪南極洲冰層下一公里海域 人類首舉 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Blue Planet II)的工作人員,最近與該國海洋生物學家科普利(Jon Copley)一起搭乘迷你潛艇,探索南極洲冰層以下一公里的海域。這是首次有人類前往如此神祕,而又遙不可及的地方。 科普利表示,由於南極洲被其冰蓋(ice sheet)的重量往下推,故其水面下的大陸架(continental shelf)比一般的還深。當南極洲附近的海水在冬天結冰時,它會留下非常冷的鹽水,這些鹽水會下沉並流入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深處。 當鹽水從南極洲四周的海洋流往各大海洋時,它們會攜帶氧氣,而這些氧氣是大氣中的氧氣溶解在海面上的。所以,南極地區是世界各大海洋深海區吸氣的地方,可以肺部稱之。 (人民報記者畢藤菲綜合報導)△

 
分享:
 
人氣:49,64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