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秀才和乞丐至孝積福 帶前生記憶與高僧同時轉世(圖)
 
周曉輝
閻王說:「他一生專行孝道,別無他志。百善孝爲先,這樣處於社會底層的人行此善行,足以感動神明啊。」

【人民報消息】清朝五品官某郎中,是武林(杭州舊稱)人,能記得前世之事。 他對別人說,自己前生是蘇郡的秀才,到六十歲仍無子,家境貧寒,靠教書掙錢度日,所得僅夠夫妻兩人餬口而已。因爲家貧,所以從曾祖父母以下三代都沒有被安葬,他深以爲憾。因此發了一個願,每夜焚香一支,跪告上天,願減自己的壽命,換得百兩銀子安葬三代長輩,這樣自己死亦瞑目。如此虔誠祈禱五六年,始終未能如願。 秀才死後,魂魄來到冥府。閻王說:「你是個孝子,願意減壽埋葬你的曾祖父母。但你不知的是你的父母生前惡業甚多,所以你才絕後。你雖這幾年非常誠心地禱告,但平生不過安分度日,沒有什麼大功德,不足以挽回造化。不過你的孝思實爲可敬。」因此賜予他座位。 這時左右報「大孝子到」,閻王命人打開正門,還起身相迎。但見一個披着一尺多長頭髮、面容憔悴,穿着破爛不堪衣服的乞丐走了進來,見到閻王馬上下跪。閻王親手將他扶起來,將他的座位安排在秀才的前面。閻王讚不絕口,但乞丐卻惶恐不安。 秀才心生疑慮,不知是怎麼回事。閻王猜出秀才的疑惑,回頭對他說:「你對此人心有疑慮吧?他是鎮江人,出生在貧窮之家,自幼喪父,母親帶着他靠乞討爲生。在他七八歲時,他就跪着乞討奉養母親。七八年後,他的母親病重不能行走,他就揹着母親在市集中乞食。看到他們的人都心生憐憫,想辦法賙濟他,他必先讓母親吃飽後自己才吃剩下的東西。如此十多年,他的母親去世了。他乞討求化一個席子,將母親入土安葬。他的一生專行孝道,別無他志。百善孝爲先,這樣處於社會底層的人行此善行,足以感動神明啊。」 正說話間,忽見堂上紅光照耀,瑞彩繽紛。堂上堂下吏卒都俯伏在地,朱衣判官報說聖僧到了。閻王亦下堂跪下,但見五色雲自天而降,中間站立着一個胖大和尚,他用手扶起閻王笑着說:「老僧七世修行,還須經過這裏。不知何時可以圓滿去佛國世界呢?」 閻王肅容致敬說:「聖僧根基既深,證得果位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和尚曰:「正擔心在人世間墜落呢。」 閻王隨即請大和尚坐在公案前,自己則在旁侍立,和尚讓他坐下來,閻王這才在旁邊彎腰坐下。當時秀才與乞丐都在堂下回避,和尚舉目遍觀,手指兩人道:「這兩個孝子,請來相見。」兩人上前行禮。 和尚合十答禮,然後讓兩人坐下。有人獻上茶來,和尚舉杯對兩人說:「此茶喝了後會忘性,但不飲則違背天條。老僧會用法力解之。」說罷,讓兩人把杯子舉到座前,和尚默誦咒語,茶水自己就幹了。三人舉杯告訴閻王已經喝完了,閻王恭敬地應答一聲。 這時,一名長髯判官拿着簿子對閻王說:「聖僧下世吉時到,請即登梯。」之後,數個冥卒扶着長梯放在殿前,閻王請和尚登梯。 和尚說:「那兩個與我有緣的孝子,可以同登。」閻王即命改判冥簿,使兩人相隨。於是,和尚在前,乞丐在中間,秀才在後,登上梯子。秀才上了數百級梯子,因足力不濟墜下,一聲嬰兒的啼哭之後,秀才已經變爲嬰兒了。 秀才睜開眼看見嬰兒的父母都爲生了個兒子而高興。秀才的頭頂中間有種虛怯的感覺,說不出話來,只能笑和啼哭。三歲時,他的囟門合上,就能講話了,還能回憶起生前的那些事,如在眼前一般。他知道鬼神素來敬孝子,所以一舉一動都盡力去體貼孝敬父母,父母也愛他如珍寶。 因爲前世的學問他一點兒都沒忘記,所以五六歲就能做詩文,人稱神童。他八歲入學,十三歲在鄉試中考中舉人,十七歲中進士,被授予禮部主事之職。其後,父母相繼去世,他守孝三年。服孝滿後,二十歲的他娶妻、復職。 在其後一年的元日(正月初一)大朝後,一個太監來到秀才轉生的禮部主事面前說:「某親王有命,請主事今夜入府有話。」還給了他一個進出王府的牙牌。主事很納悶,心想自己並不認識什麼親王,因此心中惴惴不安,但又不敢拒絕。 晚上,他來到王府,將牙牌交給門衛之後被引入見到親王。親王的相貌與冥府中見到的大和尚一模一樣。親王笑迎他道:「故人猶憶前事乎?」 主事拜說:「唯不敢忘我王的大德。」 親王賜座後,對他說:「今日在大殿上遠遠看見你,你的容貌依舊,所以派人找你來敘敘舊。你如今雖然榮登仕途,但世事紛擾,比不上修行的快樂。我自轉世以來,不食葷腥,回憶起前生所記的經文,只能默誦並照着經文教導的去做,怕被我今生的父母知道之後會不理解。但我仍時時擔心自己在人間墮落下去,因此不敢稍生妄念,現在我很快就要離世了。你爲何不棄官入道?」 主事說:「這也是我的心願,但我家貧且孩子尚小,難以擺脫世俗之累。」 親王道:「此事不難,你是否還記得那個孝順的乞丐?我將讓他來幫助你,但千萬不要告訴外人,你可靜候時運。」之後,主事告辭,親王讓他不必再來,囑咐他「修心爲要」。主事叩謝親王之後離開王府。 過了一段時間,琉球國入貢請封。皇上下特旨,派使節團出使琉球去冊封。以禮部主事爲正使,賜其一品服飾。於是禮部主事和副使一行人渡海而去。 順利到達琉球國後,琉球國國王親自出來迎接。主事見國王披髮削臉,猶是乞丐的模樣。國王行禮受封完畢後,拉起主事的手用漢語說道:「故人識賤丐否?」說完大笑起來。 主事回說:「大王孝感動天,今生做了一國之主。像我這樣的卑微之人,不足道矣。」 國王笑說:「上國天使何須謙讓?我現在有私事要拜託你。等你回國時,請帶上萬兩黃金,到鎮江尋找我前世母親所葬之地,在江邊的白楊樹下,用一小半金子爲我的母親買棺拾骨,並遷到高處埋葬。麻煩在墳前立一座廟,同時置地百畝,招僧人主持,歲時祭掃,以完成我的心願。剩餘金子贈予你,以表相識之情。我另外還備有送給正副天使的常規的謝禮,君請勿推辭。」因爲事先有親王的叮囑,主事照單全收,沒有推辭。 回國後,主事因爲辦成這件事的功勞而升爲郎中。他去拜訪親王,得知其上個月已經去世。他內心感悟世事虛浮,旋即辭官。 他先前往鎮江,爲琉球王完成心願。因念前生祖輩三代未曾安葬,遂到蘇郡尋訪老家。前生的老妻早已去世,陋室中八個棺槨尚存,他將其全部厚葬。回家後,他將剩下的銀子交給自己的妻子,請她撫養孩子,自己則找到清淨的廟宇,皈依佛門,師從寺中高僧,奉佛以終。 (參考資料:《續客窗閒話》)△ (有刪減)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奇聞!最離奇死亡和最幸運逃生(圖) 2022/7/19 (202,146次)
中共新華網刊登的真實恐怖新聞(圖) 2022/7/14 (288,294次)
大衛.科波菲爾的神奇魔術表演背後(圖) 2022/7/9 (182,811次)
江蛤下臺後! 趙本山與英子被新華網曝光,嗯,當衆那個…(多圖) 2022/7/7 (388,052次)
糟了,這女人讓江澤民給睡壞了(多圖) 2022/7/6 (373,687次)
敲碎花崗岩!貓貓狗狗的今日傳奇(圖) 2022/7/3 (192,627次)
搞笑七一!第一次知道中共是啥玩意的萌娃表情(多圖) 2022/7/1 (277,711次)
趕快告訴家人和朋友!你們需要這個"乾淨世界"(圖) 2022/6/30 (221,045次)
江澤民就怕聽這兩個人的名字(圖) 2022/6/29 (295,231次)

遙視功能使卡車司機自在又逍遙(圖) 2022/6/26 (263,332次)
紅色特工潘漢年與紅色漢奸關露之死(圖) 2022/6/21 (305,846次)
沒商量!惡警敢強姦 就切下陰莖(多圖) 2022/6/18 (387,134次)
呵!新華網揭宋祖英一生最在乎的事(圖) 2022/6/14 (291,547次)
中共決不解密的密聞:毛行宮的故事(圖) 2022/6/13 (302,438次)
真準!老婆給薄熙來佔了一個死卦(多圖) 2022/6/8 (365,891次)
震驚中外!被安排好的一生被改變(圖) 2022/6/7 (303,923次)
從江澤民的殘暴看33年前血洗天安門(多圖) 2022/6/4 (253,279次)
血染的六四!逃生者們回憶33年前的屠殺(多圖) 2022/6/2 (222,308次)
宋祖英,攝影師說你脫的時間不對(多圖) 2022/5/28 (449,400次)
冷血封控現慘劇 中共製造猴痘病毒(多圖) 2022/5/27 (275,379次)
捱餓能使壽命翻倍 白開水最好喝(多圖) 2022/5/26 (256,179次)
每當母親節 請別…別忘記這位母親(圖) 2022/5/20 (305,080次)
哇!「國際在線」出的這新聞就怕聯想(多圖) 2022/5/19 (193,000次)
怪事!數噸重巨石是如何逃出湖底的(圖) 2022/5/18 (235,691次)
躲過66年 被一張納粹工作證破局(圖) 2022/5/12 (217,489次)
憶當年!老江,嚴肅點兒!拍證件照呢(多圖) 2022/5/11 (375,709次)
這頭水牛改變了這些屠宰工的一生(圖) 2022/5/6 (240,422次)
偷汽車關監獄 薄熙來被黑老大踢腫肛門 服貼喊爹(圖) 2022/5/2 (523,043次)
一個真實故事:鬼魂附在武裝部長老婆身上(圖) 2022/4/30 (287,850次)
小笑話:想當年 薄一波給孫子起名(圖) 2022/4/22 (309,115次)
借屍還陽!河北唐山的一樁奇事(圖) 2022/4/20 (267,610次)
釋迦牟尼佛爲何救不了他家鄉的人(多圖/視頻) 2022/4/19 (362,056次)
狗頭人證實《山海經》是真實歷史文獻(圖) 2022/4/18 (284,566次)
男子失腳墜海瀕死時 老天爺大顯神奇(圖) 2022/4/15 (262,305次)
小笑話:想當年,江蛤急召……(圖) 2022/4/13 (356,97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