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減少經濟放緩 中國小奶牛場在供應過剩中被「淹沒」(圖)
2024年9月20日發表
示意圖,圖為2008年9月19日,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兒童醫院,一名嬰兒正在喝牛奶。(Getty Images) |
【人民報消息】近年來中國奶牛場不斷擴張,但由於出生率下降和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減少了需求,導致中國國內充斥著大量不需要的牛奶,小農戶被迫倒閉,這個全球最大乳制品進口國的進口量也受到擠壓。
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的牛奶過剩問題反映出北京出於糧食安全目的推動消費和乳業擴張,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同時,奶牛場高昂的成本和2008年摻假丑聞的遺留問題限制了中國乳制品的出口機會。當年嬰兒配方奶摻假丑聞導致至少六名兒童死亡,數千人住院。
中國經濟景氣低迷加上人口老齡化,對奶酪、奶油和黃油等高價食品的需求減少,中國人均牛奶消費量從2021年的14.4公斤下降到2022年的12.4公斤。2022年是中共統計局所提供該項數據的最後一年。
與此同時,中國的牛奶產量從2017年的3039萬噸飆升至2023年的近4200萬噸,超過了北京設定的2025年4100萬噸的目標。中國為全球第三大牛奶生產國。
自2022年以來,中國牛奶價格已跌至每公斤約3.8元人民幣(0.5352美元)的平均生產成本以下,導致許多虧損的奶牛場關閉,其他農場通過出售牛肉來減少牛群數量,但牛肉產品也是另一個供應過剩的市場。
中國主要乳制品生產商現代牧業(Modern Dairy)的業績報告顯示由盈轉虧,今年上半年其奶牛存欄量減少了一半,淨虧損達2.07億元人民幣(2907萬美元),而去年同期該公司錄得盈利2.18億元人民幣。
大宗商品金融服務公司StoneX亞洲乳業主管李一帆(Li Yifan,音譯)表示:「奶牛養殖公司在賣牛奶和賣肉方面都在虧錢。」
根據中共海關數據,今年前八個月,中國乳制品進口量同比下降13%,至175萬噸,乳制品當中進口量最大的奶粉下降21%,至62萬噸。中國進口的乳制品主要來自新西蘭、荷蘭和德國。
荷蘭合作銀行研究部上個月在一份報告中表示,2024年中國乳制品淨進口量預計同比下降12%,「乳制品下行周期的延長,可能會繼續影響2025年進口量」。
自北京2018年呼籲建立更多奶牛場並提高牛奶產量以來,中國乳制品行業迅速發展,這促使農場數量激增以及數十萬頭荷斯坦奶牛的進口。這是北京推動中國提高糧食自給自足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然而,中國除了經濟放緩之外,出生率下降也意味著需要配方奶粉的嬰兒數量減少。政府數據顯示,中國2023年的出生率創下歷史新低、為6.39‰(平均每千人中新出生6.39人),低於2017年的12.43‰。
新西蘭A2牛奶公司8月表示,在截至6月份的2024財年中,中國嬰兒配方奶粉市場銷量下降8.6%,價值下降10.7%,並且可能在2025年進一步下降。
中國乳制品行業還未能實現北京2018年提出的教育消費者「從喝奶到吃奶」、以增加乳制品消費的號召。
液態奶佔中國乳制品消費的80%,而開發奶酪、奶油和黃油市場、將牛奶轉化為價值更高且保質期更長產品的努力,卻因為消費者勒緊褲腰帶而受阻。
中國奶業協會表示,為了控制過剩產量,中國生產商正在將原奶制成奶粉,截至6月底,過剩產能已超過30萬噸,大約是去年水平的兩倍。
國內供應過剩使得北京在與歐盟的貿易爭端中更容易瞄准歐盟的奶酪、牛奶和奶油的進口,盡管這些都是小眾利基產品,而且該措施對緩解供應過剩的情況作用不大。
經濟學人智庫消費品研究分析師塔尼婭·巴蒂亞(Tanya Bhatia)表示:「雖然限制歐盟乳制品進口可能會為中國奶農提供短期緩解,但它無法解決生產過剩和需求停滯等更深層次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