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刘备的仁义(图)
 
2018年12月7日发表
 
后人有诗赞叹曰:「刘备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人民报消息】人常说「患难见人心」,战乱动荡的三国时代展现了「义」的内涵。三国之义,主要在刘备、关羽、张飞,尤其是刘备之仁义。 群雄混战中,刘备急需立足地之时,陶谦三让徐州,刘备终是不要。至后来陶谦病危,去世前以手指指心而死──明志请刘备接受徐州牌印。陶谦安葬后,徐州众军也请刘备接受牌印,刘备还是固辞,次日,徐州百姓哭拜请刘备执掌徐州,刘备才接受。刘备之「义」是寻常之人无法做到的。 新野之战后,曹操大军漫山遍野、兵分八路,围攻刘备所处的樊城,刘备生死悬于一线。曹操劝降不成即日攻打,刘备问计于孔明,孔明说:「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 刘备说:「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 孔明说:「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 告知百姓后,新野、樊城两县百姓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刘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 刘备于船上望见,大哭曰:「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何生哉!」便要跳江而死,被左右死死救止。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往南而哭,刘备急令关云长催船渡之,直到所有人都渡过来了,刘备方才上马。 有云:「大难临头各自飞」,生死存亡之际谁能像刘备一样一心护佑百姓?拖家带口行军乃兵家大忌,刘备内心唯有百姓,此大义古今屈指可数。 到襄阳城门外后,刘备的侄子刘琮拒绝开城,并乱箭射下,这时城内有一人名叫魏延,抡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大叫:「刘皇叔快领兵进城,共杀卖国之贼!」 张飞便跃马欲入,被刘备止住曰:「休惊百姓!」这时城内守军自相混战,刘备说:「我本要保民,反而害民了!我不愿入襄阳!」于是引着百姓望江陵而走。 兵家攻城略地有意外的内应乃是万幸,刘备在背后有曹操大军铺天盖地追杀,仓皇逃命的情况下,却为民而不取襄阳立身,可见其仁义之心。 刘备不取襄阳,曹操正好兵不血刃的进入了襄阳。与刘备同行的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不计其数,这种情况下日行仅能达到十余里,而曹操追兵神速,刘备众将都说:「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 刘备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怎么能弃之呢?」因此不许。 后人有诗赞叹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由于军民行动缓慢,刘备被曹操大军掩杀,妻子老小全陷入乱军中,刘备夫人(糜夫人)为保儿子阿斗而投枯井而死,张飞、赵子龙血战当阳,何等的忠义! 刘备之义还在于对结义兄弟毫不怀疑的坚信。刘、关、张被曹操大军打散后,刘备战乱中只剩下自己一人逃到青州,被袁绍所保护。关羽护着刘备夫人深陷曹营。后来曹操与袁绍争战,刘备在袁绍军中首次看到在曹营的关羽,心中第一念是:「谢天谢地,原来吾弟果然在曹操处!」丝毫不怀疑关羽会变节,这不是普通常人能做到的,常人谁能无疑心? 刘备之义还在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刘备两顾茅庐反复见不着诸葛亮,备受各种心理、环境打击,却没有丝毫怨言,一直苦等到次年春天后,选择吉日,斋戒三日,熏沐更衣三顾茅庐,敬贤之真诚媲美于周文王请姜子牙。△

 
分享:
 
人气:38,97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