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救時內相 陸贄(圖)
 
2017年3月24日發表
 
陸贄其論諫被稱爲「經世有用之言」、「昭昭然與金石不朽」。

【人民報消息】陸贄,字敬輿,唐朝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人,幼年時即勤學、有操守,十八歲中進士,任翰林學士、宰相。他恪盡職守,以直言敢諫聞名當世,也因此屢遭貶謫,但他堅持爲民請命,敢於矯正人君的過失,敢於揭露奸佞誤國的罪惡。其論諫被稱爲「經世有用之言」、「昭昭然與金石不朽」。 唐朝經過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山河破碎,戰火紛飛。唐德宗即位後,涇原軍譁變,德宗逃往奉天,軍閥朱泚率十萬大軍進行圍攻,形勢極其危急。陸贄上書《奉天論敘遷幸之由狀》,對德宗的過失進行勸諫,應「接下從諫」,「當今急務,在於審察羣情,若羣情之所甚欲者,陛下先行之。所甚惡者,陛下先去之。」提出皇帝要遠奸臣、親近忠臣;廣開言路;以德修身,去除自私之心等數條措施。 陸贄非常推崇唐太宗,尤其是對太宗從諫如流的風範特別讚賞,認爲「太宗有經緯天地之文,有底定禍亂之武,有致理太平之功」,而「從諫改過爲其首焉」。而唐德宗卻對納諫一無所知,他「嚴邃高居」,很少「降旨臨問」,以致出現「變亂將起,億兆同憂,獨陛下恬然不知,方謂太平可致」的可悲局面。 陸贄勸諫德宗要「廣諮訪之路,開諫諍之門,通雍鬱之情,宏採拔之道」,要召見羣臣「備詢禍亂之由,各使極言得失,不能當耳目閉塞的孤家寡人」。只有虛受廣納,勤與接下,「總天下之智以爲聰明,順天下之心以施教令」、「其欲從天下之心,而不敢以天下之人從其欲」、「以求過爲急,以能改過爲善,以得聞其過爲明」。 在德宗出奔的途中有獻瓜果的人,德宗竟想授以試官給予嘉獎,陸贄加以勸阻說:「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輕用。」指出如果濫施賞罰,「爵以情授,賞以寵加,綱紀始壞矣」。 德宗在逃難途中,有大臣請求爲皇帝加尊號,德宗很高興,可陸贄認爲尊號不僅不應該加,還應該罷黜原有的尊號,指出「此乃人情向背之秋,陛下宜深自懲勵,收攬羣心,痛自貶損……不可近從末議,重益美名。」使德宗以改興元年號而作罷。 陸贄還建議德宗「痛自引咎,以感動人心;不吝改過,以言謝天下」,併爲之親自起草了感動人心的罪己詔──《奉天改元大赦制》,特別宣佈對那些朱泚煽誘的脅從者,如能幡然悔悟,就既往不咎;對兵丁百姓,實施賞功、減稅、免徵;並且宣佈皇帝自己要節食省用,爲全國作出儉樸的表率。該詔書頒佈後,前線將士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叛亂者紛紛倒戈、上表謝罪,唐室轉危爲安,陸贄被人們稱爲「救時內相」。 德宗在奉天之圍解除後不久,感到私用不足,設立「瓊林」、「大盈」二庫以貯存四方貢物,陸贄對德宗不敦行儉約的驕奢之情加以諫止,上書《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講述了天子不應聚財:「夫國家作事,以公共爲心者,人必樂而從之,以私奉爲心者,人必而叛之」。指出在奉天之圍剛解除的情況下,此舉還會引發新的禍亂。他讚揚了德宗初行的儉約行爲,力勸德宗見善思齊,改過成德,廢止私庫,散財於公,不要貪物斂財,而應以天下爲公,陸贄說:「夫君天下者,必以天下之心爲心,而不私其心。」德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撤了二庫,將其中的貢物還給國帑。 貞元八年,河南、河北、江、淮、荊、襄、陳、許等四十餘州發生嚴重水災,死亡二萬多人,百姓流離失所。陸贄急急面呈德宗,要求朝廷立即賑災。但德宗以「聞所損殊少,即擬優恤,恐長奸欺」,不肯賑恤。陸贄立即寫了《請遣使臣宣撫諸道遭水州縣狀》上奏,詳細列舉災情,並寫道:人君之道,當一心爲民。雖居於九重深宮之中,憂慮的應是天下貧困百姓。如今水災氾濫,延綿數十州。如懷疑謊報災情,也應當遣使巡視覈查,焉能置之不理? 陸贄倡導仁政。強調人君治國在於「明其德威」,而「致理之體」則應「先德後刑」。他主張約法省禁,反對密網嚴刑,認爲法禁繁雜、科條嚴峻,會使「吏不堪命,人無聊生」;要做到「止塞絕訛」,就必須「削去苛刻」、「務於利人」。他主張信賞必罰,反對輕爵褻刑。認爲行賞要「先卑遠而後貴近」;行罰要「先貴近而後卑遠」。如果「非功而獲爵」,則是「輕爵」;「非罪而肆刑」,則是「褻刑」,這是導致國家衰亂的重要原因。 陸贄重視整頓刑獄,朝廷派大臣到各地檢查工作,他提出把刑獄作爲考覈重點之一,檢查文書案卷的內容以考覈聽訟是否公正;檢查監獄囚禁的盈虛以考覈辦案是否及時。要明辨是非,反對枉直不分,認爲凡有舉報都應詳細審察,弄清情實。此外,他在論罪量刑方面提出據法原情、寬平執法、罪疑惟輕、脅從不問、鼓勵改造自新等主張。 陸贄爲官清廉,從不收受任何饋贈。他的母親去世,在三年的丁憂期間,各地藩鎮都紛紛贈送厚禮,數量達幾百份,可他一份未收。平日與官員們交往,總是一塵不染,如水之清淡。德宗知道後對他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意思是說他過於清慎廉潔,可以不收受貴重物品,但接受些小禮物也是可以的。 德宗此話卻引出陸贄兩千多字的奏章,說明天子不該勸宰臣納賄。陸贄說,公卿大臣之間的交往,難道一定要靠財物的贈送,才能說關係好?如果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利於小者必害於大,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進一步指出「傷風害禮,莫甚於私;暴物殘人,莫大於賂」。他這篇義正詞嚴的宏論使德宗無話可說。 裴延齡是一個擅長阿諛逢迎、弄虛作假的小人,德宗卻認爲他善解人意,任其爲戶部尚書,掌握着國庫的錢糧開支大權。裴延齡結黨營私,千方百計投皇帝所好,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將利用各種手段敲剝取盈的錢藏在另一個庫中,專供皇帝揮霍。滿朝文武敢怒不敢言,而陸贄卻「獨身當之」,上書《論宣令除裴延齡度支使狀》、《論裴延齡奸蠹書》,列舉裴延齡詐僞亂邦的七大罪狀。後多次上書參奏裴延齡的罪行,因直諫被貶爲忠州別駕。 陸贄謫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當地氣候惡劣,疾疫流行,遂編錄《陸氏集驗方》五十卷,供人們治病使用。他先後向皇帝寫了近百條奏疏,體恤民生。他寫了近萬字的奏議《均節賦稅恤百姓六條》,力勸德宗愛護百姓,輕徭薄賦,反對橫徵暴斂。認爲上至君王,下至士人其職責在於「志於道」和「喻於義」,「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資料來源:《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分享:
 
人氣:48,83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