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東非開採石油 性暴力和人權侵害問題頻傳
【人民報消息】國際人權組織近日指出,中共「一帶一路」項目在東非的石油探勘活動已在當地引發多重人權問題。當地人權團體向本台表示,無論是中共駐當地大使館還是參與項目運營的中共國企,均拒絕對這些人權問題及其外部成本作出任何回應或采取措施處理。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近日,國際人權聯盟(FIDH)、環境與發展公民響應組織(CRED)以及無國界律師組織(ASF),聯合發布了一份報告,揭露中共最大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中國海洋石油(簡稱中海油)在烏干達的石油開發項目,引發了嚴重人權侵害問題。報告指出,相關暴行包括性剝削、任意逮捕、勒索當地居民以及強制搬遷等。
自2006年烏干達阿爾伯特湖(The Lake Albert)發現大量石油儲量以來,烏干達已成為全球石油勘探的重要熱點之一。環境與發展公民響應組織執行主任巴希爾·特韋西吉(Bashir Twesigye)在接受本台采訪時表示,針對原油開采引發的人權問題,中海油完全切斷了與當地社區的溝通管道,導致在地公民團體無法對其進行任何形式的監督或干預,進一步加劇了人權危機。
特韋西吉說:「有消息指出,內部員工非常要求保密,因此當地民眾對於設施內發生了什麼並不清楚。作為處理石油問題的民間社會組織,我們在過去的3、4年中,幾乎未曾有辦法與中海油進行任何互動,這與其合作伙伴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和東非原油管道(EACOP)形成鮮明對比,後兩者每季度都會與民間社會組織進行交流。」
當地公民代表:中共使館與中海油拒絕和民眾溝通
前述的人權報告點名,阿爾伯特湖周邊的Tilenga(蒂倫加油田)和Kingfisher(翠鳥油田)是人權侵害的高發地。這些項目由法國道達爾能源集團作為主要投資方,與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和烏干達國家石油公司(UNOC)共同運營。連接烏干達油田和坦桑尼亞港口的東非原油管道。則是整個項目的關鍵組成部分,目前仍處於融資與建設階段。
報告認為,道達爾能源缺乏有效監管和中海油的現場行為,是導致人權侵害的主要原因。石油開發已經迫使數千人流離失所,當地民眾依賴捕魚和取水為生,但與油田項目相關的軍隊、警察及安保公司卻強制實施捕魚限制,並對居民及公民團體采取逮捕和勒索等壓制行為。此外,與石油相關的新工作機會大多提供給年輕男性,導致女性遭遇經濟排斥。許多女性不得不通過性交易換取自由售賣魚類的權利,甚至以性行為換取在設施中的工作機會。
特韋西吉就此指出,由於中海油未提供有效的溝通管道,人權專員無法對人權侵害案件進行核實。同時,中海油的設施距離當地住宅區過近,導致社區居民不得不忍受噪音、水源污染和夜間光污染等多種困擾。而在無法與中海油直接反映的情況下,烏干達中共大使館也並未提供當地公民團體陳情的管道。
特韋西吉表示:「我完全看不到追究北京責任的任何可能性,因為中共駐烏干達大使館對民間社會保持關閉狀態。目前,沒有任何已知的國際組織或非政府組織同時駐扎在中國並與烏干達的民間社會合作。相比之下,西方大使館通常提供人道主義支持,並向民間組織提供資助,而中共駐烏干達大使館則完全沒有提供類似的機會。作為一名民間社會領袖,我至今未曾有機會與中海油或中共大使館的任何高級官員會面,討論這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不干涉內政」成為回應人權問題的萬靈丹
自2020年當地石油開采引發的人權問題被曝光後,道達爾能源曾作出回應,承諾與聯合國機構合作改進相關程序。然而,中海油對此始終保持沉默,從未對相關問題作出任何回復。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教授、曾任美國駐布基納法索和埃塞俄比亞大使的大衛·漢密爾頓·希恩(David Hamilton Shinn)在接受本台采訪時告訴記者,中海油很可能將當地的人權侵犯劃歸為烏干達當局的問題,因此以「踢皮球」的方式躲避課責。
希恩說:「我懷疑中海油和道達爾都認為,烏干達政府當局侵犯人權的問題不在他們的責任范圍內,而且他們樂於與這些問題保持距離。……無論如何,中海油可能會采取中共政府長期以來的立場——不干涉其他國家政府的內政。」
對「一帶一路」有研究的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國際事務學院助理教授林坤達也在接受本台采訪時指出,由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采行威權體制,民眾難以對政府問責,這使得「一帶一路」項目在當地的運營更加不受管制。
林坤達說:「他們的人民就算遇到權利受損也沒辦法究責政府,所以中共跟這個國家的關系基本上就取決於北京和烏干達執政者。烏干達的執政者又在這個項目中獲利,所以這不會影響中烏關系。中共也不在意他在烏干達的聲譽,因為烏干達人民也沒辦法向政府反應。」
北京與發展中國家利益交換下 人民權益成為犧牲品
與此同時,由於東非原油管道(EACOP)項目涉及人權和環境爭議,其融資過程屢遭阻礙,已有超過20家銀行拒絕參與。不過,中共的「一帶一路」倡議對這類能源項目的投資卻表現出高度興趣。
林坤達就此分析表示,中共國企在此類項目中具備顯著競爭優勢。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安全不穩定的狀況,這使得許多西方企業對進入這些市場持保留態度;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倡議提供的「技術與資金一條龍全包」模式,極大地迎合了發展中國家的需求。
林坤達說:「他們(國企)不僅提供技術,他們也提供資金,譬如低利貸款或商業貸款。開采後,中共國企會打集團戰,其他國企會進來設立提煉原物料的工廠,同時也透過國企運回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缺乏技術和資金的情況下,中共提供』一條龍』的方式是很有吸引力的。」
專家:中共對非洲的野心已從能源轉為關鍵礦物
除此之外,外界普遍關注的另一個議題是,中海油對東非原油管道的投資在北京整體戰略部署中究竟有多重要。對此,希恩指出,中共近年來從非洲大陸進口原油的比重已逐步下降。對中海油而言,完成烏干達的項目更多是出於履行一項歷史悠久的任務,而該項目本身在北京的能源戰略中未必具備至關重要的地位。
希恩說:「過去幾年,中共在非洲大陸的采購重點已經從能源逐漸轉移到關鍵礦物。中共從非洲進口石油的比例已從15年前的約30%下降到如今的10%。與此同時,俄羅斯、中東海灣國家、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對中國的石油出口比例則有所上升。」
林坤達則認為,盡管在俄烏戰爭爆發後,莫斯科加深了對中共的經濟依賴而向中國出口了更多石油,但北京當局依舊基於風險分散的考量,相當重視「一帶一路」中的能源項目:「分散來源才可以降低風險,因為你沒辦法保證永遠跟俄羅斯的關系都一帆風順。……中共會利用此時多進口一些便宜的俄羅斯石油,可是我不覺得中共會為此舍棄透過『一帶一路』擴大能源來源的努力。」△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2/17/8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