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家屬曝上海嬰幼兒隔離點內情(圖)
 
2022年4月10日發表
 
日前,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嬰幼兒隔離點」被曝光,隔離點嬰幼兒擠一床和哭的照片和視頻在網上流傳,看了令人揪心。(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大陸清零防疫導致的次生災害嚴重,上海金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嬰幼兒隔離點的慘況近日在網上曝光,引發輿論關注。該中心隔離人員的家屬接受海外媒體採訪,講述了內情。 求救無門 接近痊癒卻被帶走隔離 家住上海的林女士4月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妹妹和妹妹剛滿一百天的寶寶被帶到上海金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目前正在醫院大廳裏隔離。 據林女士介紹,她妹妹和妹夫先被確診中共病毒(新冠病毒)陽性,被轉到華山北院隔離,當時寶寶和奶奶被安排到酒店隔離。兩天後,接到通知說,妹妹的寶寶也是陽性,寶寶先被轉到一箇中轉醫院,後來,妹妹和寶寶一起被帶到金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 林女士表示,妹妹染疫時沒人管,症狀減輕後卻被帶走隔離。 林女士說,我妹妹剛進去的時候,什麼藥都不給的,第二天才給了一點清瘟顆粒,以後就再沒有藥了。而且妹妹和妹夫剛陽性的時候,在家裏,當局沒人管他們,打電話也沒人管。過了三天,他們發熱已經輕多了,症狀已經輕多了,只稍微有點兒鼻塞,這時候卻被接走隔離。 「所以有好多人調侃,不等120把我接走,我自己已經自愈了。在發作的時候沒有人接應,自己打120沒人管,居委會也不管,是最絕望恐懼的。」 林女士說,從外地調來很多外援抗疫人員。上海來那麼多人手,世博方艙那邊還調來九院和同濟醫院的,他們又被調到浦東的方艙了,世博方艙由部隊接手了。 官方報導不實 醫院大廳床連床 之前網友上傳的照片和視頻顯示,上海金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點內有許多帶鐵欄的嬰兒床,有3名嬰兒擠在一張床上,有的孩子頭被床單埋住,有的孩子由於換尿布不及時,屁股都爛了。 事件在網上發酵,4月2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通過中共官媒出來闢謠稱,網絡流傳的照片、視頻是該院兒科病房在內部騰挪過程中的一些場景,並非金山嬰幼兒隔離點。 與此同時,網友上傳的照片和視頻也遭刪除。不過在輿論壓力下,官方終於允許核酸陽性的家長陪護幼兒。 不過,林女士4月8日表示,上海金山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隔離條件仍然很差,醫院的大廳裏床連着床,妹妹和她寶寶就住在大廳裏。 她說,我跟妹妹在視頻裏聊天的時候,看到她在走廊裏,都是床,幾乎都是床連着床,幾乎沒有空隙,床都是醫院用的那種加床,簡易的床,讓大人和嬰兒睡在那樣一張床上,護欄都好寬,如果嬰兒會翻身,搞不好就會從空隙掉下去了。 林女士說,最開始是分開的,所謂的兒童科和成人區,後來有媽媽在鬧,說小朋友的屁股不知道爲什麼出血了,聯繫不上護士,當時的情況很混亂,醫院不能保證每天都跟家長視頻,介紹裏面的情況,但是小朋友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挺焦躁的,當時就把裏面的小朋友放出來一批,我妹妹的寶寶也被抱出來了,她倆就睡在大廳裏面。 林女士駁斥官方的說法,她說,裏面的情況遠沒有外界說的(那麼好),那幾天有記者去採訪,說裏面怎麼怎麼好呀,已經安排妥當什麼的。實際上,裏面的人才能感受到在裏面的無奈。 林女士說,妹妹已經是陰性了,但寶寶還是陽性,所以還不能走。我覺得非常可憐,挺氣憤的。 她說,有的時候公衆號、官方微博發出來的怎麼怎麼喜人的消息,其實有的時候,我真是忍不住發一句話回應,這些也只有我們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海市民請求別與寶寶分離 在清零防疫政策下,衆多核酸陽性的寶寶被帶走單獨隔離,也有許多核酸陽性的母親被強行帶走隔離,被迫與幼小的寶寶分開。 4月7日,住在上海浦東新區的一位母親在網上發視頻求助,希望疾控中心不要強行將她帶走隔離。她說,自己染疫後已接近痊癒,她不想與四個月大的兒子分離。 這位母親在視頻中說,小區都被封了,我們家還能被感染。健康雲的數據都是不準確的,導致我們家一個一個感染。 這位母親說,我們已經挺過了最難的時候。一個星期的時間,我們自己跟病毒抗爭,其實這個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任何的外援。在全部都封閉的條件下,我們還能扛得住40℃的高燒,四個月大的寶寶挺了過來。 「我們都好轉了,所有的情況,一切都在向好。可是,疾控中心直接打電話說,今天要把我們帶走。我擔心方艙醫院的條件,四個月大的兒子會受不了的。我希望大家趕緊轉發吧,讓他們不要把我帶走。」 這位母親說,打電話給110,110不管的,說管不了疾控中心,讓我打電話給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的電話打不通。我遇到兩次這樣的無奈,我兒子發高燒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情況,打各個電話都打不通。 她說,疾控中心說要把她和婆婆及她5歲的女兒帶走。「你把我們三個帶走,你把一個沒有斷奶的寶寶,四個月大的寶寶留在家裏幹什麼呢?是讓他死嗎?讓他跟爸爸在一起,爸爸會照顧寶寶嗎?他們現在就要把我帶走了。我真的沒有辦法了!」她哭着說。△

 
分享:
 
人氣:42,94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