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回憶9.11:第一個報告飛機被劫持的人(圖)
2001年9月11日恐怖份子將飛機撞入紐約市曼哈頓世貿中心的雙子塔,此前的25分鐘,11號航班上的華裔空姐鄧月薇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她成爲美國英雄。
在21年前9·11恐襲中第一個報告劫機消息的華裔英雄空姐鄧月薇。

【人民報消息】2001年9月11日上午7點59分,一架美國航空公司的飛機第11號航班從波士頓洛根機場(Logan Airpor)起飛,前往舊金山。機上有81名乘客與11名機組人員。8點13分,飛機突然偏離航道,轉向紐約領空,與此同時與地面失去聯繫。 8點20分,美航在北卡首府羅利(Raleigh——Durham)的訂票代理的頻道收到了從11號航班上傳來的聲音。 飛機上的華裔空姐鄧月薇(英文名字:鄧貝蒂,Betty Ong)說:「我是機艙後部的3號。駕駛艙不回答呼叫。商務艙有人被刺——我想有毒氣——我們不能呼吸。我不知道,我想有人劫持了我們。」 根據後來「9·11任務」(911 Commission)的調查,貝蒂是當天第一個報告飛機被劫持的人,他們的11號航班是那場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中四架飛機中第一架被劫持的飛機。貝蒂的報告直接導致了當局緊急停飛了全美境內的所有飛機。 在今年9·11二十週年紀念日到來的時候,各媒體紛紛紀念9·11恐襲中犧牲的美國人。在他們當中,人們永遠不能忘記的就是第一個報告有恐襲發生的貝蒂,以及她在生命最後的25分鐘內表現出的高度沉着冷靜與訓練有素的專業精神。 「你是哪個航班?」「你坐在什麼座位上?」⋯⋯在看到飛機上已經有幾個空乘被砍、毒氣瀰漫、駕駛艙無迴音的情況下,貝蒂一直有條不紊地回答地面上的詢問,她後來還提供了劫機者的座位號,讓調查人員立刻確認了恐怖分子的身份。 她的冷靜的品質從小就有所展現。鄧月薇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她的媽媽是從中國來的第一代移民,她則生長在舊金山的唐人街,家中有四個兄弟姊妹,她是最小的一個。她的一個姊姊凱西(Cathie Ong)日前對《紐約郵報》回憶說,有一次,在貝蒂22歲的那一年,父母開的牛肉乾工廠被搶劫,歹徒拿着槍頂着貝蒂的頭,她卻還對爸爸說話。她說:「爸,咱們被搶了。」 貝蒂從小生得漂亮,有一度想當模特。她的哥哥姊姊在紀念她的基金會(Betty Ann Ong Foundation)網頁上介紹說,她對運動也保持着熱情,而且她所在的團隊總能贏得勝利。雖然貝蒂那麼出色,但是她卻很害羞。在做空姐之後,貝蒂表現出對孩子和老人的博大善心,她在飛機上總是無微不至地幫助老年和兒童乘客;她在夜班航班上也從不休息,而是細心地巡邏,爲睡着的乘客們掖被子。她每次旅行回來,還經常去老人中心給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 「她熱情、關心人、體貼入微,永遠把他人放在自己的前面。」姊姊們說,「同時她還有幽默感,貝蒂讓周圍的人舒適,她的笑容能夠照亮整個屋子,振奮人的精神,她能給每一個人的內心帶來歡笑。」 在去世前,45歲的貝蒂已經做了14年的空姐工作,並升到了乘務長的位置。9月11日的值班是貝蒂自己要求加班的,因爲她要賺多一點錢,爲自己和姊姊們去夏威夷旅遊做準備。 貝蒂的哥哥哈里(Harry Ong)對福克斯電視臺說,他們家是一個家庭成員關係密切的家庭,他們的爸爸一直不相信貝蒂去世的消息。在2007年去世前,父親每晚都要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流眼淚,一邊盯着屏幕,等待小女兒安全回家的消息。 「我每一天都記得她,想着她,想着她到底發生了什麼,想着連說聲告別的機會都沒有⋯⋯」哈里說。 20年前的9月11日,當貝蒂跟地面通話的時候,11號航班上還有一位乘務員也和地面說了話,但是那段通話沒有被錄下來。 根據百科全書網(encyclopedia.com)記錄的地面人員的回憶說,那個叫艾米(Madeliine Amy Sweeney)的空姐在8點45分鐘的時候告訴地面:「我看到水了,我看到建築了,我看到建築了。」然後她說,「我的天啊!」 此時一直保持在另一條線路上的鄧月薇也說出了她生命中的最後兩句話:「爲我們祈禱吧。爲我們祈禱吧。」 8點46分26秒,美航第11號航班撞進了世貿中心的北塔的94層到98層之間;10:28,北塔倒塌。 ● 20年後活着的人艱難回憶9-11 家住新澤西的佩雷茲(Placido Perez)在2001年9月11日早晨,像往常一樣,坐PATH火車進入曼哈頓,到了世貿中心地下一層買了咖啡,本來想買包口香糖,但賣糖的報攤沒開門,他也沒多想就往上走,突然他聽到巨大的爆炸聲,當時沒人知道是怎麼回事,他走出南塔樓。當時受到攻擊的是北塔樓。 他有飛機駕照,知道紐約的空中管制很嚴,所以還以爲只是不幸的事故。到第二架飛機撞向南塔樓的時候,他正在市政廳,跟紐約市警局的攝影師在一起,他們眼看着世貿中心塔樓坍塌。 那時候,他在Global Crossing做網絡工程師,後來才知道,他公司的一個技術員懷特(Kent White)死在南塔樓裏。 他之後搭乘新澤西的私人救援船回到新澤西,隨後不久他返回9.11現場,開始了救援行動。「搬運屍體等等。」 2004年,他開始得病,2021年是肝癌4期,還有呼吸系統問題。西奈山醫院給他免費診斷治療。 針對有人慢慢淡忘9.11事件的情況,佩雷茲說:「我們參與救援的人當時一起工作,就像個大家庭」「我們絕不會遺忘」 佩雷茲說,就如同1993年世貿中心北塔的地下停車場被襲擊之後一段時間,人們有點麻木,「但我們必須警覺⋯⋯(因爲)正如前市長朱利安尼說,我們給敵人(阿富汗)留下那麼多武器」。 到現在,佩雷茲每到911,總會回憶當時的恐怖景象。「我看到了人被迫跳樓逃生、看到屍塊等等。心中很艱難。」 由於大麻合法化、保釋改革,以及警官的離開,紐約的治安日趨惡化。佩雷茲說,這些都拜紐約前州長庫默和市長白思豪所賜,如果再發生9.11類似的恐怖襲擊,很難說現在的一代人能應對好,因爲現在的孩子不願去學校學習,只喜歡犯罪。 不過,「不管你是什麼種族、你來自哪個國家,我們身上流的都是鮮血,應該互相支持才能對大家都好」,「如果你有信仰,神將引領你的路。」佩雷茲說。△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川普悼9.11遇難者 將更嚴厲打擊恐怖份子(圖) 2019/9/11 (63,199次)
新聞簡述(圖) 2019/8/1 (71,012次)
三千年古飛機證明猴子不是人類的祖宗(圖) 2022/9/10 (155,945次)
悼念戈爾巴喬夫 中共二十大習不挪窩(多圖) 2022/9/7 (194,238次)
王維林的生死懸念終於水落石出(圖) 2022/9/6 (200,046次)
驚人發現!肉體只是靈魂的一件衣服(圖) 2022/9/4 (152,130次)
民國高官經歷的不可思議奇事(圖) 2022/8/31 (200,164次)
這圖片露天機!中共非得免除非洲大爺的債務不可(多圖) 2022/8/28 (292,590次)
倒黴蛋兒和幸運兒的離奇故事(圖) 2022/8/27 (124,687次)
無情的朱德遇到無義的毛澤東(圖) 2022/8/26 (232,568次)
令人動容的動物奇聞(圖) 2022/8/23 (149,103次)

中日建交50年 牆國出鬧劇(多圖) 2022/8/19 (145,948次)
她在歐洲能讀到我的思維(圖) 2022/8/17 (159,469次)
女嬰脖子長出羽毛 醫生的解釋匪夷所思(圖) 2022/8/14 (257,967次)
川普總統爲何被抄家 保險箱被撬開(多圖) 2022/8/13 (212,582次)
美國資深醫生:天使伴我遨遊宇宙(圖) 2022/8/6 (157,275次)
60億機率的怪病 爲何跑進一家門(圖) 2022/8/4 (228,502次)
中共爲何怕美議長佩洛西訪中華民國(多圖) 2022/8/3 (206,243次)
今天八一!鄧小平說沒這事 習維尼傻拋光(圖) 2022/8/1 (243,685次)
另外空間我姐夫戴着鐐銬(圖) 2022/7/30 (190,871次)
令我睡意全無的一碗湯麵(圖) 2022/7/25 (549,955次)
兩條小黑狗 兩個悲歡離合的故事(圖) 2022/7/23 (183,499次)
薄熙來聽江話 妻離子散享受秦城(多圖) 2022/7/21 (330,106次)
奇聞!最離奇死亡和最幸運逃生(圖) 2022/7/19 (202,146次)
中共新華網刊登的真實恐怖新聞(圖) 2022/7/14 (288,294次)
大衛.科波菲爾的神奇魔術表演背後(圖) 2022/7/9 (182,811次)
江蛤下臺後! 趙本山與英子被新華網曝光,嗯,當衆那個…(多圖) 2022/7/7 (388,052次)
糟了,這女人讓江澤民給睡壞了(多圖) 2022/7/6 (373,687次)
敲碎花崗岩!貓貓狗狗的今日傳奇(圖) 2022/7/3 (192,627次)
搞笑七一!第一次知道中共是啥玩意的萌娃表情(多圖) 2022/7/1 (277,715次)
趕快告訴家人和朋友!你們需要這個"乾淨世界"(圖) 2022/6/30 (221,045次)
江澤民就怕聽這兩個人的名字(圖) 2022/6/29 (295,231次)
遙視功能使卡車司機自在又逍遙(圖) 2022/6/26 (263,332次)
紅色特工潘漢年與紅色漢奸關露之死(圖) 2022/6/21 (305,846次)
沒商量!惡警敢強姦 就切下陰莖(多圖) 2022/6/18 (387,134次)
呵!新華網揭宋祖英一生最在乎的事(圖) 2022/6/14 (291,547次)
中共決不解密的密聞:毛行宮的故事(圖) 2022/6/13 (302,43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