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北京接連對美示弱 專家:玩兩手策略
【人民報消息】近日中共藉紀念華盛頓和北京建交45周年,頻頻向美「示好」,甚至由訪美的外交官否認中共外交戰狼化。這似乎是去年中共黨魁習近平赴美訪問以來的一大轉變。不過,習近平日前還向中共的駐外使節強調「戰鬥」。專家認為,中共在玩兩手策略,現在示好只是拖延時間,中美實質分歧未變。 北京頻向美吹暖風 分析指玩兩手法、忽悠美國 據《大紀元》報導,1月9日,中共中聯部部長劉建超在紐約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說,北京並不尋求重塑世界秩序,而是希望與美國加強合作。 當被問及中共的方式是否有所改變時,劉建超說,「我真的不相信一直有一種戰狼外交,也沒有關於回到這種外交方式的說法。」 這與之前被稱為戰狼的外交官言論大相逕庭。 中共外長王毅在1月5日在北京出席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會時也強調「合作共贏」。 此外,官媒也不斷放軟腔調。2023年最後一天,中共新華網發文《繼往開來,推動中美關係「再出發」》。2024年第一天,新華網又高調報導《中美兩國領導人互致賀信慶祝兩國建交45周年》。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1月10日在X平台(原推特)上表示,回顧中美關係,現在好像又要回到平視的軌道,整個外交團隊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以期消除美國朝野的疑惑和警惕。中共外交政策的轉變讓國際社會有點不適應。 事實上,中共黨魁習近平近日對內還在繼續要求駐外使節「敢於善於鬥爭」。 2023年12月29日,習近平接見全體駐外使節,他聲稱「外部勢力對我們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給外交工作帶來了特殊的挑戰」;要「敢於善於鬥爭」,保持「箭在弦上的備戰姿態」。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1月10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現在玩兩手策略、軟硬兼施。 「一方面跟美國說,只要沒有碰觸我的核心利益,基本上很多方面都可以合作,這就是軟的一手;硬的方面就是,如果你意圖改變我們中國的政治體制,在台海跨越紅線,北京也不會退讓。」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的陳秉逵副教授對《大紀元》表示,中共最新這些示好的表態只是表面的。美中之間的矛盾很多都跟中共試圖更改美國主導的秩序有關,未來雙方還是會在這些問題上意見相左。 「從戰狼言論後退已經是一陣子的現象,北京沒有重拾戰狼外交的跡象。這樣的姿態是為了修補戰狼外交帶來的外交關係損害,北京已認識到戰狼外交並未帶來更多朋友,反而疏遠了一些跟中國親近的國家。」 前中共外交官韓連潮1月10日在X發帖文表示,難道習從良了?黨國其實要隱藏戰略意圖,不斷變化,忽悠美國,爭取決戰時間。 習覆信美國「小人物」 邀美青少年赴華計劃引質疑 習近平也在向美國示好。據中共黨媒新華社1月10日報導,習於1月4日覆信給美國艾奧瓦州友人薩拉・蘭蒂。信中習先回顧了中美關係,強調「中美關係的未來在青年」,提及「今後5年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並「歡迎馬斯卡廷的學生們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 習去年11月訪美時曾說「未來5年邀請5萬名美青少年赴華交流學習」。 據悉,習近平和蘭蒂相識於1985年,那年即將卸任河北正定縣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率團訪問艾奧瓦州馬斯卡廷,馬斯卡廷是負責接待陪同工作的蘭蒂的家鄉。之後兩人還有密切互動。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對《大紀元》表示,邀請美國青年留學顯然是一項重大的政策調整,此前中國主要是為非洲國家和一些貧窮落後的國家培養人才,並且提供全額獎學金和一切生活費用。美國青少年來中國留學的寥寥無幾,如果中國為5萬名美國青少年提供類似的優待政策,對美國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肯定具有誘惑力。 時評人士周曉輝在《大紀元》撰文表示,在「反共」早已達成共識的華盛頓,政客們連基辛格的面子都不買,還會看一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的信?大概率習的這封信還是給被矇騙的中國人看的,以彰顯其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文章質疑,習請5萬美國人又要花幾十億元,中共對外「大撒幣」從未問過中國人,黨魁之舉在國內必將引來罵聲一片。但有多少美國青年敢接受中共的邀請,敢踏上中共國的國土?他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中共當成人質呢,前車之鑑還少嗎?因為認清了中共的邪惡,現在去中國的美國人越來越少。不管習中央如何想改善中美關係,使出怎樣的招數,美國人都不再相信。△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袁紅冰:臺灣大選結果衝擊中南海 習遭重挫(圖) 2024/1/14 (38,193次)
矢板明夫:臺灣人選擇民主自由拒絕「相信習近平」(圖) 2024/1/14 (53,978次)
美媒觀察臺灣民主蓬勃發展 「習近平一定很不高興」 2024/1/13 (31,358次)
京城夜話:習近平去年夏天北戴河一段講話重點 2024/1/13 (194,477次)
戰狼碰上「中國最害怕的男人」 日本前大使揭與華春瑩脣槍舌劍 2024/1/12 (28,130次)
遙望中國:開年逢亂 國運逆轉 內鬥公開化 2024/1/11 (33,568次)
中共馬屁文化令人不齒 傳習摸過的甘蔗地遭縱火(多圖/視頻) 2024/1/11 (184,053次)
習近平鐵拳砸爛第四軍種和第五軍種 2024/1/11 (191,291次)
馬英九說要相信習近平 三黨候選人都不認同 2024/1/11 (47,061次)
 
貴州突發大事件 苗民抗暴 活捉數百公安!空蕩蕩的雄安新區
貴州突發大事件 苗民抗暴 活捉數百公安!空蕩蕩的雄安新區
中國食品黑科技 自助餐廳造假牛羊肉隨便吃 全是科技與狠活| #人民報
中國食品黑科技 自助餐廳造假牛羊肉隨便吃 全是科技與狠活| #人民報
30多將領被清洗!軍中有哪五大勢力反習?
30多將領被清洗!軍中有哪五大勢力反習?
北京經濟有多慘  打工人人心惶惶 倒閉潮 失業潮滾滾而來 |
北京經濟有多慘 打工人人心惶惶 倒閉潮 失業潮滾滾而來 |
🔥中國電動汽車隱患不斷 要命的設計是故意的嗎? 🔥比亞迪車主現身說法
🔥中國電動汽車隱患不斷 要命的設計是故意的嗎? 🔥比亞迪車主現身說法
🔥 樓柱泡沫填充 🔥門板用紙做🔥北京女子回家發現
🔥 樓柱泡沫填充 🔥門板用紙做🔥北京女子回家發現
 
中共失算了 這回連小粉紅也紛紛倒戈!(多圖) 2024/1/14 (88,036次)
矢板明夫:臺灣人選擇民主自由拒絕「相信習近平」(圖) 2024/1/14 (53,978次)
賴清德再創不敗紀錄 發表勝選感言(圖) 2024/1/13 (47,685次)
民進黨賴蕭配得票超過523萬篤定贏得總統大選(圖) 2024/1/13 (48,075次)
臺灣總統大選賴蕭配率先超過300萬票暫居領先(圖) 2024/1/13 (46,538次)
臺灣大選開始 蔡英文及各黨總統候選人前往投票(組圖) 2024/1/13 (47,923次)
30多將軍落馬 下一個是誰?(視頻) 2024/1/11 (64,527次)
中共馬屁文化令人不齒 傳習摸過的甘蔗地遭縱火(多圖/視頻) 2024/1/11 (184,053次)
習近平鐵拳砸爛第四軍種和第五軍種 2024/1/11 (191,291次)

馬英九說要相信習近平 三黨候選人都不認同 2024/1/11 (47,061次)
導彈注水,踢球造假,「國腳」可以買賣 2024/1/11 (49,853次)
中共正在新疆祕密準備新的核試驗 2024/1/11 (179,904次)
馬英九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引起外界嘩然(圖) 2024/1/11 (59,449次)
慘!傳俄軍飛行員集體凍僵 上網求「木柴」 2024/1/10 (45,610次)
紅二代逼宮 輿論反習 中南海慌了(圖) 2024/1/10 (228,863次)
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比地獄還可怕(多圖/視頻) 2024/1/8 (143,156次)
「一生必看的演出」 觀眾感謝神韻展示神傳文化之美(多圖) 2024/1/8 (84,535次)
馬航370失蹤之謎 2024/1/8 (74,330次)
川普運用孫子兵法應對深層政府 2024/1/8 (42,631次)
獨研《周易》者:習近平2025年下臺 2024/1/7 (97,024次)
習著作和入黨誓言被丟入垃圾桶(多圖/視頻) 2024/1/7 (73,832次)
內部消息:新任中共國防部長是草包!(視頻) 2024/1/6 (66,161次)
東北疫情兇猛 長春市民:每天看到往火葬場拉人(視頻) 2024/1/6 (66,347次)
習近平開倒車 中國人權律師團送習兩個字(圖) 2024/1/6 (200,199次)
中國留美生細述遭遣返經歷 網民熱議(圖) 2024/1/6 (52,126次)
市委書記佩戴毛像章 中國年輕毛左喊文革口號 2024/1/6 (130,677次)
趁中共氣弱 伊朗開口猛咬(圖) 2024/1/6 (89,671次)
漫畫:習帶他倆開倒車 網友笑翻(圖/視頻) 2024/1/5 (134,556次)
和平無望!韓統一部旗下開城工業地區支援財團將解散(圖) 2024/1/4 (51,950次)
政治局會議 習爆問題頭疼 背景圖大兇(圖) 2024/1/4 (198,782次)
作家籲驅逐中共特務 盤點王志安洗地言論(視頻) 2024/1/4 (66,339次)
最新報告:臺灣選民擔憂被中國「強迫」統一(圖) 2024/1/4 (63,409次)
紅二代集體造反!計劃推翻習近平 拯救中國 2024/1/3 (191,483次)
臺灣球星不幸猝逝深圳 赴中發展有代價(圖) 2024/1/3 (123,781次)
不要批評習伯伯?專家:未來幾年臺塑會很辛苦(圖) 2024/1/3 (55,01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