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白忙乎!習歐洲行分化美歐同盟可能性為零
 
2024年5月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在高調結束了兩天的法國之行之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5月8日)已開始對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進行國事訪問。在與美國的戰略競爭和矛盾不斷加劇之際,習近平此次歐洲之行在相當程度上被認為是意在制衡乃至分化美歐同盟。不過,有歐洲議會議員認為,習近平此行分化美歐同盟的機會或為零。 據美國之音報導,儘管美國議題並不在習近平此行公開討論的議程之上,但分析人士說,從出訪的時間、地點到所傳達的信息,中國(中共)在相當程度上基於對美戰略考慮精心設計了這次為期六天的歐洲之行。 從烏克蘭戰爭到雙邊經貿摩擦,習近平訪法期間在一系列重大議題上沒有作出任何讓步,自始至終反覆強調的是加強雙邊關係,敦促法國堅持戰略自主。 「雙方要堅持獨立自主,共同防止『新冷戰』或陣營對抗」,習近平在同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舉行會談時說。 「從習近平所訪問的國家來看,很明顯這不僅僅是對歐洲一些關鍵國家的訪問,更是對那些支持中國(中共)在這場戰略競爭中的目標和策略的歐洲國家的訪問,」華盛頓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治分析人士對美國之音說。 彭博社專欄作家萊昂內爾.洛朗(Lionel Laurent)星期二撰文說,將巴黎作為首站,然後前往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本身就傳遞了一個信息,「後兩個國家在歐盟邊界上為中國的轉型投資提供了一種展示窗口。與此同時,法國則是中國(中共)希望在歐盟和美國之間製造分歧的地方。」 「第三極」力量與「美西方」 在習近平此次法國之行中兩國發表的唯一一項有關國際安全局勢的聲明中,法國和中國(中共)一起批評了以色列對加沙的襲擊,呼籲立即停火,並稱「兩國元首反對以色列進攻拉法,該行動將導致更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這似乎是馬克龍在全球關鍵議題上與美國保持距離的又一最新跡象。 看來是秉承了長期的追求獨立外交的傳統,馬克龍近年來不斷強調歐洲「戰略自主」,並屢次在有關中美關係的問題上出語驚人,在極為敏感的臺灣問題上警告說歐洲不要「陷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 去年4月,馬克龍在結束其北京之行後接受採訪時說,歐洲不應淪為美國的「跟班」,而應該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外的「第三極」力量。 在馬克龍獨樹一幟的立場中,中國(中共)似乎看到了西方國家之間一道難得的裂痕。 「我認為中國(中共)的立場一直是試圖打出歐洲牌,以平衡美國,」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研究員約翰.西蒙(John Seaman)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中共)試圖設想一個多極世界或多極未來,而在許多方面,歐盟正在努力成為更具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行動者,更加自主,更具戰略自主性。」 這位地緣政治專家說,習近平選擇出訪法國的「潛台詞是,他們相信法國正在扮演一種傳統角色,即法國一直在推動反對美國霸權,並試圖支持歐洲成為對美國更具抵制力的對抗力量。」 對馬克龍來說,美中兩國從某些角度來說似乎都是歐洲的競爭對手。 「在歐元區內,我們的挑戰是要想辦法使其成為一個能夠與中國和美國競爭的經濟強國,」馬克龍在2017年當選總統後就歐洲新倡議發表講話時說。 相對當年演講只一次提到中國,他上個月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的又一政策演講中9次提到中國,其中6次在同一句話中也包括了美國。「歐洲從俄羅斯購買能源和化肥,在中國製造商品,並將安全問題委託給美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馬克龍誓言。 馬克龍並不是歐洲唯一似乎認同多極論的領導人。德國總理舒爾茨去年5月在向歐洲議會發表的《這就是歐洲》的演講中稱,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將會是多極化的,而且已經如此」。 儘管美國動用了大量政治資源敦促盟國禁止中國電信巨頭華為,但是路透社的一篇報導說,在這一美中科技之爭中極具標誌性的議題上,法國已允許華為設廠,而且該計畫醞釀已久。 鑒於歐美之間在一些問題上的分歧和異議,中國(中共)近年來似乎在某種場合的用詞上也對美歐加以一定區別,有時會避免籠統地以「西方」一詞抨擊美國等國家,而用「美西方」來代替。 分析:中國(中共)錯判了歐洲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本星期撰文說,他在最近訪問北京時,「發現中國(中共)外交政策專家對法國提出的歐洲需要實現與美國的『戰略自主』感到著迷。」 他說,馬克龍表示歐洲永遠不應成為「美國的附庸」在中國是「倍受青睞的語言」,習近平政府也對馬克龍無意保衛臺灣免受潛在的中國(中共)入侵的言論「感到欣喜」。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在美中博弈中,中國(中共)寄厚望於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是誤讀了法國的戰略意圖,也高估了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影響力。 「(法國)這種戰略自主的言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關於能夠加強互補並且願意、能夠為跨大西洋安全做出比歐洲目前更多的貢獻,」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的西蒙說。「因此,中國(中共)認為,法國正試圖推動歐洲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採取更加等同的定位,我認為這是中國(中共)的一種錯誤的看法。」 西蒙說,指望歐洲在不久的將來成為與美中鼎足的第三極也是不現實的,而且「即使讓我們想像一下,歐洲成為第三極,但這也並不一定意味著歐洲在戰略上比目前更符合中國(中共)在歐洲的利益。」 設在華盛頓的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i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麗安娜.菲克斯(Liana Fix)對美國之音說,歐洲現在仍然不夠強大,無法成為世界的又一極點,但她確實看到了世界秩序分裂的趨勢,一方是「美國及其盟國,以及他們的合作夥伴,還有中國和它的夥伴。」 馬克龍最近在接受《經濟學人》雜誌採訪時表示,不希望「讓這兩國(美國和中國)中的任何一方將我推向一邊或拉向另一邊」,但他同時也補充說:「很明顯,我們並不是等距離的。我們是美國人的盟友。」 去年7月,德國公布第一份頗為強硬的全面的中國(中共)戰略,在稱中國為夥伴的同時,也將中國(中共)視為「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並指出「軍事升級將會影響德國和歐洲的利益」。 荷蘭政策分析機構克林根達爾研究所(Clingendael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制定了對華戰略方針。此外,在中國 極為敏感的臺灣問題上,歐洲國家有與臺灣在政治層面的交流逐步上升的趨勢。 歐洲議會議員:分化美歐同盟的可能性為零 在出訪塞爾維亞之際,習近平再次將兩國關係稱為是「鐵桿友誼」,但是塞爾維亞不是歐盟成員,對歐盟政策沒有影響力。在歐盟27個會員國中,中國(中共)只與匈牙利一個國家為友,而且主要得益於總理歐爾班(Orbán Viktor)一人,但歐爾班在歐盟中極為孤立。 克林根達爾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在經濟上,匈牙利企業大多無緣中國市場;在政治上,歐爾班也面臨民間和反對黨的巨大壓力。匈牙利曾爆發過反對在布達佩斯建中國校園的聲勢浩大的示威活動,在歐盟和美國與中國關係不斷惡化的壓力之下,匈牙利親中政策的可持續性令人懷疑。 德國歐洲議會議員賴因哈德.彼蒂科菲爾(Reinhard Butikofer)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不過為歐洲兩個「被邊緣化了的國家。他們越是試圖打中國牌,他們的獨立性和歐洲地位的風險就越大。」 這位綠黨籍外交政策協調員說,歐盟和美國有時也可能會有分歧,「但中國吸引歐洲遠離我們美國合作夥伴的可能性為零。」△
 
分享:
 
人氣:15,16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蘇雨桐走過的黑幕!中共是如何無底線跨國騷擾女記者?| #人民報
蘇雨桐走過的黑幕!中共是如何無底線跨國騷擾女記者?| #人民報
北京小區地下挖祕密地道 !入境中國添風險  上海 深圳海關已開始
北京小區地下挖祕密地道 !入境中國添風險 上海 深圳海關已開始
重磅!江澤民子孫皆被習抓捕?南方異動要變天 誰將取代習?和習會面後
重磅!江澤民子孫皆被習抓捕?南方異動要變天 誰將取代習?和習會面後
中國車企全靠矇?雷軍看完北京車展稱「很絕望」!
中國車企全靠矇?雷軍看完北京車展稱「很絕望」!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