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在经济会议上露出了什么马脚?
 
钟原
 
2024年12月1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12月11日至12日,中共照例在北京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官喉新华社仅报导了习近平讲话的部分内容,主要出自于中南海秘书给习近平写的发言稿,基本上保留了一年前会议发言稿的90%左右。所谓的经济工作会议更多是秘书们照搬套话、虚构出来的,没有多大实际作用。不过,北京政局诡异之际,参会的人应该都在格外注意一些微妙的用词变化,试图分辨出最新的政治信号。 谁在主导经济 新华社关于中共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导,前两段与一年前基本上一样,202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是12月11日至12日举行。不同的是,2023年的会议,习近平只在第一天讲话,第二天就和蔡奇出访越南,李强随后唱了独角戏。 今年,习近平和全体政治局常委也没有全程参加会议,后面仍然是李强和丁薛祥主持了会议,但新华社没有报导具体内容,仅称李强作总结讲话,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央视长达13分钟的视频,也仅给了李强几秒钟的单独镜头。 由此可见,尽管中共党魁式微,现在无法再一个人说了算;但李强也未能真正拿回国务院的经济主导权。 2023年新华社的报导称,习近平「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2024年的报导仅称,习近平「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全面」「深刻」「系统」三个修饰词的消失,应该意味著与一年前相比,中共党魁的威信明显在下降。秘书们不敢轻易删掉这三个词,习近平本人应该也不会愿意这样做,谁能决定此类删改呢? 蔡奇是中办主任,还主管宣传,中南海的秘书们需要直接听他的号令。蔡奇曾是习近平最信任的人,他似乎也不会违背习近平的意愿。传闻两人闹掰了,但蔡奇自己也架空不了习近平,习近平理论上还可以换掉中办主任。最近习近平两次到各地视察,蔡奇没有按例陪同,而是中办常务副主任孟祥锋陪同。 秘书们刻意修改发言稿,可能是习近平、蔡奇都无法控制的。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大概是政治局常委、或者政治局大多数成员都要求这样做,不排除还有退休政治局常委们也提出了要求。中共党魁的权力至少被稀释,习近平的领导力应受到了普遍质疑。 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基本维持了12月9日政治局会议的基调,删去了习核心的党中央「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的表述。2023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报导中曾有这样的表述。这表明中共党内没有完全认可习近平的领导。 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到「中国式现代化」,但重新出现在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导中,大概是因为忽然取消这一口号显得太突兀,于是又被加了回来;不过在2025年的经济展望中却再次消失了。 内外部形势更差 2024年经济会议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2023年经济会议称,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相比一年前,中共不再称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而是确定了「不利影响加深。」 中共对内部形势的分析,「国内需求不足」仍是头号问题,至今没法解决;还增加了「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可以说问题更大了,中共党魁主抓经济失败,应该也因此失去了对经济的完全主导。 2023年经济会议也曾提到「社会预期偏弱」和「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这两个问题现在更严重,但中共不要能再提,否则就等于自己「唱衰」经济,而不是「唱响经济光明论」了。 2023年经济会议还曾提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24年这一问题不断遭遇国际上的诟病,但中共却不承认了,只好不再提。 比起2023年,2024年的内外经济形势变得更差,但中共只敢公开一部分;如果都公开的话,就等于承认2024年的经济工作失败了,但中共不可能否定自己。 面对诸多困难,2023年的经济会议仍然称,「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2024年的会议仅称,「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中共变相承认,现在不利因素已经大于有利因素,不敢再谈「底气」了。 2023年底的经济部署落空 2024年经济会议仍试图总结一点经验,但口气明显变弱。 2023年高调宣传的所谓「高质量发展」新理念,2024年被明显弱化,恐怕谁都搞不明白这一虚幻的口号是什么;但今年又搞出了一个「新质生产力」。 2023年经济会议还曾提到,「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2024年经济会议没有再提「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也没有再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改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笼统说法。「国内大循环」的提法应该太刺耳,被各国抓住了把柄;至于「国际循环」,中共早就失去了主动性,现在被动应付都难。 2024年经济会议虽然保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法,但没有像2023年经济会议那样,再称其是「最大的政治」。 这些用词或口号的变化表明,2023年底中共经济会议的部署基本上落空了。 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仍无良策 中共对2025年经济的展望,与一年前展望2024年的描述大同小异,新增了「稳住楼市股市」和防范化解「外部冲击」,但此处没有再提「中国式现代化」。 「楼市股市」成了中共高层的两大心病,2024年出了不少蠢招,但无济于事,2025年估计还会继续恶化。 「外部冲击」应主要指川普(特朗普)回归白宫后可能的一系列对华新政策,包括高关税等;但欧盟对中共的不公平贸易做法也越来越强硬,如果川普再强势要求更多国家站队,中共更会吃不消。 2024年经济会议声称「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与2023年相比,中共准备更多借新债还旧债,但同样要求「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不过,各级官员们应该又看到了捞钱的机会,更多债务都算在老百姓身上,但钱必定会更多进入贪官的口袋。 2024年经济会议把2023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成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但又称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共准备再次大放水,货币贬值必将发生,老百姓手里的钱眼看要缩水,人民币汇率很可能继续跌。据说这是中共试图应付川普关税战的对策之一,但搞不好会鸡飞蛋打,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023年经济会议曾专门提到「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今年的会议没有再提。全世界都在唱衰中国经济,大胆的中国经济学者也在唱衰中国经济,唱衰中南海的政策和能力。中共大概也知道,现在称「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实际就是硬著头皮献丑了。 比较可笑的是,2024年经济会议列出的明年九大重点任务,描述竟然和2023年基本一样,包括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防范风险、乡村振兴、区域战略、绿色转型、保障民生,仅顺序稍作改变。 中共高层们并无新招,秘书们只能照搬老套路。中共宣传的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主要是秘书们虚构出来的。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导近4,900字,2024年的报导近4,500,大多数内容雷同。 2025年经济主导权的争夺 2023年的中共经济工作会议称,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24年仅称,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没有了「坚持」和「全面」;最后的口号也再次没有提及「中国式现代化」。 这些变化表明,2025年中共党魁无法再主导经济,但李强似乎也难拿回经济主导权。下一步的经济工作到底应该听谁的,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或许清楚,中央各部门的负责人可能也有所了解,但各省、市的官员们恐怕仍然云里雾里。 中南海的权力之争,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露出了马脚,想掩盖也掩盖不住了。现在中南海到底谁是最终的决策者,仍扑朔迷离。 如果是政治局常委会在集体做决策,那么政治局常委们恐怕要频繁地开会;特别是议而不决时,是单纯靠举手投票决定,还是要同时征求某些退休政治局常委的意见呢? 现任政治局常委中,基本都不大懂经济。习近平主导过经济,失败了。李强仅有地方做官经历,没有中央工作经历,接任国务院总理后,就很快交出了大权。赵乐际、王沪宁没有做过经济工作。丁薛祥担任第一副总理是赶鸭子上架。蔡奇当然也不行,李希还要管纪委。政治局常委会并没有能力集体做好经济决策。 政治局一个月最多开一次会,懂经济的人同样很少,指望政治局集体做好经济决策,同样不现实。 有传闻称,温家宝可能在目前的经济调整中更有发言权。他曾做过10年国务院总理,主导过4万亿大投资。中共最新的举债、宽松政策,似乎有类似的影子;但今非昔比,这些是否能解决当下的难题,还是可能雪上加霜,都无人知晓。 中南海现出权力危机,经济主导权不明,经济工作会议更像在走过场,2025年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未知数。 △ (大纪元)
 
分享:
 
人气:2,92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鹤岗房价」蔓延全国 一万元一套房 也没人买! 中国房地产走向崩盘!
「鹤岗房价」蔓延全国 一万元一套房 也没人买! 中国房地产走向崩盘!
川普谈外星人:我知道一些有趣的事| #曼琪探秘
川普谈外星人:我知道一些有趣的事| #曼琪探秘
对习不满!军中兴起持枪反调查;北京中央经济会称稳房市股市
对习不满!军中兴起持枪反调查;北京中央经济会称稳房市股市
大连地铁站突发火灾!北斗监控货车 四小时必须休息 多人驾驶也不行!
大连地铁站突发火灾!北斗监控货车 四小时必须休息 多人驾驶也不行!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