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大家好,歡迎收看《唐青看時事》。今天,我們帶你解析川普2.0,如何用極限施壓、地緣戰略、美國優先,打造新美國,並讓世界格局翻天覆地。 今天焦點:華爾街,為什麼突然倒向川普?哥倫比亞,為何24小時內從強硬抗美變成低頭認錯?北約盟友,面對川普「美國不再當冤大頭」的宣言,該何去何從?這不只是政權輪替,而是全球秩序的重整。 從對立到擁抱——華爾街為何倒向川普? 大家還記得嗎?2016年、2020年的時候,華爾街那些金融大鱷們,對川普是避之唯恐不及。 當時的美國商界信仰的是什麼?「全球化」、「環保至上」、「多元共融」,這些大企業老闆們幾乎一面倒地站在川普對立面。甚至砸下大筆選舉捐款,只為了擋住川普的路。 但到了2024年,畫風突然變了。 這些當年反川普的企業大佬,怎麼突然變成了他的金主? 甚至爭先恐後地擠進川普的就職典禮,公開站台? 商界的「幻滅四年」 這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華爾街徹底轉向? 簡單來說,就是:氣候政策失控、DEI崩盤、監管風暴,讓企業不堪重負。 美國政府四年前開始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大公司們紛紛加入所謂的「氣候聯盟」,結果呢?減碳目標定得超高,但政府補貼跟不上,導致企業成本大增。 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等巨頭,一開始還信誓旦旦要為環保出力,後來發現,這根本是「花錢買罪受」。2024年,他們一個個退出了氣候聯盟,表示「我們還是先活下來再說吧」。 再來就是「DEI變DIE」的崩盤。 什麼是DEI?就是「多元化(Diversity)、公平(Equity)、包容(Inclusion)」這套政治正確話術。 上一屆政府強推,企業不敢不從,結果呢?HR開始按照種族比例聘人,業務能力反而變得次要。 這波「多元化革命」最後怎麼收場?2023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大學招生不能考慮種族背景,企業界嚇得立刻跟進,把DEI計劃往後丟,甚至直接砍掉。 最後,還有監管風暴。 政府嘴上說要幫助企業,實際上卻對大企業加強監管、提高企業稅,還主導了一個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協議,導致企業利潤大縮水。 這還不算完,政府還盯上大科技公司,對Facebook、Google、Amazon等科技巨頭發起反壟斷調查,讓這些企業焦頭爛額。 你說,這些大老闆們能不心寒嗎? 川普的「商界大統戰」 於是到了2024年,這些企業家們終於醒悟——川普的稅收政策能讓企業多賺錢、監管放鬆能讓企業輕鬆運作。 結果就是,2024年5月,一場關鍵的「商界大表態」發生了。 一百多位華爾街富豪聚集在紐約皮埃爾酒店,舉辦史上最豪華的川普籌款會。 這些曾經瞧不起川普的資本大佬們,如今爭先恐後搶著跟川普握手,還掏出大筆鈔票支持他競選。 在這場會議上,有一個亮點人物——馬斯克。 當年,馬斯克可是公開反川的,甚至在2020年大選時冷嘲熱諷川普。 但這一次,他不但出席了川普的就職典禮,還在Twitter上大讚川普的政策「讓企業重獲自由」。 還有貝佐斯。這位Amazon創辦人,當年是民主黨的金主,旗下的《華盛頓郵報》幾乎天天黑川普。 但2024年大選前,貝佐斯突然改口,要求《華郵》對川普「保持中立」,甚至在內部開會時表示:「我們需要適應新時代。」 Facebook的扎克伯格呢? 這位當年花了數億美金幫助民主黨「操盤」選舉的科技巨頭,如今公開表示要「恢復言論自由」,還說:「我們有機會讓社交媒體變得更開放。」 這是在說給誰聽的?當然是說給川普聽的。 這場「商界大轉彎」,讓川普在2024年大選中獲得了比以往更強的金主支持,也確保了川普2.0時代,商界和科企將與他並肩作戰。 華爾街轉向川普後,資本市場開始站隊,但這還只是美國重塑世界秩序的第一步。因為,川普不只是要改變美國經濟,他的真正目標,是讓全球重新適應「美國優先」。這場變局,從外交開始…… 大膽外交——川普的「極限施壓」政策 那麼,問題來了——川普的「美國優先」,如何具體落實? 答案只有四個字:極限施壓。 川普的做法很直接:不講空話,不玩外交辭令,直接行動,讓對手知道:美國說一不二。 第一個感受到這股震撼力的,就是——哥倫比亞。 事情是這樣的——川普上任後立刻開始執行他一直承諾的「強力移民政策」,大規模驅逐那些非法進入美國、甚至涉及犯罪的移民。 這本來是川普的既定方針,但哥倫比亞突然公開挑戰,總統佩特羅拒絕接收本國移民,還指責美國不夠「尊重移民的權利」。 結果,川普二話不說,立刻反擊,推出4項制裁。 ✅對哥倫比亞所有進口美國的商品加徵25%關稅,一週內提高到50%。 ✅對哥倫比亞政府官員及其家屬,全面實施旅行禁令,簽證全部取消。 ✅美國海關和邊境檢查升級,所有哥倫比亞貨物入境難度翻倍。 ✅哥倫比亞政府官員的金融交易,全面納入美國財政部的監控名單,資金凍結。 這一波「極限施壓」手段,讓哥倫比亞政府措手不及——畢竟,哥倫比亞經濟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極高,一旦關稅提高、貿易受阻,後果將難以承受。 於是,不到24小時,哥倫比亞政府180度大轉彎,總統佩特羅甚至安排總統專機,親自接回被遣返的移民。 這不只是川普的一場外交勝利,更是美國立場的強勢宣示——不配合?美國有的是辦法讓你回到談判桌上。 而這場外交震撼彈,當然不只是給哥倫比亞看的,更是給全球各國,特別是給中共,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美國的底線,不容挑戰。 川普的下一個目標:中共 哥倫比亞事件,只是一個開場,真正的大招,針對的是中共。 川普的態度很明確:「中共占美國便宜太久了,現在該付出代價。」 根據白宮內部討論,川普政府即將啟動一系列重拳措施,包括—— -》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到60%關稅。 -》美國國會正在推動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這將使中國商品出口美國的成本飆升。 -》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投資與技術合作,強化供應鏈安全。 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過去中國享受的「低關稅特權」將不復存在,出口美國的商品價格將大幅上漲。 美中貿易將從「競爭」轉變為「真正的強硬對抗」,美國不再退讓。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關稅戰,而是一次全方位的經濟脫鉤測試。 這一次,川普不再打口水仗,而是動真格。 川普的「極限施壓」政策,簡單、直接、有效。 他不再像傳統政客一樣搞冗長談判,而是直接動手,讓對手沒有時間反應,只能在壓力下選擇合作。 哥倫比亞已經學到了教訓,下一個會是誰?中共能否頂住壓力?歐洲又會怎麼應對? 巴拿馬運河與格陵蘭——美國的地緣戰爭 美國不只是要當世界第一的經濟強國,還要在地緣戰略上,重新「掌控世界的咽喉要道」。 而這一次,川普盯上的兩個關鍵地點,就是——巴拿馬運河與格陵蘭。 這兩個地方,關乎未來全球的貿易、軍事、能源布局,而川普的態度很明確:這些地方,美國必須掌控。 巴拿馬運河:美國的戰略資產,絕不能落入中共之手 我們先來說巴拿馬運河。 這條運河,是美國在20世紀初花費巨大人力、財力修建的,它不只是全球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之一,更是美國海軍戰略布局的核心。 但現在,美國發現——中共已經悄悄滲透進來了。 中國企業已經控制了巴拿馬運河附近的關鍵基礎設施,從港口到貿易物流中心,甚至還投資了當地的能源和運輸業務。 甚至有情報顯示,中共可能在當地布局軍事與監控設施,這對美國而言,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川普的態度很強硬,他公開表示:「巴拿馬運河是美國建造的。美國有權確保它不被敵對勢力控制。」 接下來,美國政府可能會有幾個動作: ✅對巴拿馬政府施壓,要求取消與中國的所有關鍵基礎建設合作。 ✅如果巴拿馬政府不配合,美國可能會考慮經濟制裁。 ✅美軍可能在當地加強軍事存在,確保美國在這條運河的絕對影響力。 簡單來說,巴拿馬運河不能變成中共的棋子。美國這一次,準備出手了。 這場較量,不只是經濟問題,更是美國與中共在全球戰略上的正面對決。 而這場對決,並不只有巴拿馬運河,川普還有另一張更大的牌——格陵蘭。 格陵蘭島:北極戰略的制高點 還記得川普在第一個任期時,曾經提議「購買格陵蘭」嗎? 當時,很多人把這當成笑話,甚至丹麥首相直接回應:「這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川普政府再次重提這個計劃,而且這一次,美國不是在「開玩笑」,而是認真的。 為什麼格陵蘭這麼重要?有三點: 1️⃣它是北極航線的關鍵樞紐。 2️⃣它是軍事戰略要地。 3️⃣它是能源與稀土資源寶庫。 這一次,川普政府的策略可能是—— ✅向丹麥施壓,要求開放美國在格陵蘭的更多軍事與經濟影響力。 ✅如果丹麥拒絕,美國可能考慮對格陵蘭施加經濟與軍事影響,讓當地更加傾向美國。 ✅甚至,重新提出「購買格陵蘭」的可能性。 如果說巴拿馬運河與格陵蘭之爭,標誌著美國在經濟與地緣上重新確立主導權,那麼,對歐洲盟友的態度轉變,則是川普2.0外交政策的一大轉折。 重塑國際秩序,美歐關係破裂? 「美國不再當冤大頭。」這是川普對北約盟友最明確的態度。 這一次,川普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真的要讓歐洲自己掏錢,自己負責。 這對歐洲國家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有事美軍頂著,自己花最少的錢,過最舒服的日子。 但現在,川普告訴他們:「夢醒了,歐洲,該靠自己了。」 川普對北約:美國不再當提款機。 北約,一直是美歐軍事合作的基石。從冷戰時期開始,美國幾乎承擔了北約防務的主要開支,為的就是確保歐洲不會被蘇聯或後來的俄羅斯威脅。 但川普認為,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美國不應該再無條件地提供軍事保護,讓歐洲國家「免費搭便車」。 他提出了幾個核心要求: ✅歐洲國家必須提高國防預算,把軍費支出至少提高到GDP的2%甚至更高。 ✅美國將不再無條件保護「不願意為自己安全買單的國家」。 ✅未來,美軍可能減少在歐洲的駐軍,歐洲國家必須自己填補這個安全缺口。 這對歐洲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過去幾十年,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軍費開支都遠低於美國,許多國家甚至依賴美軍駐守來維持安全,但現在——如果美軍撤離,歐洲該怎麼辦? 俄羅斯的影響力正在擴大 川普的這一決定,對歐洲來說最可怕的後果是——俄羅斯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擴大。 過去,美國一直強調對歐洲的軍事承諾,特別是在波羅的海國家、烏克蘭和東歐地區,強勢壓制俄羅斯的軍事野心。 但如果美軍真的減少在歐洲的駐軍,那麼歐洲東部將直接暴露在俄羅斯的壓力之下。 波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將首當其衝,面臨來自俄羅斯的更大威脅。 法國、德國等歐洲大國,可能被迫投入更多資源來填補北約的安全空缺。 如果歐洲無法迅速提高軍事能力,那麼普京可能會抓住機會,在歐洲邊界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這將讓歐洲面臨一個殘酷的現實——沒有美國的軍事保護,歐洲真的能自保嗎? 歐洲國家的困境:軍費大增or向美國妥協? 面對川普的新政策,歐洲國家有兩種選擇: 1️⃣加強軍備,自行承擔安全責任 這意味著歐洲國家要花更多的錢來增強軍事實力,購買更多戰機、坦克,甚至可能擴充軍隊規模。 但這將讓本來就經濟疲軟的歐洲承受更大財政壓力,導致更多民間反對聲浪。 2️⃣向美國妥協,繼續依賴美軍 這就意味著,歐洲必須滿足川普的要求,比如增加對美國軍事工業的採購、承擔更多北約開支。 但這樣做,等於讓美國對歐洲的控制更大。 無論怎麼選,歐洲都無法回到過去那種「低成本安全感」的時代了。 結語:川普回來了,世界準備好了嗎? 川普2.0,不只是美國的一場政治變革,而是一場全球秩序的重新洗牌。對中共綏靖的時代結束了,在川普的強勢領導下,自由世界和獨裁體制的對立進一步加深。 ✅華爾街全面倒向川普,象徵新自由主義時代的終結。 ✅極限施壓戰略奏效,讓各國重新考量與美國的關係。 ✅美歐和中共的對抗加劇,全球秩序迎來巨變。 這一次,川普不只是改變美國,而是重塑世界規則。世界準備好迎接這個「新美國」了嗎? 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點讚、訂閱,我們下期見。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tangqingnews 歡迎訂閱GJW頻道:https://www.ganjingworld.com/zh-TW/video/1h7cmir87an6gVuDkE3irNj3417t1c 《唐青看時事》製作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