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共的权力将随着经济而衰退(图)
2023年7月30日发表
上海经济衰退,连南京路上的名店“美特斯邦威”也关门歇业。(网页截图/锵锵一言堂) |
【人民报消息】(Anders Corr撰文/原泉编译)中国经济陷入绝境。走投无路的广东省一个县的官员甚至向美国投资者非法行贿。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共官员表示,)任何带来投资的美国企业“决策者”将获得交易总值的10%的(报酬)。例如,一家美国公司投资一亿美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可获得一千万美元的回扣。股东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糟糕的投资,而首席执行官却一路笑着走到银行,然后哭着进监狱。
同时,在中国的投资价值越来越难以估计,因为中共当局将美国公司的正常的尽职调查活动视为间谍活动,在共产中国,尽职调查公司正在撤出或缩减规模。
现在,外资企业在中国赚取的利润更难汇回本国,因此它们可能别无选择,只能在中国进行再投资。
中共正针对最成功的私营企业,包括由中国公民创办的企业,实施大规模罚款、禁令,监管和拘押商业领袖。任何被视为与习近平及其极权统治竞争的公司或商界领袖都会被压制。
中共还威胁拘押普通美国公民。上个月,美国国务院警告不要前往中国,因为被非法拘押的风险增加。
中共对台湾的威胁、以技术和矿产出口管制为形式的脱钩、关税、严厉的新冠疫情封控,侵犯人权、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以及中共监管机构对国际数据流动的封锁,都对中国经济和外国直接投资(FDI)造成了额外的打击。
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1,000亿美元下降到2023年同期的200亿美元。2022年,中国的GDP仅增长了3%,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今年,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中国股票指数(MSCI中国股票指数)下跌了2%,而全球股市则上涨了15%。人民币目前处于八个月低点,这可能会改善出口,但当收入以人民币计价时,一些投资者会感到不安。
中共金融监管机构试图通过在本月的一次研讨会上拉拢全球最大的美国投资者来扭转这一趋势。他们一反常态,要求投资者提供反馈意见,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全球投资者在中国面临的挑战。虽然中共的监管机构承诺,始于2020年的科技打压已经结束,但在习近平的掌控下,打压的随意性让人很难相信监管机构的话。
过去十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大众和宝马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大量汽车。但就连德国现在也撤出中国。7月13日,德国政府宣布将减少在电动汽车、医疗技术、制药、稀土元素和计算机芯片等关键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在经历了俄罗斯为迫使欧盟不支持乌克兰而停止向德国供应天然气之后,柏林终于意识到,像共产中国这样的独裁国家可以利用贸易来对付自己。一份政府战略文件指出:“在关键领域,(欧盟)绝不能依赖那些与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不一致的(非欧盟)国家的技术。”
德国可能是第一个表示将发布规定,限制联邦资金用于与中国进行“可能出现知识外流”的研发活动的国家。美国、日本和其它欧盟国家应该注意并效仿。
中共振兴自身经济的战略是多方面的。
首先,恢复与西方特别是欧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联系。7月15日,中共最高外交官王毅要求欧盟“澄清”2003年与中国达成的“战略伙伴关系”。自2019年欧盟正式承认中国为“经济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对手”以来,这种关系一直处于特别紧张的状态,特别是因为北京支持莫斯科的好战行为。
王毅以其一贯的强硬语气,补充说,这种伙伴关系“不应动摇”。如果北京不能显著改善人权和遵守国际法治,中欧关系不太可能改善,而鉴于中共的霸权野心,这是不可能的。它在文化上实施同化的冲动——对维吾尔人、藏人和法轮功信徒的种族灭绝——也于事无补。
其次,中共寻求通过将生产转向国内消费而非国际消费来提振中国经济。可能包括加大刺激支出的因素,包括刺激低迷的房地产行业。然而,中共的刺激措施已经过度,出现鬼城的房地产业低迷是更普遍的经济萎靡和刺激转向低效生产的一个症状,而不是原因。此外,富裕的民众历来与民主化联系在一起。这对中共构成了重大威胁,因为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中国公民可能希望实现民主化。相反,习近平似乎更关注出口市场,出口将增加中共的全球经济财富和控制力。
第三,北京寻求加强其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通过这种方式,对其在东南亚的近邻施加经济影响甚至控制。然而,几十年来,北京一直滥用其与东南亚的关系,包括1973年、1979年和1988年对越南的军事攻击,以及1994年和2012年夺取菲律宾岛屿。东南亚几乎没有国家再信任北京了。虽然他们与中共进行贸易——包括允许北京利用他们的领土合法转运货物到美国和欧盟等地——但他们不会信任、允许中共在他们的国家施加更大的政治影响。
因此,中共在经济和政治上使自己陷入困境。这并不奇怪,因为共产主义者从来都不擅长在自由市场或自由民主国家的多样化人群中开展活动。△
(原文:When China’s Economy Slumps, so Does Beijing’s Political Pow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