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研宣布無限期擱置自費研究 學者憂民研究進入嚴冬
2025年2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香港民意研究所(香港民研)2月13日宣布,即日起無限期擱置所有自費研究活動,包括自1992年起進行的多項定期追蹤調查,並計畫轉型甚至結業。這一決定發生在其前副行政總裁鐘劍華遭警方國安處通緝、主席鐘庭耀接連被警方帶走協助調查之後。分析人士認為,若香港民研停止運作,意味著香港民意研究可能進入寒冬,影響社會議題的研究與選舉民調的公信力,併進一步壓縮學術自由與公民社會的生存空間。
香港民研宣布暫停自費研究 30年追蹤調查或成歷史
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聲明指出,香港民研將轉型甚至面臨結業,並歡迎有心人士洽購或接辦。主席鐘庭耀表示,他本人將繼續通過世界民意研究學會(WAPOR)推動民意研究的專業發展,直至2026年底卸任執行理事。聲明還強調,香港民研一直奉公守法,但在當前環境下,推動科學民研的發展「舉步維艱」,因此決定停步,同時檢視所有可行方案,並將在適當時候公布最終決定。
香港民研自1992年起定期追蹤香港民意變化,其研究涵蓋民情指數、特首及政府官員民望、財政預算案及施政報告評分等。此外,自1993年起,香港民研亦持續進行六四事件相關調查,包括港人對「平反六四」及「六四學生行動是否正確」的看法。1997年後,香港民研更加入「身份認同」調查,並定期公布涉及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等社會指標的評分。
香港民研此次宣布擱置研究,正值機構接連受到國安調查的敏感時刻。
2023年12月,已移居英國近三年的香港民研前副行政總裁鐘劍華,被香港警方國安處以涉嫌「鼓吹港獨」、煽動分裂國家及勾結境外勢力等罪名通緝,並懸紅港幣100萬元(約合13萬美元)。
2024年1月13日,警方國安處突襲香港民研主席鐘庭耀住所,並前往民研辦公室搜查,帶走最少六箱證物及多部電腦硬碟。隨後數週內,鐘庭耀兩度被帶走調查,多名香港民研職員亦遭國安處約談。警方表示,懷疑有人利用機構協助已逃往境外的被通緝人士,在香港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國安行動已嚴重影響香港民研的正常運作,令其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學者:香港民意研究或進入寒冬
對於香港民研的決定,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直言,若香港民研最終終止運作,意味著香港民意研究的「嚴冬」正式來臨。
他表示,香港民研的自費研究涵蓋政府財政預算案、特首及官員民望調查,以及社會自由度等指標評估,長期以來為公眾和研究界提供科學、獨立的數據,亦是國際社會觀察香港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考。
陳家洛說:「可以說現在是面對一個存亡的關鍵的決定時刻,其實是一個嚴冬來的,如果這個決定最後就是說我們(香港民研)沒辦法了,我們要將所有東西劃上一個終止號、或者一個句號,其實等於這個嚴冬亦都是真正令到香港民意研究,曾幾何時見到是很精彩的、很百花齊放,亦都可以帶動社會討論,亦都是凝聚到民氣、民情、民意,作為一個民間的聲音,反映社會現狀,這些空間以及可能性就已經是不再存在了。」
他進一步指出,香港即將在2025年舉行立法會選舉,過去香港民研持續進行選前及選後民調,包括票站調查(Exit Poll),提供客觀數據供各界分析選情。若香港民研停止運作,將使選民投票意向難以掌握,削弱香港選舉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香港學術自由再受衝擊
除對選舉及政策評估的影響外,學者亦擔憂事件對香港學術自由帶來的負面衝擊。
陳家洛表示,前身是港大民意研究計畫的香港民研,30多年來提供涵蓋不同政治及社會議題的免費民調數據,是國際學術機構研究香港議題重要的資訊來源,如果香港民研停止運作,對學術研究尤其是國際社會研究香港議題可說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此外,他強調,儘管香港政府多次表示,警方國安處的行動與民研的調查無關,但客觀事實是,民研辦公室遭到突襲,大量研究資料被扣押,使研究難以正常進行。即便未來民研決定繼續運作,其調查工作的可信度、研究自由度及學術獨立性均將受到嚴重挑戰。
陳家洛說:「政府都說我們不是拘捕任何人,我們亦都不是在(控)告任何人,這樣到底是一個什麼狀態呢﹖這些模糊的地方對於任何其他類似的研究組織、研究單位的時候,亦都可以想像得到、亦都政府可能不介意大家這樣去想,就是萬一、萬一被針對,前景可以是很堪虞的,所以大家可能是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去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研究,或者自己認為自己值得做對社會有卑益的一些調查工作。」
公民社會進一步萎縮民研步上教協、支聯會後塵?
今年6月底是《港區國安法》實施五週年,超過四年半以來,香港公民社會組織及獨立媒體紛紛面臨壓力,相繼解散或停止運作。
香港民研2023年6月6日發表新聞公報表示,原定當日在網上發布「六四週年調查報告」,但是因應相關政府部門經過風險評估後的建議,香港民研決定取消是次發布。
約一個月後,鐘庭耀同年7月底宣布,不再公開發布十項調查系列,涵蓋六四事件、身份認同、國家民族問題以及立法會議員民望等議題,鐘庭耀形容這些最新發展是「與時共舞」,因應香港社會發展作出的改變。
然而,時隔一年半,香港民研最終仍走向「轉型甚至結業」。社民連外務副主席周嘉發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香港公民社會的生存空間已被進一步壓縮。
周嘉發說:「都是令人擔憂,即是到底你在香港還可不可以研究香港呢﹖或者有些什麼話題甚至搞學術的,是不是只是可以收窄到在官方容許的很多主題上面呢﹖令到我覺得其他學者都可能會多了一些可能自我審查,我想可能會多了自我設限。老實說(香港民研)都算是一個相當『老牌『的機構,我想去到就好像當年教協都要自己關門那樣的一個程度。」
他進一步指出,在政府持續施壓下,香港公民社會組織不斷減少,而民間團體、學者及個人的合作空間亦受到極大限制。
社民連是國安法實施後民主派所剩不多的公民社會組織,周嘉發形容目前只能「見步行步」,嘗試繼續堅持運作,但是香港民研遇到的情況反映公民社會可能會進一步萎縮。
「我想都很難預計說,或者今年會不會又再有什麼團體還可不可以堅持得到,即使我想有心人都仍然是繼續去堅持,但是當局這些小手段我想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明白的了。」他說。△(轉自美國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