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北大畢業生分析大陸爲何出現「四不青年」
2023年7月1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中國社會現在失業率高,找工作難成爲常態,尤其是部分青年被迫從躺平變成「四不青年」(不結婚、不買房、不生子、不消費),一名大陸名校畢業沒幾年的青年人跟大紀元分享了他的眼中大陸青年的現狀和思考。
小王是北大的畢業生,因爲父親是市政府內的官員,所以在他畢業後很容易就找到金融企業的一份好差事,外加父母也給他買了房,沒有現在社會上青年人普遍承受的那種生活壓力。他自己也坦誠對很多同齡人的困境不太有切身的感受。
但他環顧四周,從身邊一些認識的同齡人的處境了解到了一些社會現狀,他說:「如果家裏經濟實力不強、沒有關係,很難找到好工作,而且要買房結婚生子的話會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這對普通家庭的年輕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所以他們想躺平、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幾天前網傳中共共青團廣州市委發佈的文件指,廣州市「四不青年」現象有所抬頭。該「文件」聲稱:繼「內卷」「躺平」等描述青年因各種社會壓力而產生的喪文化情緒心理和行爲方式的詞語後,「不搞對象、不結婚、不買房、不要孩子」的「四不青年」話題逐漸在網絡傳播併成爲新的流行語。
小王感嘆表示,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普遍是獨生子女,確實比之前幾代多子女家庭會受到更多來自家庭的寵愛。「之前我們上學的時候被灌輸的是『讀書時期吃苦,考上好大學,以後就能找到好工作』的觀念,所以在填鴨式應試教育下犧牲了快樂的童年,也犧牲了身體健康(不少人包括我在內是近視,身體也不太好),也不能說是沒吃苦。」
「可是畢業以後,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就發現,工作非常難找,即便找到了收入也很低,各種勞工權益也沒保障。要想找到好工作,就得各種卷,或者是拼家裏關係。這和我們之前受到的教育以及腦袋裏的很多觀念會是一個很大的反差。」他強調說。
「我這種還好點,一方面是我家裏條件比較好,另一方面我之前也在課餘了解些時政上的事,知道一些實際上不同於當局宣傳中的事。」
他進一步分析,那種之前沒接觸過實際社會生活,整天泡在中共洗腦宣傳裏,家境又普通的年輕人就慘了,他們原本以爲自己讀書讀出來了就是天之驕子,也以爲國富民強社會公平,可是畢業了以後真走上社會就會發現完全不是這樣,心理落差會非常大。
「這部分人如果接觸不到不受審查的信息且缺乏反思的話,要麼就會消極避世、徹底躺平,要麼一部分人就會根據自己唯一能接觸到的那套中共極左原教旨理念變成毛左。」他說。
黨媒近日發文怪罪現在年輕人不肯吃苦,要求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到需要的地方去。但這篇文章在網上翻車,一時間遭到十萬人點評一面倒的譏諷。
小王說,現在黨媒老是批判年輕人不肯吃苦,要求年輕人到最基層的地方去鍛鍊自己,這其實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說大話。
他進一步闡述說,吃苦也不能是沒意義的吃苦。現在中國大陸社會的現實就是經濟蕭條、好的工作機會少。「很多大學生出來只能去考研、考博或者在考公考編這類事情上卷,或者找一份門檻相對較低但待遇差、勞工權利缺乏保障的苦差事先熬着,這些都挺苦的,但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
他感嘆道:「老一輩中國人估計經歷過的苦難更多,不少人逆來順受慣了。但以獨生子女爲主且長期接受改革開放後應試教育模式灌輸的年輕一代,不會像老一輩那樣那麼逆來順受,個性也會更強一些,而這必然也會和現實產生衝突。而在這種衝突下的無力感,肯定會導致很多人選擇躺平。」
他還介紹,年輕人不敢結婚還有一個原因,「中共之前爲了阻止離婚,搞了個結婚冷靜期,當時社會上一片反對還是強行給通過了。這也導致很多人不敢結婚,畢竟萬一碰到那種家暴、有不良嗜好之類的不合適的伴侶就會因爲這個政策很難擺脫這段關係。」
但小王認爲還有比選擇躺平、絕後更積極的行動來改變這個世界,他說:「躺平、絕後都不是有效的反抗方式,也很難改變現實,真正有意義的是要行動起來做點什麼。」
「雖然現在的年輕一代很多看上去躺平、抱怨之類的,很消極,但真被逼急了的話還是會爆發出力量的,之前的江浙地區反對獨立學院轉設職業本科的學生運動、去年年末的白紙革命都是例證。」他舉例說。
「所以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我倒不絕望,畢竟物極必反,未來也是屬於年輕一代的,我應該能看到中國出現變化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