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因人而異的"仁" (圖)
 
中原
 
2017年11月23日發表
 
曾有三人問孔子同樣一個問題,孔子卻給了他們三個不同的答案。

【人民報消息】有時候我們喜歡叫真,認爲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其實不是,同樣一個問題,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人而異。曾有三人問孔子同樣一個問題,孔子卻給了他們三個不同的答案。 顏淵問「仁」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 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仲弓問「仁」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裏也沒人怨恨(自己)。」 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司馬牛問「仁」 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仁人說話是慎重的。」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叫做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 司馬牛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 (參考數據:《論語》)△

 
分享:
 
人氣:30,92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