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號稱「中國輝達」的「象帝先」裁員重組,分析: 美中晶片戰加劇中共困局
 
2024年9月7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中國國產晶元之路再受挫。位於重慶、有「中國輝達」之稱的圖形處理器(GPU)晶元廠商像帝先傳出資金斷鏈、裁員重組;而荷蘭光刻機大廠艾司摩爾(ASML)也傳出,明年起,將限制中國設備的維修範圍。分析人士表示,跡象顯示中國雖已將自主研發晶元之路升級為國家戰略,但大舉投入後,仍無法突破困局,恐將對其經濟和國際形象皆帶來負面影響。 據美國之音報導,像帝先的估值一度高達150億人民幣(21億美元),被譽為重慶少有的晶元「獨角獸」,但上星期五(8月30日)確驚傳,因與投資方簽下的對賭協議未能履約,公司賬戶遭凍結而宣布解散,並遣散逾400名員工。 不過,像帝先發布公告澄清稱,「全員解散」說法不實,公司仍在調整團隊,優化人員配置後,將全力尋找外部融資機會。 然而網媒《時代週報》星期二(9月3日)報導稱,經實際訪查,像帝先在重慶的總部大樓現已門窗緊閉,出口上鎖,大廳也未開燈。報導還引述園區物業人員的說法稱,該公司員工近期不見蹤影。 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還不只這一則壞消息。 彭博社8月29日援引知情人士報導,荷蘭政府打算限制光刻機大廠艾司摩爾出口至中國半導體設備的維修範圍,若消息屬實,中國部分晶元生產設備最快於明年恐陷入無法正常操作的困境。 報導稱,中國尚未自行研發出產制先進晶元的類似光刻機,向艾司摩爾採購到的也多非最高端的機器,艾司摩爾若不再提供維修服務,中國晶元產量恐驟降,在先進晶元領域也越來越難有所突破。 中國自研晶元再受挫分析:凸顯美國圍堵有效 位於臺北的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宗男指出,像帝先雖有「中國輝達」的美譽,但放眼全球,GPU領域已是美企輝達「一個人的武林」,尤其輝達所建構的GPU生態繫在全球市場已所向披靡,半路殺出的中企都不是對手。 林宗男說,中國本土新創公司就算真的做出GPU產品,但因缺乏生態系的優勢,也不易找到買家,因為部分中企為求效能、也寧搶購輝達受限於美國禁令、專供中國市場的「降規版」GPU。 林宗男告訴美國之音:「這些(高階)晶元的生產,需要用到台積電的先進位程,像帝先是否能推出產品,其實還不清楚,(而且它)只是一個新創企業,重整或倒閉好像也沒有什麼驚訝之處。」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黃錦榮也告訴美國之音,像帝先一例再次凸顯美國科技禁令對遏制中企研發高階晶元的技術實力和資金,確發揮功效。 他說,美國已禁止境內的風險資金投資中國相關的人工智慧企業,連中資也走避本土高階晶元廠商,因其外銷渠道已擺明遭西方堵死,獲利無望,資金斷鏈風險也恐劇增。 中共搶購晶元設備 上半年砸250億美元 儘管中國的高階晶元研發受挫,但成熟製程的晶元製造領域仍持續高歌猛進。 《日經亞洲》星期一(9月2日)引述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的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斥資250億美元搶購晶元製造設備,總投資額超越美國、臺灣跟韓國的總和,且預估全年的投資總額將達500億美元。 該報導引述SEMI產業研究資深總監曾瑞榆的說法稱,中國廠商不斷採購成熟製程的晶元製造設備,旨在為未來可能的出口管制措施預作準備。 同樣受到輿論關注還有今年五月註冊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三期),其註冊資本達3440億元人民幣,遠高於前兩期,彰顯中國「大造芯」運動的積極。 對此,在臺北的臺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中共雖砸重金造芯,但相關人才和核心零部件等關鍵生產要素短缺是其短版。 劉佩真分析,中國上半年的大採購,因其深知美國總統大選前,白宮勢必祭出更多抗中禁令,所以提前因應。 然受限於既有的禁令,中國能買到的仍以成熟製程的生產設備居多,未來這些設備的產能釋出,恐導致中國成熟製程晶元的產能又過剩,屆時尋求出口也將遭遇歐美西方國家的關稅壁壘或供應鏈去中化的阻礙,最終回過頭來加劇中國晶元市場的內卷和惡性競爭。 劉佩真告訴美國之音:「現階段,它們(中企)不惜巨資自製晶元,對於中國經濟短期內當然有一些提振,可是中國經濟還有像是房地產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抵銷掉半導體(產業)的效應。所以,中長期還是會比較擔憂,成熟製程在中國供過於求。」 她說,儘管中國面臨內外挑戰,但晶元屬戰略物資,中國就算賠錢也要確保中長期發展的自主可控性;尤其面對歐美民主陣營的圍堵,中國未來可能運用政經影響力,轉與東南亞等國家合作。 學者:追求晶元研發無助中國經濟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許楨則說,單看技術實力,中國於未來五到八年內,應能突破中高階晶元領域的封鎖,追上西方。 但他說,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戰略劣勢,並非缺晶元或人工智慧等高科技實力。他認為,自2015年後,北京持續犯下相同的戰略性錯誤,亦即,經濟發展趨緩時,中國未操作政策工具讓經濟軟著陸,反而不斷加快房產、高鐵和晶元等基礎建設,結果高槓桿操作下,讓中國地方債急遽惡化。 許楨直言,從房市危機、消費不振到產能過剩的處置,中共政府把原可用來充實消費者口袋的預算,都化成了基建,無助於拉抬整體經濟。 許楨告訴美國之音:「你(中共)把所有經濟發展的能量,變成了這種很難變現、非常缺乏靈活性的資產配置之後,當有流動性危機時,你有再多的晶元,也是解決不了(金流問題)的,但非常遺憾,似乎對於中國經濟真正的問題,北京當局起碼在這一刻,還沒有看到很清晰的反省。」 學者:中共對外傾銷過剩晶元,恐拖累外交關係 許楨指出,中共想在短期內讓經濟軟著陸,再進行中長期改革,以提升百姓的工資,但前提是美中關係要回穩,但顯然事與願違。 他說,中美關係緊繃下,中共政府即便高喊,要在晶元等高科技領域實現所謂的「新質生產力」,但礙於內需市場無法建立,對北美跟西歐的出口受阻,這樣的雄心大志也難以為繼。 馬來西亞學者黃錦榮則強調,中共罔顧經濟效益,基於戰略需求的自主研發新片之路,非但不利國內經濟發展,也恐帶來外交衝擊。 黃錦榮分析,中共持續低價傾銷過剩產能的惡行,已讓西方國家嘗到苦果,將其形容為中國衝擊(China Shock)1.0,並以提高關稅等手段圍堵,轉型後的「中國衝擊2.0」現鎖定開發中國家為主要出口對象,但重蹈覆轍,中共可能把最後的外交板塊也得罪了。 他說,中共對外傾銷,傷害他國的市場和產業,最後恐落得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被關上,在對內方面,中共因長期把資金集中在晶元等「戰略性產業」,輕忽內需提振經濟的效果,最後衍生的惡果恐在兩年內反噬中國經濟。另外,國際圍堵下,中國科技廠商只能爭食本國市場的需求,長此以往,也會削減中企的國際競爭力。 黃錦榮直言,中共之所以遭歐美國家科技圍堵,被迫走上自產晶元之路,與中共近年來的戰狼外交、拒絕遵守國際秩序,甚至向俄羅斯靠攏脫不了干係,也讓民主國家引以為戒。 黃錦榮告訴美國之音:「他(習近平)不斷用石頭砸著自己的腳,除非他對於強國概念出現改變,人民福利得到最好的照顧,大環境(才)會開始改變,只不過,我覺得這個回頭路,基本上大門已經關起來了。」△
 
分享:
 
人氣:5,82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中共商務部部長要說服歐盟改變關稅立場的希望渺茫 | #人民報
中共商務部部長要說服歐盟改變關稅立場的希望渺茫 | #人民報
中共打壓下 中國金融業敗象頻現| #人民報
中共打壓下 中國金融業敗象頻現| #人民報
習近平病後遭重大挫敗| #人民報
習近平病後遭重大挫敗| #人民報
北京現狀觸目驚心 蕭條到處可見| #人民報
北京現狀觸目驚心 蕭條到處可見| #人民報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