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外長:臺灣已掛上號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
【人民報消息】美國總統川普4月9日宣布暫緩對75國實施對等關稅90天,臺灣外交部長證實臺灣在暫緩名單上,和美國的談判也「已掛上號」。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川普總統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對臺灣加征32%,臺灣的總統賴清德6日宣布不采取關稅報復的立場、強調爭取談判、加強美台布局等五大策略。
不過,由於對等關稅政策引發美國債市危機,川普9日急踩煞車,宣布對75國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在此期間實施10%的基礎關稅。
外交部長林佳龍4月10日在立法院回答質詢時,確認臺灣在暫緩實施名單上。但是,針對台美什麼時候能進入實質談判,官員透露,已透過美國國會、智庫等多元渠道促進加速與美談判。臺灣經貿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強調:「我想美國是按照自身利益和這些國家貿易逆差大小決定順位,臺灣因為在幾天前已掛上號,一定會持續努力爭取,希望可以盡快。」
藍白修法恐開中洗產地後門
在川普宣布暫緩90天執行的同時,白宮10日確認對中國的關稅將上調到145%,部分臺灣立法委員擔心中國產品可能因此借道臺灣「洗產地」。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指出,臺灣2024年對美輸出5大類商品是USB、集線器、電腦主機、電腦零附件、IC產品、網路設備,考慮到這些中國也可以制造,當中共面對川普迎來破百關稅,會不會透過臺灣來洗產地將是問題。
她分析,臺灣在野黨國民黨現正推動《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明訂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機構、資金、物品、商品、勞務及服務,進出離島自由示范區,可以透過主管機關「給予適度相關規定的松綁」,這似乎意味著對中國產品開後門。」如果臺灣現在的離島自由貿易示范區出來,是不是給美國錯誤的訊息?」
臺灣主管兩岸事務的大陸委員會副主委沈有忠答詢強調,臺灣全力進行脫離紅色供應鏈的國際氛圍底下,也應用國安層次思考。如果貿然開放,確實可能在人流、物流、金流開後門造成國安疑慮,甚至影響臺美關系,應該要更審慎評估。
財政部次長謝鈴媛指出,歷年查獲洗產地案件有388件,其中輸往美國有133件。經濟部也表示,洗產地是不被允許的,在政府嚴加管制下,廠商也加強注意規定,未來相關修法必須顧及到國際趨勢發展,以及整體國家安全。
學者:多方面展開游說 觀察第一波日韓怎麼談
盡管臺灣已經掛上號,但是學者提醒挑戰才剛開始。臺灣的政治大學名譽教授丁樹范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提到,川普很多政策臨時急轉彎,美國的商務、財政部長也清楚,90天要和75國談完,幾乎不可能,到時候再延長90天都有可能,臺灣要有所准備面對彈性、變數,不要以為「掛上號」就安心。
丁樹范說:「90天後什麼狀況?充滿不確定,要努力做些游說工作,例如已有美國國會重量級議員跟我們搭上線,高層官員要保持密切關系,一方面要仔細看看美國第一波跟日本、韓國談判的東西,到底美國關切什麼?日韓怎麼因應?這裡面牽涉到底美國要什麼?跟我們能提供的,是不是有落差?要做很多功課。」
在談判籌碼上,中華經濟研究院所長劉孟俊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指出,「臺灣(可以)增加對美投資,以及積極去平衡對美之間的貿易失衡。(考慮到)美國赤字,我們順差,台商到美國積極進行投資,除了台積電,應會帶一些新的產業,比方侍服器、 AI電腦相關臺灣較優勢的產業,創造美國就業機會,以面對川普想要解決的問題,突顯臺灣是美國可靠的經濟伙伴。」
不少台商表示已年邁,無能力也無意赴美設廠,劉孟俊認為,赴美投資比較適合的不是高勞力成本、傳產、家族型的企業,而是像臺積電這類,在股權和經營模式較國際化的企業,轉到所謂富裕、經濟體成熟的國家投資,同時塑造形象,如知名腳踏車品牌捷安特。
賴清德投書彭博 宣傳深化臺美經貿關系路徑
彭博社10日刊出賴清德題為「深化台美經貿關系的路徑圖」的投書,闡述其五點策略如降低台美間所有關稅、擴大對美在能源、農業、工業及軍售等采購、增加對美投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以及鄭重回應美方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低價商品違規轉運問題。賴清德期待臺美雙方「從零關稅開始談」。
在立法院,林佳龍提到,美中抗衡下,這波對等關稅對臺灣有威脅也有機會。「紅色供應鏈跟美國是兩套不同的系統,臺灣在所謂的非紅供應鏈,有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供應鏈不只純粹從所謂的投資或貿易,它也是安全的戰略,甚至高科技、AI 跟芯片上的美中抗衡。」△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4/11/8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