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 如果你被誣陷後,會怎麼做?大多數人一定會百般為自己辯解,有的可能會洗清冤屈,有的則可能導致事情更為複雜。清朝的一個少年郎是怎麼選擇的呢? 乾隆年間,有個姓程的少年郎,靠給背貨為業,主要來往於布行。布行的人都認為他誠實可靠,因此凡是他背來的貨都直接放入櫃臺,並不檢查。 布行的櫃臺中本來有三封銀子,每封十兩,忽然丟失了一封。掌管櫃臺的九個人都懷疑是程郎偷了去。這天,程郎又來某布行送貨。布行的人指著櫃臺問道:「我們丟了一封銀子,你那天坐在這裡,那十兩銀子在哪裡呢?」 程郎沉默了許久,然後充滿愧疚的道歉說:「我智慮短淺,見錢起意,將錢拿走借給我的母親買東西了,現在錢已花完,請允許我三天後償還。」聽到他這樣說,布行的人都有點瞧不起他。三天後,程朗籌措了十兩銀子還給了布行。 過了一陣兒,布行的人整理貨櫃,突然有個東西掉落在地,正是之前丟失的那封銀子。大家這才意識到都錯怪程郎了。於是趕忙將程郎請到店中,叩頭道歉,並且略帶責備的說:「你當時為何不辯白清楚呢?」 程郎說:「我想著,你們都是我的貴客,我即使辯白也未必能辯白清楚,所以我寧可不辯白,等著諸公為我辯白。」九人都為之感動落淚。 後來,誠實守信的程郎成為大富之人,九十歲才去世,兒子還考中了進士。這個故事記載於清朝《勸戒錄》中。 △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