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斜塔不倒之謎(圖)
2023年12月13日發表
中國上海的天馬山上,聳立著一座斜塔,比意大利比薩斜塔還要斜。(《文昭思緒飛揚》提供) |
【人民報消息】說起斜塔,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意大利的「比薩斜塔」(Torre di Pisa)。其實,中國也有斜塔,而且還斜得更離譜。
中國版的比薩斜塔
上海松江區有一座小山,南北兩座山峰,遠遠看起來像一匹奔騰的駿馬,所以叫天馬山。傳說春秋時期吳國的鑄劍高手干將曾經在這裡鑄劍,所以過去又被稱為干山。
天馬山海拔只有98米,只能算是江南丘陵地帶,雖然也是山清水秀,不過在江南,這樣的風景也並不出奇,但是天馬山一直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前來遊玩,原因是山上有一座叫圓智教寺的佛寺。寺廟後面有一座奇特的塔叫護珠塔,塔身是磚石結構,一共有7層,高度大約20米。這座塔之所以遠近聞名,是因為塔身向東南方傾斜,看起來像是一個中國版的比薩斜塔,但是它實際上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斜得更厲害。
比薩斜塔最斜的時候,斜角大約有5.5度,在1990年代,意大利政府花了很大力氣維修,但是只把它扳回來了大約1度,所以現在比薩斜塔的傾斜度是大約4度,而中國的這座護珠塔的,在2015年測量時,傾斜度卻已達到了驚人的7度6分。更讓人擔心的是護珠塔底層的西北角,還有一個2米多寬的大缺口,那看起來就更加讓人膽戰心驚了。
根據清朝的地方志《干山志》記載,護珠塔是修建於1157年,是南宋周文達將軍所修建的,是用來存放宋高宗(趙構)賜給他的「五色佛舍利」。
佛舍利是在釋迦摩尼佛涅槃之後,火葬所遺留下來的奇特物體。
比薩斜塔開工不久就傾斜
其實,比薩斜塔準確地說應該是「比薩鐘樓」,是比薩大教堂的附屬鐘樓建築,原本是應該筆直挺立莊嚴肅穆的教堂旁邊,不過建築師當年並沒有勘測出地基的質地不均勻,沒有預見到土層的鬆軟程度就開工了,再加上塔身的大理石材料本身就很重,所以開工不久就出現傾斜的現象,只好一邊蓋,一邊調整設計,以解決傾斜的問題。
比薩斜塔從公元1173年開始建造,最終在1372年完工,工期長達200年,主要原因是資金和勞動力的短缺。
比薩斜塔的最近一次全面維修,是在1990年開始,持續了11年。雖然這次維修集中了各領域的專家,但是只把塔身稍稍「扶正」了44厘米,於2001年又重新開放,不過也只能維持300年左右。
護珠塔傾而不倒的原因
在中國上海地區的護珠塔,一直都沒有得到過全面和專業的檢修,在經歷了火災和挖寶行動留下大坑以後,它一斜就斜了將近300年。
有了比薩斜塔的經驗作為對照,中國的專家就非常擔心護珠塔會突然倒塌,所以從1980年代開始就對護珠塔進行全面檢修,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護珠塔雖然是斜的,下方還有一個大空洞,但寶塔本身是健康的,完全不需要擔心它會倒塌的問題。
專家們總結出護珠塔傾而不倒的兩個主要原因︰
一個原因是塔身使用了一種強度的糯米石灰漿。其製作方法是用糯米燒成粥,再打成漿,再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成了古代的混凝土,它經久耐用,明清時代許多重要建築都是用這種混凝土,明長城也是用了它。
另外一個原因是寶塔塔身是八角形狀。塔的每一層都有八個面,每隔一個面開一個拱券門,不但可以節省磚料,而且減輕塔身的重量。相鄰兩層的門不開在同一個方向的牆面上,這使得每個沒有開門的牆面都起到承重牆的作用,塔身受力也就很均勻。所以儘管有傾斜,但寶塔依然能夠很好的取得平衡。
當然,專家有專家的視角,附近的居民又有另外的看法。
當地流傳的傳說是,塔東面20米的地方,曾經有一棵巨大的古銀杏樹,其主要的枝幹看起來就像是龍爪向西伸展,像抓住了護珠塔的塔身,所以寶塔能挺幾百年斜而不倒,這銀杏樹其實是山神之手。
有專家表示,比薩斜塔高54.8米,比護珠塔高了一倍多,塔身又是大理石的材料重量更重,重心傾斜倒塌的危險當然也更大。
哪個斜塔更牛
護珠塔和比薩斜塔,哪個更牛?哪個體現了更高超的設計和建設水平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除了要比較塔身的重量、傾斜的角度之外,還得對比這兩座塔建築材料的強度、地基的土層狀況、氣候和風阻條件等等等等。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比起石料建築,磚木結構的建築重量輕,但是它也容易吸收水分風化剝落,在多雨的中國江南地區,磚木結構的建築有它自己的問題,一旦風化那又容易造成局部的受力不均,對承重結構帶來額外的破壞。
所以,關於這座護珠塔,其實還有更多的謎題有待解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