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賴清德訪問關島 呼籲民主夥伴團結對抗極權主義
 
2024年12月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四(12月4日)在過境訪問美國太平洋屬地關島期間發表講話,呼籲理念相近的民主伙伴團結起來對抗極權主義,「捍衛民主」與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 據美國之音報導,賴清德星期三深夜抵達關島後,他在停機坪上接受關島總督盧·萊昂·格雷羅(Lou Leon Guerrero)、美國在台協會(AIT) 華盛頓總部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等人親自迎接,在當地停留一晚。 這是賴清德出訪南太平洋三個友邦途中過境美國的第二站。上星期六(11月30日),賴清德上任後的首次元首外交從對美國夏威夷為期兩天的過境訪問開始,此前他剛剛結束對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和圖瓦盧(Tuvalu,台灣稱吐瓦魯)的訪問。 藍鶯星期四中午在關島的一場台灣僑宴上表示,美國將繼續幫助台灣「增強自衛」的能力和「抵御脅迫」的能力,以便能與台灣所面臨的威脅程度相稱。 演奏美國國歌、關島頌歌以及中華民國國歌 賴清德星期四上午受邀前往關島總督官邸與格雷羅進行早餐茶敘。台媒中央社報道,格雷羅為表達對賴清德到訪的誠摯歡迎,現場安排演奏了美國國歌、關島頌歌以及中華民國國歌,官邸內並擺放了中華民國國旗,展現了台灣和關島緊密友好的關系。 在格雷羅陪同下,賴清德在其總督官邸對記者發表講話,提到台灣原住民與關島原住民之間有著共同的南島語根源,讓彼此更加親近,「就像是一家人」。他並警告台灣和關島皆面對極權主義擴張的威脅。 「台灣和關島也是理念相同的伙伴關系,面對極權主義的擴張,所有理念相近的國家和地區,唯有團結合作,才能維護印太地區的民主、和平與繁榮,」賴清德強調。 格雷羅感謝台灣恢復台北至關島直航及其他領域的合作。她在講話中表示,在面對全球經濟不斷變化發展之際,關島與台灣之間的伙伴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台灣的投資顯著推動了關島的發展,為我們的人民創造了機會,同時也促進了共同繁榮,」格雷羅說。 第一位進關島議會的台灣總統 據中央社報道,賴清德星期四上午還受邀前往關島議會參訪並致詞,成為第一位進入關島議會發表演說的台灣總統。關島議會議長特蕾莎·M·泰拉耶(Therese M. Terlaje)除了親自接待之外,並將友台決議文、以及貼有中華民國國旗與關島旗幟的當地木頭雕刻品呈贈給賴清德。該議會副議長以及多位參議員也出席。 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關島議會已經連續四年通過決議,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是協助台灣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他代表台灣人民表達「最誠摯的感謝」。他非常榮幸受邀參訪關島議會、並接受關島議會通過的友好決議。 中共外交部: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賴清德此行在美國夏威夷和關島過境訪問,引發北京不滿。中共外交部星期二譴責美國允許賴清德在美國兩地過境,誓言要捍衛其「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應北京是否會針對賴清德此次訪問在台灣周邊發動新一輪軍事演習時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共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方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賴清德將於將於星期四晚些時候前往帕勞,並於星期五晚些時候結束其太平洋之行的訪問,返回台灣。他上星期六在夏威夷發表此行的首次公開講演時表示,我們需要「共同努力防止戰爭」,並警告說沖突「沒有贏家」△
 
分享:
 
人氣:3,92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不投機鑽營怎麼可能成為「黨外幹部」?
韓國總統罷免案遭執政黨抵制未能通過 尹錫悅表示願提前離職(圖)
前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可以24小時結束戰爭
科技監控加上中共極權 會不會改變人性?(圖)
美國眾議長約翰遜與賴清德通話
美國眾議院通過跨黨派法案 打擊中共「貿易犯罪」(圖)
賴清德過境夏威夷與佩洛西通話 討論中共威脅
大陸學生訪臺遇抗議 臺大學生舉「平反六四」語抗議
賴清德過境夏威夷 發表英文演說並與美國政要通話
 
袁弓夷:中共明年完結;底氣不足 黨媒為GDP不達標鋪下臺階;
袁弓夷:中共明年完結;底氣不足 黨媒為GDP不達標鋪下臺階;
中國經濟越來越糟 北京從未有過的蕭條!| #人民報
中國經濟越來越糟 北京從未有過的蕭條!| #人民報
大科學家穿梭天堂與地獄,執行神祕旨意!| #曼琪探祕
大科學家穿梭天堂與地獄,執行神祕旨意!| #曼琪探祕
中國多地多種流行病毒齊發、高校過半大學生拒絕戀愛;
中國多地多種流行病毒齊發、高校過半大學生拒絕戀愛;
中國多種病毒肆虐 傳染性極強  !北京醫院超負荷運轉 !| #人民報
中國多種病毒肆虐 傳染性極強 !北京醫院超負荷運轉 !| #人民報
專家:中國經濟前景悲觀;小粉紅拋棄愛國洗腦教育 轉變為反共急先鋒;
專家:中國經濟前景悲觀;小粉紅拋棄愛國洗腦教育 轉變為反共急先鋒;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