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晋初大学者皇甫谧一生最爱的书是《孝经》。图为宋人书画孝经。 |
【人民报消息】汉朝末年乱世流离,毁坏淹没许多上古宝贵的典籍文书,幸有几位汉末到魏晋时代的人及时搜罗古籍,或从断简残篇中纂辑经典原文,加以考订整理汇编,留给后世极重要的经典著作,皇甫谧(士安)就是其中一位。 二十岁浪荡儿 脱胎换骨 皇甫谧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生年六十八岁,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朝那镇)人。他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终身隐居不仕,潜心整理古籍和著作,给后代留下益世指南,对后人的身心修养有很大裨益。 皇甫谧出身东汉名门世家,六世祖皇甫棱为定襄太守、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凤都尉,曾祖父是汉代太尉、征西将军皇甫嵩,祖父叔献曾任灞陵令,到了父亲叔侯这一代举孝廉,是比较没落了。他的亲族都是累世富贵之人,就他一身独守寒素,不出仕不当官,推辞一切推举和皇上征召,以写书、编书为乐。古人曾赞扬晋代著书榜上,无人能出皇甫谧之右。 皇甫谧出生后丧母,从小过继叔父家,年少时好像脱缰野马,与村童嬉游习兵戏,无心向学,人人把他当作痴儿。养(叔)母任氏很疼爱他,眼看着快要二十岁的皇甫谧依然游手闲荡无所事事,心中着急如焚,恨铁不成钢。 有一天,皇甫谧得了瓜果,欢喜地送给养母。这时,养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孝经》说,即使奉养父母三牲,犹为不孝。古代孟母三迁教育孟子成人,曾子的父亲杀猪教他守信,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吗,为何你这般愚钝呢?修身好学的好处都是你自己得呀,对我又有何益呢?」说着说着,泪流涕下。 皇甫谧受到养母感动,激励了向上的心。年过二十,才入乡师之门学《论语》、《孝经》,从此钻研学问,日日勤学精进判若两人。 皇甫谧死前留下遗言,气绝时只以三重蘧蒢草席裹尸,选不毛之地下葬,随葬只要《孝经》一卷,以示不忘孝道,其它的身外之物什么也不要。可见养母对他的恩情、对他的激励在他心中的份量,而他不与俗同流的处世精神与风格自然显现。 隐逸不仕 玄晏先生风骨 皇甫谧一生淡薄名利不当官,崇尚清素简朴的古人之道。他一生以著述为业,仕途的名利对他来说如尘埃一般,几度受征召,他外出避召,受举贤良方正,他也一样不受,倒是转而上表向晋武帝借书,武帝就送了一车书给他。 虽然皇甫谧在中年后得了风湿关节炎,身体病弱,仍然手不释书,古今之书、百家之见,只要想办法能入手的无不综览,并且整理纂辑古书。 皇甫谧编写《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等等书卷,给后人留下许多为人处世的精神风范。他还有《元晏先生集》、《皇甫谧年历》等著作。除此之外,他编撰的医学用书《针灸甲乙经》,至今还是针灸医学的宝典、实用指南。 他的行止操守清高,坚定不移。他姑母之子梁柳当上城阳郡太守,将上任时,有人建议皇甫谧去饯行。皇甫谧答道:「梁柳还未当官时来找我,我呢不管他来或走,送迎都仅到门边不出大门,吃的不过盐菜,因为我家贫,不用酒肉款待他。现在他当了郡守,我就去送他,这表示我眼中看重的是城阳太守这个职位,而不是他本人,这反而是对他本人的轻视,岂能合乎古人之道呢!」 皇甫谧也是文学鉴赏名家,曾为左思三都赋作序,令其声名大作,改变时人的评价。《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左思作的《三都赋》初成时,时人讥笑批评的很多,让左思闷闷不乐。后来左思得到建议说:「你的文才很高,然而文名未重于世,不妨经高名之士评点评点。」于是左思乃询求皇甫谧的意见。 皇甫谧读了《三都赋》后,不禁嗟叹,就为他作叙。从此,先前那些批评的人,怀疑左思才华的人纷纷跟从皇甫谧,改口称赞他了。 元代诗书名士张雨有一诗颂此事:「三都一序争传赋,借重西州皇士安。惭愧山图经品藻,苦心留得后人看。」由此可以见到皇甫谧的学养、对文学的品味,受到当时人高度敬重,领导风流,历代流传。 编着针灸经典 克服万难嘉惠后世 皇甫谧临去世之年,他纂辑整理古医学书籍,考订完成《针灸甲乙经》十二卷,完成出刊。这《针灸甲乙经》详细记载各经络各穴道位置、病症与治疗取穴,以及各穴应如何下针的方法,是第一部系统的针灸经典,至今仍然是针灸学的实用指南。这部书的完成可以看到他不畏难的精神和深刻的治学功夫。 在晋代之前谈到针灸内容的医书,文字深奥而且各自文章中常有不一致的错误,加上当时有些古书是竹木简册秘宝,所以参考书奇缺。皇甫谧编撰时一一克服这些巨大困难,他穷搜博采,找到大量的数据,然后,将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素问》、《灵枢》(即《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终于完成针灸学规范的巨著《针灸甲乙经》,即《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这部书也传到国外,特别受到日本和朝鲜的重视。 (参考数据:《旧晋书九家辑本》、《王隐晋书》、《晋书》、《颜氏家训》、《太平御览》、《世说新语》、《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