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天书」从正面看好像刻着两只大大的眼睛,石头背部似乎刻有条纹状的斑纹,像一只粗犷的老虎。 |
【人民报消息】2010年4月,有人在浙江浦江仙华山附近发现了「巨石天书」。这些石雕规模很大,花纹很复杂,有的像人的脸孔,有的像牛蹄的脚印,当地居民称之为「金牛石」。浙江文物爱好者表示,他们怀疑这些是史前先民所刻。 据《钱江晚报》报导,浦江文保人员已上山查看这些「巨石天书」。在登高山村的一片梯田间,见到了传闻之中的「天书」。只见一块高达数米呈楔子形的巨石兀然耸立,巨石上部刻着七、八个形态各异的符号,有的呈马蹄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圆形,整个石块似乎散发着某种神秘的气息。 在「金牛石」的下方,有一块看起来类似大鸟状的石刻,而不远处的另一石刻,从正面看好像刻着两只大大的眼睛,石头背部似乎刻有条纹状的斑纹,像一只粗犷的老虎。 最远处的石刻距离「金牛石」约2公里,该石刻有只「眼睛」特别明显,整体上有点像非洲面具和三星堆的人面青铜器。 据报导,有人认为,这些巨石可能代表了古人对牛的崇拜。在发现的石刻图案中,有不少呈蹄形或圆形,与牛蹄大体相近。而附近村民对梯田中的那块楔形巨石,一直沿用金牛石的称谓。 报导指出,浦江黄宅发现的「上山文化」是近年浙江省考古的重大发现,改写了浙江的史前文明史。「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有1万年。而仙华山附近的这些「巨石天书」,会跟上山文化有联系吗? 浦江博物馆馆长盛丹平表示,以浦江的考古研究实力,还破解不了「巨石天书」。 河南方城惊现「岩画天书」 绵延方圆十里 2010年2月,考古学家在河南方城县清河镇首次发现了「岩画天书」,绵延方圆十里,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方城岩画体量大、类型丰富、形式多样,蕴含了祭祀活动、天文星象、神话传说、人体部位等诸多内容。 据大陆媒体报导,方城岩画分布在该县的柳河乡、四里店镇、袁店乡等11个乡镇。岩画多分布在丘陵浅山区裸露的岩石上,数量多达4,000多处,包含了圆凹穴、方穴、不规则凹穴网格状纹、沟槽、北斗七星、梅花、玉璧形大碾盘、沟槽连圆凹穴、大小脚印等图形。 2010年2月,居住在漯河的考古学者马寳光在方城县清河乡发现了「岩画天书」。在清河乡沙庄、张庄一带山岗上发现一片裸露的岩石,上面凿刻着几十处圆形凹穴,有单个凹穴、双连凹穴、三连六连凹穴及多穴组合图案,这些凹穴深浅不一、排列有序。当时,他就觉得它跟同样位于河南的具茨山「天书」很像。 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张维华对已发现的多处方城岩画进行了考察。他说,方城岩画分布面积比较广,而且种类丰富。北有禹州具茨山岩画,南有方城岩画,尽管相距数百里,但风格极其相似,两处岩画可能都是夏人创作。夏人,古称有夏氏或夏后氏,古代人群,主要活动范围在今中国河南、山西至山东一带,其领导阶层为姒姓,以禹为始祖。为建立夏朝的主体人群,后为殷商所灭。 张维华认为,方城岩画很多内容可能是当时祭祀的一种记录。同时,岩画中比较少见的米格形图案、方格形图案都很像古时候的阵势图,可能与打仗有关。后来的棋盘或许就是从这样的阵势图演变过来的。 为了考证岩画的类型、年代、含义,马寳光几次带领学生前往方城、叶县等地考察。他们相继在方城四里店、柳河、袁店、拐河、古庄店等乡镇,以及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发现了岩画群,岩画内容也更加丰富。 在保安镇椅子圈「摞摞石」山坡上发现的岩画「天书」,既有凿刻的方槽形,也有每排14-17枚不等的排列整齐的远古凹穴图案(共有四排)。马寳光说:「如此多排、多个体、整齐排列的『天书』,是我们进行方城岩画『天书』考古以来发现的首例。」 在古庄店乡刘岗村的一块大石上,除了有排列规整的凹穴星纹外,还错落有致地布满了几十个凹穴星纹。在凹穴间,又穿插凿刻了四五个方槽。在凹穴、方槽之间,又有不同方向的沟槽线连接贯通,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图形。 学者们推测,这可能是星象图或示意图。马寳光表示:「这幅远古示意图之完整,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岩画中也不多见。」 省市专家认为,方城岩画「天书」是史前文化遗产,是原始文明的印记,现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