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大陸一季度46萬家餐飲店消失 同比增232%(圖)
民眾沒錢到外邊吃飯,上海餐飲業出現倒閉潮,過去大型購物中心人擠人的餐飲區現在連人影都沒有,所有餐廳全部關閉。(視頻截圖)
【人民報消息】今年一季度,大陸吊銷的餐飲企業達到了46萬家,同比增張了232.6%。同時,為了節省開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窮鬼套餐」。 據大紀元報導,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大陸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量達到45.9萬家。其中1月注吊銷16.7萬家;2月注吊銷量11.2萬家,環比減少32.8%;3月注吊銷量18.0萬家,環比增加60.0%。 而在2023年同期,吊銷的餐飲企業不足14萬家,數量不及今年3月份單月吊註銷的18萬家。同比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吊註銷擴大232.6%。 中國大微「餐飲老闆內參」4月20日撰文認為:「在經歷過去一年的創業潮後,今年第一季度的餐飲市場,儼然進入了高速汰換期。沒能找到突破口『殺』出重圍的餐飲人、餐飲小白們,只能被殘酷的現實拋下。」 而且,今年第一季度,很多知名的、老牌、頭部餐飲企業也紛紛關門歇業。 新中式烘焙兩大頭部品牌虎頭局與墨茉點心局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苦苦掙扎之後,在今年開年,虎頭局申請破產清算,墨茉點心局註銷了公司;另外,呷哺呷哺、奈雪等頭部創立的副牌大規模閉店、關停。 其中,呷哺集團旗下的趁燒首次公開業績時就靠著「月均營收突破250萬、全年單店營收預破3000萬」的成績單一鳴驚人。但在燒烤市場高速變局以及年輕人消費心態的轉變下,趁燒顯然拼不過量大實惠的小燒烤,走向了多地關店和緊縮的局面。 有從事餐飲業的業者表示:「沒人,真的沒人,人到底都去哪了?去年比前年差,今年比去年差,3月底又創了歷史新低,沒有底線的下跌,直接沒有營業額了……」
廣州商業旺區上下九路行人稀少,許多餐廳倒閉。(視頻截圖)
餐飲業因為入行門檻較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跨入這個行業,創業開店的人大多要麼是「失業了」、「找不到工作了」,要麼手裡有些資金想要投資,但又實在不知道幹什麼,抱著「民以食為天」的心態,安慰著自己去做餐飲。但是因為整體經濟下滑,人們收入降低,也給餐飲業的從業者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打擊和失望。 吉林一燒烤老闆透露:「一年比一年難,大家都做活動,99元雙人餐到處都是,9.9的折扣價也不少。貌似一堆人排隊,但都是虛假繁榮,到底賺不賺錢只有老闆們自己心裡清楚。先卷死同行,再卷死自己。」 該老闆表示:「以前虧本還能賺吆喝,現在虧本連吆喝都賺不到。大部分最終的命運就是把僅存的錢折騰光,甚至負債。」 因收入減少,大陸年輕人開始對生活開支精打細算。「窮鬼套餐」越來越受到大陸年輕人追捧。 網上流傳的一份「窮鬼套餐」食譜顯示:早上花3元(人民幣,下同)吃自助吃到飽,午餐選擇肯德基19.9元OK套餐,下午來杯9塊9咖啡醒神,晚餐去7~11便利店買10塊的麵食套餐;晚上8點半後,再去盒馬鮮生撿漏打折商品…… 而且在大陸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費決策入口APP小紅書上,各種「窮鬼」點單攻略應接不暇。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小紅書上「窮鬼套餐」筆記日均獲讚數為2366次,2024年初至3月中旬日均獲讚數就達到了5799次,尤其是近半個月來,筆記日均獲讚數飆升至8265次,比起去年漲了4倍。 財通證券研究所視頻首席分析師吳文德表示,受到消費購買力觀念轉變帶來的一些影響,當下的環境呈現出脈衝式消費現狀,「節假日集中消費,日常相對理性、保守」。同時兩級分化的情況更明顯,流量越來越稀缺珍貴。 網民「w騰」對此表示:「地產不振百業蕭條呀,消費不斷降紙,螺旋式下行萎縮還不見底,信心和預期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托底和刺激!」 「山村野娘們兒」則認為:「創業就是捐掉全部財產和個人信用,這是個鐵證如山的事實。」 騰訊用戶1738399嘲諷:「不慘,現在不是亞洲金融風暴嗎,我們也沒什麼好慘的,都慘了這麼多年了,習慣就好。」 △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名校生爭做廣州殯葬火化工 中大佛學碩士應聘(圖) 2024/4/26 (15,863次)
中國首季46萬間食店倒閉 「窮鬼套餐」成新戰場(圖) 2024/4/25 (14,393次)
世界上最奇葩的大會 2024/4/24 (33,402次)
中國經濟放緩 導致香港200名銀行家失業 2024/4/23 (12,300次)
中共第一季財政稅收齊下降 逼人花錢狠招多(多圖/視頻) 2024/4/23 (50,525次)
中國知名學者爆料:危機不斷 中共國沒救了(圖/視頻) 2024/4/22 (205,516次)
中共害的!斯里蘭卡沒錢買燃油 用茶葉還債(圖 ) 2024/4/22 (80,826次)
中國戾氣瀰漫 中共突發警告「青年失業率需高度關注」 2024/4/21 (34,233次)
中國金融界大降薪?房地產業毀滅前兆(視頻) 2024/4/20 (16,896次)
 
中國經濟不容樂觀!進出口下挫、金融暴雷連連、外資退場、搶購黃金、
中國經濟不容樂觀!進出口下挫、金融暴雷連連、外資退場、搶購黃金、
鬧劇不斷 小米su7撞爛公交站臺 !小米su7驚現資本驚天騙局!
鬧劇不斷 小米su7撞爛公交站臺 !小米su7驚現資本驚天騙局!
🔥《僑報》的真面目🔥為何說僑報是中共政治戰的工具?堅決的親共報導政策
🔥《僑報》的真面目🔥為何說僑報是中共政治戰的工具?堅決的親共報導政策
為保廣州 洩洪致廣東多地成澤國 水深處達4米 哀鴻遍野| #人民報
為保廣州 洩洪致廣東多地成澤國 水深處達4米 哀鴻遍野| #人民報
廣東天空詭異「變綠」網友:感覺跟地府一樣!廣東罕見洪水淹沒車頂
廣東天空詭異「變綠」網友:感覺跟地府一樣!廣東罕見洪水淹沒車頂
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拖棚戲;並非天方夜譚?!中共將進攻金門馬祖|
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拖棚戲;並非天方夜譚?!中共將進攻金門馬祖|
 
重磅:傳江澤民兒子和孫子都被習近平抓捕 2024/4/26 (241,660次)
進出口下挫 金融暴雷連連(視頻) 2024/4/26 (36,465次)
僑報聽命於中共 應被逐出美國(視頻) 2024/4/26 (30,213次)
習四進重慶帶來魔咒 新倒楣蛋兒將是誰? 2024/4/26 (198,423次)
廣東洪水滔天 黨魁帶媒體飛抵重慶遠離災區(多圖/視頻) 2024/4/25 (80,928次)
為何「特斯拉」與「蘋果」變得如此慘 2024/4/25 (79,192次)
英德兩國同時採取行動抓捕中共間諜(圖) 2024/4/25 (32,134次)
「上邊讓斂錢就斂錢」這樣的村官很懂黨的規矩(圖/視頻) 2024/4/24 (166,624次)
中共山寨武器被人嫌 軍火賣不動了(圖) 2024/4/24 (56,837次)

臺灣漢光電腦兵推演習期間 中共科考船現蹤花蓮外海(圖) 2024/4/24 (31,735次)
秦剛內幕持續發酵:傅抵京即被捕 DNA鑑定引習震怒(圖) 2024/4/24 (53,976次)
美軍印太司令:中共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令人擔憂(圖) 2024/4/24 (31,872次)
中共第一季財政稅收齊下降 逼人花錢狠招多(多圖/視頻) 2024/4/23 (50,525次)
北京半程馬拉松比賽 造假太明顯 2024/4/23 (42,873次)
美菲法軍演規模龐大 中共寒磣慶祝海軍建軍75週年(圖) 2024/4/23 (36,422次)
廣東多地鬧水災 英德市大量民宅成為水下迷宮(多圖/視頻) 2024/4/22 (82,541次)
中共害的!斯里蘭卡沒錢買燃油 用茶葉還債(圖 ) 2024/4/22 (80,826次)
張玉鳳駁斥和毛的傳聞 應追究喉舌造假 2024/4/21 (60,074次)
親信遭遇嚴刑峻罰,王岐山何時平安著陸 2024/4/21 (51,155次)
兩個老男人 一場拖棚戲 中共將進攻金門馬祖?(視頻) 2024/4/21 (33,234次)
中共大使謝鋒哈佛演講遇抗議被罵:中共騙子無恥(圖/視頻) 2024/4/21 (37,444次)
美國眾議院批准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圖) 2024/4/21 (33,902次)
美國眾議院通過「脫離或禁止法案」(TikTok 法案) 2024/4/21 (30,250次)
貴州突降特大冰雹 廣東遭遇強降雨成災(圖/視頻) 2024/4/21 (80,402次)
川普首次表態:烏存亡很重要 CIA:缺美軍援烏恐年底前戰敗 2024/4/20 (52,107次)
以伊兩國互打已落幕 全球鬆了一口氣 2024/4/20 (46,854次)
中國近一半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北京天津最嚴重(圖) 2024/4/19 (77,628次)
中共野心受挫!索羅門羣島親中省長連任失敗(圖) 2024/4/19 (30,938次)
中國經濟惡化 鐵飯碗不鐵 現黃金搶購潮(視頻) 2024/4/18 (44,270次)
祕聞!習以亡國之君待馬 馬迫切獻「降書」(圖/視頻) 2024/4/18 (195,140次)
前員工證實TikTok每2週向北京發送美用戶信息(圖) 2024/4/18 (33,964次)
美中想法差距大 董軍喊「以和為貴」是空話(圖) 2024/4/18 (49,114次)
賣房環球航行12年 這一家三口發生了什麼變化(圖) 2024/4/17 (55,354次)
戰火之源?中共遭全球圍堵 習無還手之力 2024/4/16 (37,712次)
美將曝光中共七常委財產 2024/4/16 (51,747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