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国第一代农民工 干到不能干为止(图)
2023年7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7月4日,大陆微信公众号「正面连接」发文《如此打工30年》,介绍安徽师范大学的副教授仇凤仙做的一项调查研究,揭示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的遭遇和命运。目前,文章已被删除。
由于中共的户籍制度,中国公民被分成农民和城镇人口两种身份,农民工是在城市工作但是具有农民身份的个体,由于没有城镇户籍,农民工不享有所有城镇居民所享退休和退休金,也没有医疗保障。
文章提到,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之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失去自由流动的权利。户籍制度是造成今天城乡分野主要原因。很多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体制都依附在户籍之上,造成一系列流动人口问题。
没有退休
文章介绍,第一代农民工是指生于70年代前,在八九十年代进城打工的农民,不少人务工超过30年。北京一个小区的保洁员老赵,来北京打工23年,60岁时却没法退休,未来的养老金每月只有100多元(人民币,下同),因此打算打工到70岁为止。
第一代农民工有8,600万余人,到晚年时情况和老赵大致相同。
老赵说,我7年没有休假,一天工作10小时,一个月2,700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大家都是这样的。
仇凤仙做了一项研究,发了2,500份问卷,访谈200人,想知道第一代农民工老去后如何维生。问卷里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打算什么时候停止工作?」问卷提供的备选年龄段达到66岁到70岁,但选择「干到干不动为止」的占了60.7%,而有76.1%的农民工说60岁不回家休息。
文章说,在报告的字里行间,看到无数的老赵,他们中60.7%只能「干到干不动为止」;他们的养老金只有一两百元,即便如此微薄,也只有65%的人可以领到。
文章哀叹,他们在本该退休的年纪不得不继续努力工作,但结果是,他们既得不到老年生活所承诺他们的,譬如天伦之乐和医疗保障,也得不到工人应有的回报和尊严。
不敢看病
第一代农民工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他们面临所有老年人共同的看病问题。不同于城市老年人日常出入医院开药,他们极少看病。
调研中,对于最担心的问题,61.4%的第一代农民工认为是「身体健康」,但仅有35%曾参加过体检,63.4%在务工地城市看病0次;58%的人都「能忍则忍」,仅有11.8%选择去当地大医院看病。
一位芜湖的大厦保洁员,为了看病请了一天假,回去干活时,公司就不要她了,说有人顶上了,从此她再不敢请病假。她64岁,腿脚不便,每天要负责把六层楼拖两遍,还要做其它区域的保洁,月工资1,800元。
访谈时她正在拖地,每拖一层,都要停下来喘气。但她说没办法,只要不是当时要命的病,她都会拖到年底回家才去看。
还有职业伤害带来的病痛,如铲水泥的工作肺气肿,扛包的工作造成的肌肉劳损,他们都选择忍受。
仇凤仙觉得,对于第一代农民工,城市留给他们最深的痕迹可能就是健康问题。「他们带着一身伤病回到乡村,回到那个原点,但那个原点已经不是当时那个原点了。」
个人奋斗有用吗?
调研最终显示,努力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处境,决定命运的主要是社会因素。
在调研之前,仇凤仙曾预设这些农民工的命运和社会因素、个人因素都有关。但经过问卷和访谈,她发现这些人的个人情况都差不多,他们并非不努力,直到60岁退休年龄之后,他们依然谋求打工的机会。工地进不去,他们就去做日结工,凌晨4时在路边等招工的面包车。
但是努力好像是无用的,这些农民工没有什么存款。
接受调研的的人里,接近一半(41.22%)打工超过20年,但是超过一半(55.2%)存款不到5万元,他们挣到钱都寄回家里,供孩子上学,但结果下一代阶层跨越不到20%。
有些农民工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想让下一代不再重复打工的命运,但结果是他们的孩子大部份初高中就辍学了,63.5%的孩子成为下一代农民工,读到大专及以上的不到20%,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仅5.1%,自己创业的仅2.9%。
仇凤仙在报告中最后用「社会脆弱性」来描述他们面临的困境,即他们的处境和未来是时代性问题,深受社会政策的排斥性影响,不是个人能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