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法被质询 俄再提《怎么办?》是何意(图)
 
周晓辉
 
2024年5月8日发表
 
5月6日上午,业已抵达访欧第一站法国的中共党魁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了三边会谈。(视频截屏)
【人民报消息】 5月6日上午,业已抵达访欧第一站法国的中共党魁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了三边会谈。据悉,会谈中,习在中共支持俄罗斯、中国电动车倾销欧洲等议题上,遭到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质询。从随后中共官媒和法国媒体的报导看,不出意外会谈并未就上述议题等达成共识。而习在随后的记者会上,也直接跳过了军援俄罗斯的话题,让记者十分惊讶。 习对援助俄罗斯的态度与4月底美国国务卿布尔肯访华时的一致,或者说从未改变,那就是「中俄合作无上限」、「两国元首继续保持密切交往」、「中俄有权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这种合作不应受到干扰和限制」。欧洲借此再次确认了中共的态度。 这也意味着,如果美欧意图支持乌克兰赢得战争,减少对欧洲的影响,当务之急是不能任由中共继续军援俄罗斯,必须斩断中共援助俄罗斯的手,必须加大制裁力度,真正地「让中(共)国承担后果」,而不是一再警告、通牒之后,制裁力度不够,徒增笑话。否则美欧都将为自己的犹疑所累。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习与马克龙、冯德莱恩会谈当天,俄罗斯通信社刊发了「普京访华将赠予习近平不寻常礼物」的文章。这是继4月25日普京在参加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大会上宣布自己即将访华,有与会者请求普京在访问期间向习近平转交俄国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一书的新闻后,俄官媒第二次提及此事。 这两次报导时间的节点都很有意思,一个是在布尔肯访华前,一个是在习访法之际,而且两次的内核议题都是阻止中共援助俄罗斯。因此,俄媒体选择这两个时间点提及此事,并非偶然,有其用意。 首先,普京拟赠送的这本书名很应景,而习在面对美欧的压力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那就是在是否援助俄罗斯上「怎么办」?普京需要一个答案,而且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目前来看,习给出了普京所希望的答案。 其次,普京希望习如同书中的主人公一样,既然选择了「怎么办」,就要始终如一。因为此时中共是俄罗斯维系战争的重要支柱。 小说《怎么办? 》的作者是俄国第一批左翼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是空想社会主义家。在他因「蓄意颠覆现有秩序」入狱后,他在狱中创作了这部小说。小说表面上以男女爱情纠葛为线索,实则在表明作者的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即创建一个乌托邦的所谓美好社会。作家在为人们勾画「美好社会」的同时,也告诉人们在具体问题上「怎么办」,如何在困境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等。其作品对包括列宁在内的俄国和外国未来社会主义者和「革命家」产生了众多影响,列宁还因此写过旨在实现党内思想统一的《怎么办》一文。 此外,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大学生拉赫梅托夫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却放弃了财富和舒适的生活,完全投入革命中,并自命为「新人」,他仇视现世的制度,他们理想是将深处苦难的人们拯救出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首先要把自己锤炼得像铁一样。 拉赫梅托夫把苦难看作是考验,对自己所要做的一切充满了神圣感和献身热情。他有意过禁欲的生活,作息按照严格的时间表,有时将自己的生活必需降到最低限度。如他可以连续阅读72个小时,前两个晚上靠意志力保持清醒,第三天则靠浓咖啡支撑。他还吃生牛排,洗冷水澡,有时甚至睡在钉板上。这一形象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全世界共产党人追捧的对象,毛泽东、习近平也不例外。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时说道:「我在少年时期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 》,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习首次读到该书应该是他15岁从北京来到陕西梁家河插队时。 习还说:「我当时在村里工作,决定以拉赫梅托夫为榜样。夏天顶雨前行,冬天冒雪劳作,睡在没有床垫的床上,洗冷水浴来锻炼自己的意志。」他在演讲中还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从表面上看,拉赫梅托夫式的共产党员无私无畏,是在献身一个所谓崇高的事业,但他们实则自大狂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民众,以自己的意志去改造社会,并将虚幻的根本无法在人间实现的美好强行灌输给民众,进行洗脑,俨然他们才是「上帝」。然而,这样的狂妄却常常被误认为是一种崇高理想。共产主义在二战后多个国家的实践和蔓延证明,其才是毁灭世界、毁灭人类的恶魔。 俄媒在报导普京拟赠习书的同时,还释放了不久后普京访华仍将延续「双边关系为主、国际和多边事务为辅」的基调,由此可知对俄而言,俄中关系有多重要性。△
 
 
分享:
 
人气:14,218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