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家属曝上海婴幼儿隔离点内情(图)




日前,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婴幼儿隔离点」被曝光,隔离点婴幼儿挤一床和哭的照片和视频在网上流传,看了令人揪心。(视频截图)

【人民报消息】大陆清零防疫导致的次生灾害严重,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婴幼儿隔离点的惨况近日在网上曝光,引发舆论关注。该中心隔离人员的家属接受海外媒体采访,讲述了内情。

求救无门 接近痊愈却被带走隔离

家住上海的林女士4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妹妹和妹妹刚满一百天的宝宝被带到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正在医院大厅里隔离。

据林女士介绍,她妹妹和妹夫先被确诊中共病毒(新冠病毒)阳性,被转到华山北院隔离,当时宝宝和奶奶被安排到酒店隔离。两天后,接到通知说,妹妹的宝宝也是阳性,宝宝先被转到一个中转医院,后来,妹妹和宝宝一起被带到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

林女士表示,妹妹染疫时没人管,症状减轻后却被带走隔离。

林女士说,我妹妹刚进去的时候,什么药都不给的,第二天才给了一点清瘟颗粒,以后就再没有药了。而且妹妹和妹夫刚阳性的时候,在家里,当局没人管他们,打电话也没人管。过了三天,他们发热已经轻多了,症状已经轻多了,只稍微有点儿鼻塞,这时候却被接走隔离。

「所以有好多人调侃,不等120把我接走,我自己已经自愈了。在发作的时候没有人接应,自己打120没人管,居委会也不管,是最绝望恐惧的。」

林女士说,从外地调来很多外援抗疫人员。上海来那么多人手,世博方舱那边还调来九院和同济医院的,他们又被调到浦东的方舱了,世博方舱由部队接手了。

官方报导不实 医院大厅床连床

之前网友上传的照片和视频显示,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点内有许多带铁栏的婴儿床,有3名婴儿挤在一张床上,有的孩子头被床单埋住,有的孩子由于换尿布不及时,屁股都烂了。

事件在网上发酵,4月2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通过中共官媒出来辟谣称,网络流传的照片、视频是该院儿科病房在内部腾挪过程中的一些场景,并非金山婴幼儿隔离点。

与此同时,网友上传的照片和视频也遭删除。不过在舆论压力下,官方终于允许核酸阳性的家长陪护幼儿。

不过,林女士4月8日表示,上海金山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隔离条件仍然很差,医院的大厅里床连着床,妹妹和她宝宝就住在大厅里。

她说,我跟妹妹在视频里聊天的时候,看到她在走廊里,都是床,几乎都是床连着床,几乎没有空隙,床都是医院用的那种加床,简易的床,让大人和婴儿睡在那样一张床上,护栏都好宽,如果婴儿会翻身,搞不好就会从空隙掉下去了。

林女士说,最开始是分开的,所谓的儿童科和成人区,后来有妈妈在闹,说小朋友的屁股不知道为什么出血了,联系不上护士,当时的情况很混乱,医院不能保证每天都跟家长视频,介绍里面的情况,但是小朋友出现了这种情况,家长挺焦躁的,当时就把里面的小朋友放出来一批,我妹妹的宝宝也被抱出来了,她俩就睡在大厅里面。

林女士驳斥官方的说法,她说,里面的情况远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好),那几天有记者去采访,说里面怎么怎么好呀,已经安排妥当什么的。实际上,里面的人才能感受到在里面的无奈。

林女士说,妹妹已经是阴性了,但宝宝还是阳性,所以还不能走。我觉得非常可怜,挺气愤的。

她说,有的时候公众号、官方微博发出来的怎么怎么喜人的消息,其实有的时候,我真是忍不住发一句话回应,这些也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海市民请求别与宝宝分离

在清零防疫政策下,众多核酸阳性的宝宝被带走单独隔离,也有许多核酸阳性的母亲被强行带走隔离,被迫与幼小的宝宝分开。

4月7日,住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位母亲在网上发视频求助,希望疾控中心不要强行将她带走隔离。她说,自己染疫后已接近痊愈,她不想与四个月大的儿子分离。

这位母亲在视频中说,小区都被封了,我们家还能被感染。健康云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导致我们家一个一个感染。

这位母亲说,我们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时候。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们自己跟病毒抗争,其实这个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任何的外援。在全部都封闭的条件下,我们还能扛得住40℃的高烧,四个月大的宝宝挺了过来。

「我们都好转了,所有的情况,一切都在向好。可是,疾控中心直接打电话说,今天要把我们带走。我担心方舱医院的条件,四个月大的儿子会受不了的。我希望大家赶紧转发吧,让他们不要把我带走。」

这位母亲说,打电话给110,110不管的,说管不了疾控中心,让我打电话给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的电话打不通。我遇到两次这样的无奈,我儿子发高烧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情况,打各个电话都打不通。

她说,疾控中心说要把她和婆婆及她5岁的女儿带走。「你把我们三个带走,你把一个没有断奶的宝宝,四个月大的宝宝留在家里干什么呢?是让他死吗?让他跟爸爸在一起,爸爸会照顾宝宝吗?他们现在就要把我带走了。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她哭着说。△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4/10/74162.html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