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戰狼習近平和「韜光養晦」的鄧小平乃一丘之貉
 
蘇曉康
 
2023年8月1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多日來一直講習近平這匹戰狼,其實「大國崛起」是一個很複雜的話語,因爲我們要強調的是,大國崛起的前面還有另外一個東西,叫做「韜光養晦」。 從韜光養晦到大國崛起,好像習近平背棄了鄧小平,開始大國崛起,引起了西方的警惕,今天中國的困局,因爲這是大國崛起帶來的後果。可是呢,我不太同意人們說,習近平是背棄鄧小平的,爲什麼呢?韜光養晦的意思就是說,我先裝孫子,我先裝弱者,等我強大了以後,我再來找你算賬。這是韜光養晦的本意。所以習近平是在執行韜光養晦,他開始大國崛起就是韜光養晦的邏輯終點。 西方人從來沒有懂過韜光養晦,中國人已經忘記韜光養晦。 《鬼推磨》這本書第二章『師夷』第8節「韜光養晦」,講了這個東方陰謀的來龍去脈。 "六四"屠殺和接踵而來的蘇聯東歐鉅變,也許是一個巧合,卻對北京政權的合法性,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鄧小平當即提出兩個方針﹕"韜光養晦"和"絕不當頭",前者應對西方制裁;後者應對蘇聯解體所引起的"社會主義陣營"坍塌局面,鄧小平的話叫做"我們不抗大旗,誰願扛誰扛去。"兩者的基本策略,都是避開鋒芒,不當"出頭鳥",以爭取喘息的機會。稍微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會由此聯繫起類似越王句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的歷史典故,甚至幾年前林彪對毛澤東的"韜晦之計",也是一種"古爲今用"。可惜對淵源流長的這種中國"光棍"傳統,西方現代政治學很缺乏研究,而這段頗有研究價值的中國外交史課題,至今空白。 九〇年代初中共的重大戰略變更,並未引起西方的注意。基本上,中共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較量,從冷戰形態轉換成另一種經濟競爭的形態,嘗試極權制度以市場經濟改革而存活下去的途徑,他們正是通過西方的經濟學觀點,看到了相當大的可能性﹕經濟生活的國際化、區域集團化(西歐、北美、東亞三個"經濟圈"的出現)使美國主導的"世界新秩序"矛盾叢生;跨國公司和跨國銀行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的控制,是超制度超國界的,其利潤第一的本質決定了中國巨大市場在國際事務中的舉足輕重;全世界居民不分國籍都更喜歡泊來品,使勞動力低廉的中國對西方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等等。總之,1992年前後中國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的有利性,並且強調"危機感和緊迫感,決不再喪失這次有利時機了"。 鄧小平的基本思路,是在國際間決不取代前蘇聯挑頭與美國抗衡,而是偃旗息鼓,開放市場,養精蓄銳(增強綜合國力),待以時日。不錯,中共的確是在走進國際市場和國際"大家庭",但是它不是來當"乖孩子"的。今天回頭去看,"六四"後成功打破西方制裁,頗得益於主導這一時期中共對外政策的這個最高準則。 1994年以後中共的對外態度,迅速突破"冷靜觀察、穩住腳跟、沉着應付、韜光養晦"格局,開始頻頻主動出擊、咄咄逼人,其情緒化的、不剋制的態度是九〇年代初以來所鮮見的。最突出的就是製造臺海緊張局勢,甚至不惜在東亞海域搞"導彈危機",由此引起東亞外圍國家,以及日美的不安全感,決非前幾年"如履薄冰"政策的自然延續。 因爲"韜光養晦"也是中共一貫衡度實力以"隨機應變"的權謀,期間參雜黨魁個人事功野心、情緒誤判等因素甚多,如這次臺海危機,明顯肇因於"統一臺灣"乃鄧小平可超越毛澤東的罕見機會,令其不惜一搏,但是因此觸犯整個東亞、犧牲中共具有巨大經濟和戰略意義的亞太地區的形象,常情上講不通,也得不償失。不久中共果然在智慧產權問題上對美讓步﹐並以此爲標誌﹐又開始"韜光養晦"起來﹐內部文件和公開宣傳均重提鄧小平"六四"後"韜光養誨"的策略。作爲指標含義的《中國能說"不"》一書的出現和暢銷﹐正好是中共前一段對外擴張在民間產生的情緒後果﹐但是這種情緒已不符合中共新近的收斂策略﹐此書才遭到壓制,卻在國際間造成錯覺﹐掩蓋了中共的這種政策轉軌。中共徹底摒棄"韜光養晦"計謀遲至二十多後的習近平當政,但是其機制仍然一脈相承,不過是黨魁個人事功野心、情緒誤判而已。 △(作者臉書)
 
分享:
 
人氣:28,16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曾慶紅、習近平,最後的對決開始上演?🔥恆大的後臺老闆曾慶紅,
曾慶紅、習近平,最後的對決開始上演?🔥恆大的後臺老闆曾慶紅,
郭伯雄覆滅記(上)|2023年夏天對習近平而言很不尋常,
郭伯雄覆滅記(上)|2023年夏天對習近平而言很不尋常,
張俊傑🔥白紙革命學生潤到海外 披露遭中共迫害經歷🔥一位勇敢的學生,
張俊傑🔥白紙革命學生潤到海外 披露遭中共迫害經歷🔥一位勇敢的學生,
驚天奇案,冤案逆轉🔥就在「午時三刻」準備處決時,
驚天奇案,冤案逆轉🔥就在「午時三刻」準備處決時,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