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我們知道,動物亦是自然界之生命造化。佛教把人和動物都視爲有情衆生,既然都有情之因素在內,動物便與人性相通。清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的紀曉嵐在其《閱微草堂筆記》中便有這樣的生動記載。 忠牛爲主報仇又報訊 某大官家中養有一牛,其子幼年時天天與牛玩耍,經常喜歡攀牛角呀,拉牛尾啊。而牛亦時常跟孩子親近,對孩子或嗅或舔,孩子也毫不懼怕。等孩子稍長大之後,大人就讓孩子去放牛。於是孩子幾乎整天跟牛待在一起。哪裏有這孩子,哪裏就有此牛。 就這樣持續了幾年之後,有一日,孩子在外放牛。忽然此牛飛也似地狂奔到家,在門口又跳又叫,用其牛角猛撞大門,而且還滿身沾血。其父一打開門,牛卻不進屋,反而向着原路飛奔而去。其父一看情景,便知孩子一定出了什麼事情,立刻尾隨緊趕。 到了放牛之處,其父發現,孩子腦袋已被擊裂致死,而旁邊亦有一人開腸裂肚地躺在路邊,旁邊有一根棗棍。仔細一看,那人乃是三果莊的強盜。其父頓時明白,一定是強盜爲偷牛而殺死了兒子,而在一旁的牛爲小主人報仇而用牛角頂死了強盜,並且奔回家報訊。 良馬尋親 有個西北商人李盛庭,在外買了一匹良馬,性情極爲馴良。不過此馬卻有個不同尋常的特點,牠只要在路上一遇到白馬,必定停步而注視對方,此時哪怕受到鞭笞亦不願前進半步;或者望見遠方有白馬之時,必定飛馳而往,哪怕緊拉馬繮亦不能使其停步。 後來李盛庭有機會遇到此馬的原主人,問起此事才知道謎底,原來此馬原本就是從白馬而生,因此牠時時處處想着要尋找到牠的母親。 牛犢長大後爲母報仇 紀曉嵐回憶自己八歲時,聽家中保姆說某家有頭母牛,因腿瘸而不能耕地,被主人賣給附近的屠夫。 母牛在屠夫家生了一頭牛犢,牛犢剛斷奶,就在屠夫家親眼看到自己的母親被屠夫所宰殺,因而悲痛地哞哞叫喚好幾日。 後來這頭牛犢一看到屠夫便拔腿逃避遠去,若奔跑不及被屠戶追上,便馬上趴在地上而瑟瑟發抖,表現出很害怕而哀求饒命的樣子。從此以後,屠夫便經常故意追牠取樂而毫不爲意。 隨着牛犢長大,變成壯健之牛,不過此牛看見屠夫時依然像小時候一樣表現出很害怕的樣子。 再過幾年,此牛變成猛牛,牛角也已經長到極爲堅硬鋒利的程度。於是在某一日,這頭猛牛看到屠夫在長凳上側臥,猛牛便蓄勢一躍而上,用自己堅利的牛角一下子刺穿屠夫的心臟,之後猛牛急速地逃離屠夫家。 (參考數據:清朝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