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中國房地產真的玩完了,別說甚麼金九銀十了,廢銅爛鐵都不如,又有許多家庭和中產夜不能寐。這樓市數據,持續高冷、冰凍,讓人紮心。 看看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70個大中城市房價,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比著看誰降的快,一二三線分別降幅為0.3%、0.4%、0.5%。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9%,北京環比下降1.1%,上海、廣州、深圳均下降0.9%。 同比下降更慘了。北京、廣州和深圳新房分別下降2.0%、4.2%和2.6%。二線城市同比下降2%,三線城市同比下降3.4%。二手房更是慘不忍睹,一線城市價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廣州同比下降6.4%居首,北京、上海、深圳分別下降4.7%、3.4%和3.3%。二線城市同比下降5.2%,三線城市同比下降5.7%。 中共官方仍大言不慚稱今年樓市政策發力,止跌企穩,就進入延續調整態勢。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2025年前10個月時間全國已有約200個省市(縣)出臺政策超500條,也就說樓市平均每天出臺2條政策,每天做1-2次大手術,都止不了血,都救不活樓市。 我們再結合具體場景,說說樓市的慘淡景象,五大信號極不尋常: 信號一:今年10月居民新增貸款史上同比最低負值 2025年,中共為了刺激經濟,財政貨幣史無前例雙線大水漫灌,貨幣寬松大放水,市場端卻是不能承受之重。彭博社報道,中共金融業為了完成上級貸款指標,竟然虛報貸款,制造銀行體系內循環虛假貸款,信貸員到社會上找企業主放貸,資金一個月後再返還銀行,利息由銀行出,創造出幽靈貸款,目的是美化銀行貸款數據指標。 企業貸款造假可以蒙混過關。居民貸款就歇菜了,因為居民貸款直接就是進樓市的,現在大家都失業,工作都找不著,誰還貸款買房? 央行11月13日公布了社融數據,直接打臉自己的貨幣政策,完敗了。2025年10月單月居民新增貸款為負3604億元,自2016年來史上同比最低值,2016年10月單月居民新增貸款4331億元,彼時的房價也處於接近峰值。 今年前10個月,居民新增貸款累計7396億元,十年前的2016年前10個月居民新增貸款累計51531億元,直降85%,腳踝斬。 拐點是從何時出現的?2022年。2022年10月居民新增貸款由2021年10月的4647億元突降為負值180億元,2022年前10個月居民新增貸款累計由2021年前10個月累計的68147億元,直接腰斬為33920億元。2020年中共對房地產祭出融資三道紅線殺手鐧,再經過疫情動態清零的折騰,2年左右顯現惡果。 信號二:借錢賣房,房貸倒掛 如今在中共國,出現啥稀奇事都不足為怪。隨著經濟下行,各種千奇百怪現象應運而生,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全職兒女誕生了,學歷貶值,博士生求職更難了。房價下跌,貸款賣房逆襲樓市。 近期,陸媒《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都報道過,因為房價下跌過猛,房價跌到兜不住房貸尾款,業主為了房價持續下跌情況下及時止損,考慮賣房,但即便是賣房全款也不夠還房貸餘款,賣房前業主需要出清房貸,只好去找人借錢或從銀行貸款補足賣房款與銀行貸款餘款的差價,才能順利將房子賣掉,才能及時止損。 借錢賣房是因為出現「房貸倒掛」,直接原因是二手房價格下跌過快過大,據中指研究院數據,10月,全國100個城市二手住宅平均價格為13268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84%,同比下跌7.60%。 其實,根本的原因還是上賊船了,房地產大基建當時何等風光與瘋狂,許多人高位入手,把自己綁在了中共鼓吹的所謂中國速度的經濟戰車上了。如今的九零後零零後活明白了,躺平,啥也不幹啥也不買了,就這最後一代,直接把中共給幹沒電了。 信號三:銀行直銷樓房 銀行賣房?對,你沒聽錯,這又是天朝的一樁奇葩事。 聽說過醫院賣自己大樓裡的醫療設備的嗎?沒聽說過。醫院靠給病人看病掙錢,醫療設備是看病掙錢的家夥什,都賣掉了,那還咋掙錢?醫院要到了賣門診大樓、住院部和醫療設備的時候,那就是要倒閉了,因為沒人來看病了,只好變賣家產。 同樣的道理,銀行靠貸款利息掙錢,個人房貸是銀行裡的優質資產,銀行把房子賣了,賣的肯定是還不起房貸的房子,不走法拍,低價直供,那就等於在砸樓市盤子,壓低房價,再引起一波斷供潮,再直供房子,惡性循環,如此下去,很快就會出現因樓市下滑而引發的金融系統性風險。 這不是危言聳聽,近期,六大國有銀行均有傳言向市場直供房子,但在農商行、地方銀行等資質不太好的銀行,那可是數以萬套計拋售樓房。 據《經濟觀察報》的報道,日前,四川農信系統掛牌出售24821套房產標的,廣東農信系統出售12386個,遼寧農信系統11369個,貴州農信系統9539個,吉林農信系統2374個,福建農信系統有623個。農行3436個、建行1571個、郵儲銀行1091個,銀行直供低於市場均價25%,武漢、重慶、燕郊、嘉善等各線城市、鄉鎮銀行都已達到以低於市場均價35%,甚至45%的的價格賣房。 為甚麼銀行直銷房子?不是有法院來拍賣斷供房嗎?原因是法拍房太多了,且價格太低。目前全國的平均住房斷供率達到了3.7%,相比2022暴漲130%。2025年6月,法拍房供應規糢創下年內3.2萬套的新高,但成交率低迷。更值得註意的是,法拍房最終成交的平均折價率也僅為31.3%,這反映出市場出清價格同樣低迷,銀行通過法拍渠道所能收回的現金並不理想。而從貸款違約、司法訴訟到最終通過法拍變現,整個周期動輒兩三年之久,時間成本與資產貶值的風險與日俱增。且銀行法規定,銀行處置不良資產不能超過2年時限。 在走投無路情況下,銀行親自下場,讓法院把斷供房產權判給自己,開始直接賣房。但即便是銀行直接賣房,效果也是不佳,遭市場冷遇。業內人士預測,最著樓市不斷下跌和經濟下行,銀行直銷樓房會越來越多,這對金融和樓市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 信號四:國資紮堆賣房 不只是銀行賣房,地方國資也開始集中紮堆賣房了。第一財經11月13日報道,四川公信拍賣有限責任公司將對144套住房,面向社會依法進行網路公開拍賣,不是零散房源,是總面積1.2 萬平米了的三個資產包:禮州中學35 套經濟適用房,袁家山桂苑小區 69 套,還有西城、東城片區 40 套,遍布西昌多個地段。客戶徵信好的還能辦75% 的銀行按揭,首付只要 25%。 在北京,西城區國資委旗下的天恆集團最近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架了111套房產,總價超過3億多元,位置都不差,有的還在熱門城區。福州市公共資源交易網還顯示,受福州市土地發展中心委托,擬對該中心持有的302套住宅以電子競價方式公開掛牌轉讓。在山東,煙臺、聊城、淄博等地的國資公司也紛紛行動,打包掛牌上百套房、商鋪、車位,掛牌總金額達數千萬元。 地方國資下場賣房近幾年不是新鮮事了,但如今這麼紮堆還是頭一回。為甚麼?多種原因,一,房價跌跌不休,早出手早止損;二,房子不好養,空置養房劃不來,租售比又太低;三,財政真沒錢了,養老金都發不了了,哪有閑錢養房子啊;四,近期一波國有「三資」改革,即國有資源資產化、國有資產證券化、國有資金槓桿化,賣房是資源資產化的直接表現,有利於增強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 可同樣的道理,這是砸盤樓市的動作,但是顧不了那麼多了,大難來臨各自飛,誰先脫手誰先得,哪管天下洪水滔天。 信號五:房地產被踢出政策圈 銀行、地方國資都紛紛出清房產,不只是那麼簡單的市場行為,背後有著政策風險的預判與博弈。 中共的十五五規劃建議稿,全文2萬字,提及房地產只有一小節144個字,比起十三五617字、十四五514字,篇幅極大縮水。更重要的是,根據官方表述,房地產首次被「發配」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章,排在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之後。不只是維持「房住不炒」原判,而進行了政策降級。 有陸媒公眾號稱中共此舉意味著房地產正在被中共踢出政策決策系統。而在風險防範上,房地產被「優先」列在了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之前。 房地產在中共下個政策目標中只是按住別爆雷,至於其他就隨他去了,大刺激就別想了,救市純屬幻覺了。 中共接下來要幹嘛?AI、芯片、機器人、量子科技、區快鏈、生物科技、基因技術、清潔能源、核子技術,它要和美國爭霸世界,在科技、能源、制造業上掐住全世界的脖子,要把地球管起來。至於說民生,你只會聽到雷聲,絕不會有半點雨點的。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