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譚(396)缺德行失貴子 懺悔修德子複來
張菁
【人民報消息】古人認為善惡有報,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且一直將修德、積德看得較重,德行的多少是評判一個人的基本標準。
《功過格》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宋朝虔州有一個叫王汝弼的人,他言行一致,品德高尚。邨東有一個叫劉良的人,邨西有一個叫何士賢的人,這兩家的祖父活著的時候都做了很多善事,廣積福德。
到了崇寧癸末年,劉良和何士賢兩家都生了兒子,孩子聰明過人,他們兩家都延請王汝弼為老師。可惜的是,劉良與何士賢,這兩個人雖然家產很豐饒,但為人卻很刻薄,他們的德行遠遠比不上他們的前人。
到了政和辛卯年的三月,一天王汝弼站在門口,看見一隊人馬過去,這隊人馬頗象官府的樣子,他們走向何家,對著何家指指點點,隨即走到劉家,也如此。王汝弼詢問兩家是否看見,他們都說不知。結果沒有多久,發生了瘟疫,兩家兒子都死亡了。
這年秋天,王汝弼看見自己被引到冥間,看見南面冥王寶蓋幢幡,喊王汝弼問道:「你是陝西乾州王汝弼嗎?」王回答說:「我是江西虔州王汝弼。」結果冥王一查,發現眼前的王汝弼並未到壽,他的祿壽還遠著呢。
王汝弼就借此機會叩問冥王關於何劉二子的死亡緣故。冥王說:「這兩家的兒子,都是棟梁之才,天曹記錄著他們祖父的陰德,將要使他們後代興旺,沒想到劉良和何士賢,處心行事,全部與先祖相反。因此上天就奪回貴子,而且不久就要沒收他們的家產了。」
王汝弼蘇醒過來,已經過了兩天。他就喊來劉、何兩人,把夢中的情況詳細告訴他們。兩人痛哭懺悔,從此做善事、濟人利物、廣積陰德。到了乙未年,劉、何兩家又各生一子,劉家子取名兆祥,何家子取名應元,仍然延請王汝弼為老師。後來二子同登紹興癸丑進士,地位顯貴。
可見,不但品德高尚是人類社會對一個人的評價標準,就連天上也是如此。一個人多做好事,就會得到上天的青睞和嘉獎,反之,則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和警戒。
參考資料:《安士全書》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11/7/9294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