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瑞士女汉学家、翻译家林小发(Eva Luedi Kong) 翻译的《西游记》德文全译本,获颁莱比锡书展翻译奖。

【人民报消息】(人民报记者温阳漾综合报导)《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问世以来,深受世人喜爱,多年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一部由瑞士女汉学家、翻译家林小发(Eva Luedi Kong)翻译的《西游记》德文全译本,于3月23日获颁莱比锡书展翻译奖。这一奖项可能引发西游记旋风,让猴王孙悟空也成为德国读者的至爱。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在林小发之前,《西游记》在德国只有一个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翻译的英文版本《猴子的朝圣路》,以及一个原东德的译本,而英文翻译版本仅翻译原书的五分之一的内容。两译本全都做了大幅度删减。现在,通过林小发的全译本,德国读者终于能够全面品尝这一人物众多,情节丰富,充满智慧的中国文学巨著。 14岁时被中国字迷住 自学汉语 林小发1968年生于瑞士比尔市。14岁时,一个中国杂技团到访比尔。林小发一下被介绍册上的中国字迷住了,从此走上了自学汉语的道路。学习过程中,她遗憾地发现,没有完整的德语版《西游记》。 90年代林小发在中国交换学习期间,她在上海一家书店里看到了《西游记》原著。买书回家后,她「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这本着作蕴含的中国古代世界观深深吸引了她。林小发决定自己动手将《西游记》翻译成德语,介绍给德语国家的读者。 林小发特别着迷于《西游记》的精神深度和涵盖面的广度,她说:「这本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故事、是神奇世界的旅行、是神话故事集粹、是政治讽刺、是精神救赎之旅。它全面阐述了传统的中国世界观。」 这种复杂性对译者意味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语言技巧,还必须了解东方的宗教思想,研究中国历史,难怪林小发付出了17年的时间。 独力完成翻译 报导称,为了翻译好《西游记》,林小发在中国生活了25年。她在浙江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还到处走访寺庙道观,理解书中宗教修行的内涵。同时她大量阅读十八九世纪德国文学,从歌德等人的诗歌中感悟德文修辞技巧。从1999年到2016年之间,她独力完成这部巨大的翻译作品。 2016年10月,德语版《西游记》由德国的雷克拉姆(Reclam)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受到多方好评,现已再版多次。评委们称这部书是一个丰厚的赠礼。 莱比锡书展奖被称作「德国最受追捧的文学奖之一」,每年颁给德语图书出版界最新推出的优秀德语图书。评委布克哈德.穆勒(Burkhard Müller)在接受德国文艺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西游记》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德国却只有少数人知道。现在,德国读者终于能读到既忠实于原著又行文优美流畅的全译本,我们觉得这是件值得嘉奖的好事。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小说,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作者是吴承恩。书中讲述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去掉执着心进而升华境界的一个艰辛的修炼过程,从中体现了善恶有报的道理。 《西游记》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