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北宋名臣忆前生 抄经未完今世续写(图)
【人民报消息】一卷经书只抄写了一半,就被悬挂在高高的屋梁上。北宋名臣张方平到寺院礼佛,偶然中发现这半卷经书。因缘际会之下,不仅使他打开了前世的记忆,还使他在今世完成夙愿,抄完前世未抄完的经卷。传奇的「二生经」,传奇的北宋名臣,传奇的背后还有他为国分忧,不计荣辱的刚直与自信。 天下奇才 过目不忘 宋朝名臣张方平,字安道,天资聪颖绝伦。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籍,常常向他人借读三史,不到十天就归还书籍,他说:「我已经全都仔细地读完了。」 张方平读书过目不忘,记忆力绝佳。凡是读过的书终身不会再读,全都记在脑海里。他写文章也从不起草稿,因为他出口成章。 张方平十三岁时,进入应天府就学,当时应天府长官是宋绶。宋仁宗初年,刘太后仍然临朝听政,每五日前往承明殿裁决军国大事一次,已经即位的宋仁宗一直未能独自接见臣子。 于是宋绶上奏,恳请效法大唐先天年间制度,若非军国大事,可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员。因此奏书有违刘太后意愿,宋绶被降为龙图阁学士,调离京师,出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就在应天府,宋绶与刚正廉明的蔡齐见到聪颖的张方平,大赞他:「真是天下奇才啊!」 建言献策 准确预测二军 日后,西夏侵犯大宋边境时,这位天下奇才上奏「必胜之道」,先不要急于出兵。当务之急要精选将士,修建城池,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当时,宋朝天下正处于全盛之时,朝臣都建议出兵征讨。于是张方平又呈献《平戎十策》,只可惜未被采用。 朝廷征调各地弓箭手,选拔强健勇武之士组成宣毅、保捷两军。张方平多次上书,表示反对,但是朝廷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结果正如他所言,这两支军队没有实战经验,行事跋扈骄狂,虽然号称二十多万大军,却像市井百姓一样,根本不会打仗,不堪重用。 为二国纾困 西夏王归降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由夏竦统率的西北诸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在外作战六年,终年不得休整。而西夏本就是小国,常年征战,财困军疲,自然也苦不堪言。西夏王元昊有意与宋通好,但苦于没有契机。 张方平进谏皇帝,趁着举行郊祀之机,大赦天下罪人,躬身反省国政的失误所在,取信于民,同时也为西夏打开一条醒悟自新之路。仁宗皇帝看了张方平的奏章,非常赞同他的话。龙颜大悦,着令大臣修改庆历年间赦免边寇条件的文书,让边境将士将皇上的好意转告对方。西夏王元昊终于臣服于宋朝。 因西夏与契丹不和,元昊归降后,请求宋廷与契丹断交。当时有朝臣想要采纳元昊的意思,宋仁宗就把文书出示给张方平。 张方平认为:「为了刚归附的小国羌人,丢了与强敌长期和睦相处的关系,这不是良策。如果已经册封元昊,而契丹使者在抵达时,我们就不接纳吗?如果不接纳,契丹生怨必会从此开始。如果接纳,却还要断绝关系,那么中国就没有信义可言了,也永远地断绝招抚怀柔之理。我们就会同时失去西夏和契丹。」 张方平主张:「最好赐一道诏书晓谕元昊,由他自己审断。如果他早上消除与契丹的敌对关系,那宋廷的册封诏书晚上就到。如此一来,西、北二部双方各得其利。」 不少朝臣赞叹他看问题精准,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独到见地。此后,张方平官阶再得升迁。 不计荣辱 受牵连遭贬 自从陕右用兵以来,朝廷财政困乏,士大夫争着进言丰财、节俭之道,然而都不得其要。宋仁宗于资政殿征求群臣建议,张方平仅是对答天下事诸多问题就说了几千言。 次日,张方平又单独写了几千字奏章,详述朝廷弊政所在。大意说,自从祥符年间以来,国朝万事松弛,姑息养奸,渐渐失去祖宗传统。科举取士、考核、升迁等法则都遭到破坏。既然国家财政陷于困境,必会导致政令出自多门。专营茶、盐、明矾之法也乱了,导致大商、奸民钻空子谋取暴利。这是治乱兴亡的根本,不可以草率对待。 仁宗皇帝看了他的奏书,非常高兴,亲笔御题「文儒」赐予他。 张方平刚直自信,一心为国,没有考虑到个人荣辱,以致遭到小人暗中中伤。因判官杨仪犯罪,张方平与他交往深厚,所以遭到牵连,被贬谪出任滁州知州。 贬官奇遇忆前生 抄完二生经 张方平在滁州期间引发一桩「两世经」奇闻。 庆历八年春,有一天张方平到滁州琅琊寺礼佛,进入一所闲置的僧房。他偶然抬头张望,发现房梁上有一个经函。他命人取来梯子,攀至房梁,取下经函。函里装着半卷《楞伽经》。看着经书,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拿在手里犹如拿着自己的旧物一般。 打开《楞伽经》经卷,张方平还没有看完,忽然想起前世的许多事。原来他前世曾是琅琊寺的僧人,那半卷经书就是他前世所抄写的,没有抄写完就去世了。于是,张方平带回那卷未完成的经书,继续抄写完。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法,二世的笔迹竟一模一样。一卷经书耗时两世才完成,谁能了解他悲喜交加的心情。当时,人们称此书为「二生经」。 张方平七十九岁那年,亲自将这卷两世经交给苏东坡,并出资三十万钱,请他帮助刊刻,传予后世。 张方平自称「乐全」居士,着有《乐全集》四十卷,《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乐书》一卷。宋神宗曾赐亲札曰:「爱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之风,书之典诰,无以加焉,西汉所不及也。」 当时范仲淹、吴育、宋祁三人与张方平颇有交往,并且都很敬惮他,说:「不动如山,安道有焉。」 张方平晚年也与苏轼父亲多有交往,谈论古今治乱之道。苏轼与弟弟苏辙经常出入他的门下,曾经受到他的指导。 张方平的天性与道契合,又得佛老之妙。临终之日,凛然如平生。他去世之前,有颗大星陨落于北牖,去世时,从他的寝室冒出一股赤气,直上云霄。士族百姓看见这些异象都深感惊讶。 (参考数据:《宋史》、《张文定公墓志铭》、《书楞伽经后》、《冷斋夜话》)△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