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8年6月26日,數千輛汽車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長江武漢漢南口岸分開,每天都有從武漢新港直達上海、進而發往世界各地的船舶。(Photo by Wang He/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歐委會去年10月起,對中國電動車啟動反補貼調查,一旦確實中國(中共)國家巨額補貼事實將徵收懲罰性關稅。但美國智庫報告指,即使加徵關稅後利潤空間仍高於國內,需將關稅提及升50%,才可能阻止中國電動車流入歐盟。專家指,歐盟應該從國家、政治安全角度制定阻擊政策。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美國智庫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周一(29日)發布報告,認為歐盟目前正在討論的懲罰關稅,不足以阻止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進口,歐盟需要徵收50%的巨額關稅,才能阻止因享有巨額國家補貼、價格低廉的中國電動車流入歐盟。 歐委會從去年10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2024年3月,歐盟委員會要求歐洲海關追蹤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歐委會表示,在4月底完成調查,並正在「評估經核實的數據和資訊」。一旦認定中國生產商以損害歐盟製造商利益的方式從補貼中受益,歐委會會作出懲罰性措施。 歐盟官員向《金融時報》透露,可能在5月到7月間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永久性的關稅則必須贏得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支持,並將於11月開始徵收。 榮鼎:懲罰行動過於膽怯 無法阻止中國汽車製造商 但榮鼎集團的研究人員表示,歐盟的任何懲罰性行動都可能過於膽怯,無法阻止中國汽車製造商。 報告指出:「我們預計歐盟委員會將徵收15%至30%的關稅,但即使關稅處於這個範圍的較高端,一些中國生產商仍然能夠在出口到歐洲的汽車上獲得可觀的利潤率,因為他們享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報道以比亞迪的Seal U為例,這款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為20,500 歐元,在歐盟的售價為 42,000歐元。其在中國的利潤為1,300歐元,但在歐盟的利潤可高達14,300 歐元,這意味著比亞迪在歐盟銷售的每輛Seal U車型,都能多賺13,000 歐元(歐盟溢價),因此極大地刺激了出口。 榮鼎報告指出:「根據我們的計算,30%的關稅仍將讓該公司在歐盟的利潤,相對於其在中國的利潤高出15%(4,700歐元),這意味著對歐洲的出口仍將極具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在歐洲的銷售量相對較低,這表明其在歐洲市場的定價可能過高,尤其是考慮到它仍然是一個相對不知名的品牌。然而,由於歐盟溢價如此之高,該公司有足夠的空間調整定價。 因此報告也指出,比亞迪甚至可能降低價格,以實現2025年佔領歐盟市場5%、到2030年佔10% 的目標。除比亞迪外,許多其它品牌的中國電動車車型也享有較高的歐盟利潤溢價。因美國在內的國家已經對中國電動車實施關稅和限制,所以歐盟已成為它們的首選市場。 報告也預測,歐盟不太可能徵收40%至50%的關稅,但布魯塞爾決策者可以使用非傳統工具來保護歐洲汽車工業。例如可以基於環境或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進口,或將電動車的消費者補貼集中在歐盟市場等。
以比亞迪為例,在中國和歐盟的售價不同,在歐洲的利潤空間很大,也是其願意佔領歐洲市場的原因。(榮鼎官網截圖/rfa)
評論:要從國安角度制定阻擊政策 否則歐洲或成中國電動車「墳墓」 日本靜岡大學教授楊海英向自由亞洲電臺表示,中國電動車衝向海外市場,應該是中共政府的戰略,因此即使是歐盟懲罰關稅更高,對於它們來說也並不起作用,歐盟要從國家安全角度制定阻擊政策。 楊海英說:「對中國(中共)來講的話,肯定是調關稅不管是50%也好、百多之多少也好,它只要能打進歐盟市場,它就戰勝了啊。你看先進國家都用我們的東西,以後它可以把這個推往第三世界,全世界都應該以國家安全這個角度來考慮和中國(中共)的關係。」 楊海英也認為,當歐盟推出「環保新能源車」目標時,令像德國等傳統汽車工業失去原有優勢,讓中國(中共)有機可乘。而大量廉價的中國電動車湧入,歐洲未來可能成為中國電動車的「墳墓」。 楊海英說:「大問題就是包括美國、歐洲還有日本,所謂的革新派他們推出了『新能源』這樣一個新招牌的時候,覺得中國(中共)還是能做這樣的東西,無妨和中國(中共)也來往一下,歐洲自己挖的陷阱,以後都是中國電動車的墓地啊。」 評論:電動車衝擊歐洲經濟命脈 如不警覺「那就完蛋」 英國華人作家、時評人張樸也一直追蹤中共對外擴張問題,他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時直指,中國電動車衝擊到歐洲經濟命脈之一的汽車工業,相當於把這個領域拱手讓給中國(中共)。 張樸說:「自由市場的國家要和一個非自由市場的國家競爭的時候,吃虧的當然是自由國家。共產黨政府就利用西方自由市場大量傾銷它們的產品,壓低價格、高補貼,出口的電動車就會非常的便宜。」 張樸也認為,目前歐盟所做的一切還是在自由市場原則框架內,但面對來勢洶洶的中國電動車,涉及政治和國家安全,因此他讚同高課稅,甚至讓中國電動車完全排除在歐盟之外的措施。 張樸說:「一個自由經濟碰見一個專制控制下的經濟,那就不能完全按自由市場的辦法去辦。這不光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國家的安全問題。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不警覺的話,那就完蛋了。」 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 市佔率增長了4倍多 根據該報告數據,從中國(包括在中國設有工廠的非中國製造商)進口的電動車,從 2020年的16億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115億美元。同期,中國品牌的市佔率增長了4倍多,去年達到 8%。 根據非政府組織「交通與環境」估計,今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1%,到 2027年將增至20%。到2026年,比亞迪在中國的電動車年產能,將從2023年底的290萬輛,增至660萬輛。要想在中國消化這一產能幾乎無可能,因為這需要在市場放緩的情況下,將其銷售量提高一倍以上,因此它們必須依賴海外市場。 上個月,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發表報告,披露比亞迪獲政府補助高達34億歐元。 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4月初在巴黎召開的「在歐中國電動車企業圓桌會」上,否認中國電動車是靠政府補貼佔有優勢,並指責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是保護主義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