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恆大清盤凸顯投資人對中國債務的絕望
2024年1月31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針對中國負債最重的開發商恆大集團(Evergrande Group)的清盤令開啟了漫長的債權人程序,這可能會暴露出中國房地產低迷的嚴重程度,並導致投資者迴避風險敞口,從而將建築商排除在全球債務市場之外。
據美國之音報導,香港一家法院週一(1月29日)為中國恆大任命了清盤人,兩年多前,該公司的違約導致多年的房地產繁榮令人顫抖地戛然而止。
恆大坐擁2,400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近3,000億美元,是全球負債最重的開發商。市場預計該公司債的外國持有人將成為最大的輸家,而未完成的公寓的業主將優先考慮。
重組或出售對於債務、房地產以及投資者信心也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因為它是在房價下滑和經濟萎靡的背景下展開的,兩者導致股市跌至多年低點。
恆大的美元債的交易價格每美元低於2美分,其股價週一創下歷史新低,隨後停牌。
截至週二,開發商股票在近日反彈後又出現逆轉,中國銷售額排名第二的開發商萬科(Vanke)的人民幣債券票面價小幅下滑至79元。
瑞利量化中國股票ETF(Rayliant's Quantamental China ETF)的聯合投資組合經理菲爾·烏爾(Phil Wool)表示:「在這個市場的投資者目前很可能在猜測誰會相對較少受到損害,以及哪些債券將具有更好的恢復率。」
「我們面對如此重大的頭條新聞,而市場上並沒有出現巨大的負面反應,這說明了市場已經將許多負面因素考慮在內了。」他說,一個積極的驚喜將是中共當局承認並協助執行香港法院的命令,儘管還不清楚這是否會發生。
同時,曾經由開發商主導的一級市場也見證了信心崩潰。
金融科技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的美元債券發行總額從疫情前的2000多億美元銳減至425億美元,雖然解決恆大的債務可能有所幫助,但投資者預計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新興市場基金管理公司North of South Capital合夥人兼投資組合經理卡米爾·迪米奇(Kamil Dimmich)表示:「如果債務解決過程以對債權人公正和公平的方式進行,應該有助於恢復中國企業進入市場。」
他補充說:「更多未完成的房產現在可能被出售(或)分配給有能力完成它們的開發商,以便交付客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有助於恢復一些購房者的信心並消除數額巨大的積壓。」
信心危機
源自恆大等公司破產的房地產市場的疲軟狀況已成為中國經濟成長和消費者、投資者信心的主要阻力。
上週,香港恆生(Hang Seng)指數中的內地房地產指數(HSMPI)跌至創紀錄的最低點,分析師預計將有一系列資產出售和重組來維持市場壓力。
瑞銀(UBS)中國及香港房地產研究主管林鎮鴻(John Lam)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恆大的清盤令可能會加速其他開發商美元債務重組的談判進程。」他寫道:「由於迄今為止宣布的美元重組計劃涉及債轉股選擇,這意味著......股權大幅稀釋,對那些違約開發商的股價產生負面影響。」
該行業的美元債券定價意味著投資者回報較低。融創中國(Sunac China)的重整提案於10月獲得批准,其2027年到期債務的交易價格為每美元11美分。正在出售離岸資產的碧桂園(Country Garden)的違約債務約為8.5美分。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市場已經擺脫了對信貸緊縮或波及全球的系統性毀滅的擔憂。
專注於投資者的分析公司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執行長 Leland Miller表示:「這些負債在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中以數百萬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配。 」
「中國擁有一個非商業金融體系,這意味著它不會出現雷曼(Lehman)時刻,」他說。
儘管如此,即使恆大被小心翼翼地剝離,也已經造成了許多損害,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想觸及曾經佔經濟產出近四分之一的房地產行業,甚至是整個中國,直到它得到妥善修復。
睿盛銀行(VP Bank)亞洲首席投資官兼交易主管托馬斯·魯普夫(Thomas Rupf)表示:「他們仍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只要他們不真正知道這些未售出的房屋會發生什麼,消費者信心就不存在。」
他說:「每個消費者面臨的不確定性是:你希望你買的房子能夠完工,然後你才能走向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