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2025年4月1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CBS訪談中公開呼籲美國總統川普親赴烏克蘭,目睹俄羅斯入侵留下的創傷,特別提到人民、士兵、醫院和死去的孩子,試圖讓川普切身感受俄總統普京的作為。川普則回應,稱拜登、澤連斯基和普京均需為戰爭負責,導致「數百萬人喪生」,並批評澤連斯基過分依賴導彈援助,無法對抗軍力遠勝的俄羅斯。他強調正推進「非常好的提議」以終結衝突。俄烏戰爭進入第四年,澤連斯基的情感訴求與川普的務實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澤連斯基的公開邀請飽含道德與情感力量,試圖通過戰爭的慘烈畫面激發川普的同情,進而爭取更多軍事與資金支持。他強調「普京的作為」,旨在將俄羅斯塑造成絕對敵人,鞏固西方對烏克蘭的道義支援。然而,這一策略問題顯而易見。首先,澤連斯基過分依賴外援,特別是美國的武器(2024年美援烏超800億美元),卻未能改變戰場劣勢。俄軍在頓巴斯穩步推進,烏克蘭經濟萎縮30%,軍力與俄羅斯差距懸殊(俄軍事預算約為烏的20倍)。要求更多導彈雖能延緩頹勢,卻難以扭轉結局,且加劇美國國內對無底洞式援助的質疑。其次,澤連斯基的高調施壓忽視了美國政治現實。川普的支持者普遍反對長期援烏,認為應優先解決國內經濟與邊境問題。公開邀請川普訪烏可能被視為道德綁架,反而疏遠美國保守派,削弱談判空間。 川普的立場則展現務實與戰略遠見。他將戰爭責任歸於拜登、澤連斯基與普京三人,拒絕陷入單邊道德敘事,顯示其對地緣政治的冷靜判斷。川普批評澤連斯基「只想要導彈」,直指烏克蘭策略的不可持續性:軍力懸殊下,單靠外援無法擊敗俄羅斯。他主張「阻止殺戮」,並暗示正醞釀「非常好的提議」,可能涉及停火或和平談判。這與其首任期風格一脈相承,2019年他曾暫停援烏以促成談判,擅長以槓桿換取妥協。川普的策略考慮美國利益:無限援烏耗資巨大(2024年美國財政赤字已達2.1兆美元),且可能將美國拖入與俄羅斯的直接衝突,威脅全球穩定。他的公開批評意在施壓澤連斯基,推動其接受現實,轉向談判而非無止境索要武器。 澤連斯基的問題在於理想主義與現實的脫節。他將戰爭完全歸咎於普京,拒絕承認自身策略的局限,例如徵兵困境(2025年初烏軍僅剩約50萬可用兵力)與經濟崩潰。公開邀請川普雖吸引媒體目光,但這種高調姿態可能讓川普感到被挑戰,降低合作意願。此外,澤連斯基對和平談判的抗拒也限制了出路。2024年,他曾否決俄方停火條件,堅持要求俄完全撤軍,這在軍事與經濟雙重劣勢下幾無可能。他的道德訴求雖贏得西方部分同情,卻無法改變戰場現實,也難以確保長期支持。 川普的做法則更具可操作性。通過強調談判與「阻止殺戮」,他為俄烏衝突尋找現實解方,避免美國深陷泥潭。他的關稅戰經驗(例如對中國145%關稅逼迫談判)顯示,他擅長以強硬姿態換取讓步。若其「提議」涉及凍結戰線或能源合作換取俄羅斯緩兵,雖難滿足澤連斯基的全部訴求,卻可為烏克蘭爭取喘息空間,並降低美國財政負擔。川普對澤連斯基的批評直擊要害,促使其正視軍事與經濟的現實差距。 澤連斯基的情感訴求與對外援的過度依賴,暴露其策略的脫節與短視,難以改變烏克蘭的戰爭劣勢。川普的務實立場直面問題核心,以談判為先,為終結衝突提供更可行的路徑。在俄烏戰爭的複雜局勢中,川普的做法兼顧美國利益與全球穩定,遠比澤連斯基的道德呼籲更具建設性。隨著川普「提議」的逐步顯現,俄烏衝突或迎轉機,而澤連斯基若執迷不悟,恐將錯失止戰良機。△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