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武部在中國國企死灰復燃 習近平仿效毛澤東“以民治民”?
2023年10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近日,多家中國國有企業成立了“人民武裝部”,恢復了毛澤東時代的做法。軍事專家認為,這反映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不斷惡化的國際環境以及經濟持續低迷的擔憂。中共不斷加強國防動員,進一步促進軍民融合,以達成以群眾治群眾、軍國一體的效果,為可能爆發的國內外衝突做準備。
人武部在中國多家國企死灰復燃
據中國澎湃新聞報導,9月28日,上海市國資委下屬上海城投集團成立人武部,隸屬解放軍的上海警備區直接領導,軍地合力強化黨管武裝,把民兵建設納入企業發展一體籌劃。
此外,8月31日,武漢農業集團成立人武部,成為今年初以來武漢第9個成立人武部的國企;8月1日,廣東惠州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惠州市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惠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人武部;6月16日,江蘇南通海安市城建集團成立人武部;5月25日,內蒙古蒙牛集團人民武裝部舉行揭牌儀式舉行等等。
人民武裝部(簡稱人武部)在中國並非是新鮮事物。中共建政後,在1950年6月建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人民武裝部。1954年6月,縣人民武裝部改稱兵役局。1958年4月,撤銷兵役局,恢復人民武裝部。人武部分佈於各省市區縣及鄉政府和企業,負責徵兵、組織和訓練民兵、動員民用經濟資源以支持軍事行動、管理各地輕武器倉庫等等。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90年代,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背景下,人武部變得不太活躍,逐漸淡出外界的視線。據中國《解放軍報》2018年的報導, 1960年代,中國民兵最多時超過2億人。後來經過不斷的壓縮和調整,改革開放初期,民兵人數達到3000萬人,現在為800萬人。
美國智庫和平研究所(USIP)中國項目的傑出學者施道安(Andrew Scobell)對美國之音表示,雖然人武部再次出現不一定意味著中國正在為戰爭做準備,但人武部的死灰復燃的確顯示,中國似乎正在重新軍事化(remilitarizing)並成為一個衛戍國家(garrison state)。
“這確實表明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正變得更加按照軍事方式組織起來。這對中國公民來說是一件既奇特又沮喪的事情。如果你是中國公民,你是否希望你的國家變成一個大型軍事堡壘?我認為不會。”他說。
美國國防情報局前東亞國防情報官員、現任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韓力(Lonnie Henley)對美國之音表示,他還不清楚現在的人武部(PAFD)是不是對國企已有的軍事代表辦事處的擴張。
韓力說,“許多國企之前已設有軍事代表辦事處(MRO),特別是那些從事交通運輸或製造專門軍事硬件的公司。”
他還擔心人武部將來有可能擴張到私營企業。他說,儘管私營企業不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但考慮到中共已經在其中設立了黨委,接下來也有可能。設立更多人武部。
“中共已經努力了20年,來尋找動員民用資源的適當法律和官僚結構,而私企是這個問題中最棘手的部分。因此,我當然不會排除私企中出現人武部的可能性。”韓力說。
除了擴建人武部,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多地出現國防動員辦公室。分析認為,這是中國當局提高從平時到戰時轉換能力的一部分。
戰時自救?
2023年8月1日起,中國為全國基幹民兵和專職人民武裝幹部將陸續配發啟用21式作訓服。此前,中國民兵的作訓服須自行購買,各地民兵服裝並不統一。也有人認為統一配發作訓服,也是中共在加強備戰的信號之一。
台灣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范(Arthur S. Ding)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的這些動作與美中競爭加劇,習近平似乎對中國的外部環境感到越來越不安有關。
“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不斷增長的軍事演習是這一趨勢的例證。所有相關的政府、軍隊、黨派機構需要在此情況下採取一些行動。”
他提到冷戰時期,當毛澤東領導下試圖武統台灣,台灣領導人蔣介石希望反攻大陸時,台灣每家工廠都設有民防隊(civil defense teams),中國的人武部可能會發揮類似的作用。
他說:“這意味著戰火可能波及到所有房屋和工廠,自救是第一步,民防隊扮演了自救角色。我猜中國的人武部發揮類似的作用。”
美國國防情報局前東亞國防情報官員韓力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軍民融合策略的一部分。總體職能應該與過去類似,仍然在基層充當軍事需求和民用資源之間的接口。
他說:“過去幾年,這一努力一直被稱為軍民融合(CMF),但這是一個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主義運動早期的老原則。從一開始,每當中共控制一處領土時,都試圖利用民用資源來支持軍隊。 ”
2022年韓力曾撰寫過一份報告--《民用航運和海上民兵:侵台戰爭的後勤骨幹》(Civilian Shipping and Maritime Militia: The Logistics Backbone of a Taiwan Invasion)。報告指出,解放軍計劃大量依賴動員的海上民兵力量,操作被徵用的民船,作為跨海登陸行動的後勤支撐骨幹,包括將解放軍部隊送到台灣以及為海軍艦隊和登陸部隊提供後勤支持。
他認為,習近平現在對台灣採取的是“戰略威懾”,但不排除有一天會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這種戰略威懾得到了不斷增強的軍事能力支持,如果解放軍得到了良好的訓練,未來不能排除戰略威懾可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轉化為對台灣的有組織軍事行動。”他告訴美國之音。
曾擔任美國駐華武官的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FPC)資深研究員武爾澤(Larry Wortzel)也認同這樣的看法。他告訴美國之音,人武部主要用於地方支援,直接針對台海戰爭的適用性比較小。
“這很大程度上屬於習近平的軍民融合戰略,一部分是為了支持大規模徵兵和救災工作,它是人民戰爭概念的延續。在戰爭爆發時,人武部可以將士氣低落或退役士兵重新調入解放軍作為替補,解放軍正在面臨徵兵問題。”
亂時以民治民?
解放軍前海軍司令部中校姚誠告訴美國之音,中共此舉主要是準備實行軍管,大型國企也要不留死角,以民治民,以地方治地方,以防戰爭規模擴大後的後方動亂和支援不足。
“打台灣用不著這些部隊,防止的是跟美國、西方打仗打到那個程度,國家陷入戰爭危機時需要維護國內穩定和對前方的支援,需要全民動員。哪個機構來組織這個事情?武裝部組織手下的老百姓從事這項工作。”
他指出,全國實行軍事化管理,光靠部隊做不了,現在軍民矛盾很深。“部隊上街扛著槍形象不好,讓人武部執行這項任務不是很敏感。共產黨很會做的,以民治民。文革期間有過這個現象,毛澤東當時也不希望軍隊參與地方武鬥。”
和平研究所的施道安認為,設立新的人武部可能更多地是針對目前經濟低迷,中國國內可能發生的各種騷亂事件。
他說:“中國共產黨非常清楚地意識到目前的經濟挑戰和公眾中的不確定性。習近平希望自己和共產黨處於控制地位。所以這個趨勢就是為了加強對各種情況的控制和應對能力,無論是群體事件、社會動蕩、抗議活動還是其他情況。”
中國經濟正面臨空前挑戰,飽受房地產泡沫和債務違約的困擾, 失業率攀升。根據人權組織“自由之家”8月發佈的報告,過去一年內中國有關勞工和住房的群體性抗議事件激增。△(轉自美國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