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4月15日凌晨,四川成都主城區一座天橋上驚現三條呼籲民主、反對一黨專政的橫幅標語,引發網絡熱議並迅速被審查封鎖。事件被認為是繼北京四通橋抗議之後,又一起匿名公民在公共空間表達政治訴求的舉動,反映出中國社會中潛藏的政治不滿與變革渴望。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4月15日,社交媒體X平臺消息,四川成都市茶店子客運站外天橋上有人懸掛三條橫幅,從現場照片截圖顯示橫幅上寫著:「沒有政治體制改革就沒有民族復興」、「人民不需要一個權力不受制約的政黨」、「中國不需要誰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 該賬號還引述投稿者的話稱,這些標語已籌備一年,行動者希望獲得外界協助傳播。 多位成都居民當天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表示,圖片中橋體結構、市政設施、道路標線等特征顯示,事件極可能發生於成都主城區金牛區三環路附近的立交橋。 居民楊女士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應該是成都金牛區茶店子三環立交橋附近,我從包括路燈等設施判斷,當地屬於成都主城區范圍,而且在三環附近。我估計那幾個條幅很快被警察發現,找人拆除。這在我們成都可是件大事。」 另一位居民王女士對本台說,跟當年北京四通橋彭載舟掛橫幅事件相比,這次的地點和時機似乎有些不同:「因為當年北京四通橋屬於市中心繁華地段,而且當時是在白天,車流密集、目擊者眾多,事件很快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傳播。而這次成都的情況看上去更為隱秘,很可能是凌晨或者深夜動手的,顯然是刻意避開了人流高峰和監控密集時段,盡可能降低被即時發現的風險。從行動方式上判斷,這可能是一次有備而來的匿名政治表達。」 警方:派出所出警民警正在調查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致電茶店子派出所求證,接線警員表示:「三環上的事不屬於我們管轄」,稱相關情況可能由其他轄區處理。隨後轉向金牛區公安分局辦公室,接聽電話的警官表示需「向出警的民警了解情況」: 記者:金牛分局辦公室嗎? 警官:嗯,請講吧? 記者:茶店子那邊高架橋下面掛的橫幅(條幅),誰掛的查出來了嗎? 警官:你那裡是哪裡? 記者:我是台灣的記者想問一下。 警官:你說的那一個事情,我要去問一下出警的民警。 記者:現在這件事你們報市公安局了嗎? 警員:我跟你說了,我要去問一下出警的民警,問一下那個情況。 記者:現在還在處理中嗎? 警員:我要問一下才知道。 匿名公民再度挑戰言論禁忌 有當地人對本台說,這起事件令人聯想起2022年10月13日北京四通橋上發生的「彭載舟事件」。當時,一位實名叫彭立發的男子在橋上掛出「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控要自由」等橫幅,並公開要求罷免習近平,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而成都此次行動雖然選擇了人流較少的時段、地點,但在內容表達和象征意義上,有異曲同工之處。 成都維權人士趙先生對本台表示:「三年疫情後,大家對政府抱有一些期待,但失業和經濟困境讓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今天成都發生的橫幅事件,是對體制不滿和對現實絕望情緒的直接表達。」 他說,這類匿名行動正在構成對當局封控式治理邏輯的挑戰:「從珠海撞人,到隨機砍人,到今天掛橫幅,都是社會累積不滿的釋放形式之一。」 原湖南株洲一派出所副所長郭閩則對本台說,這些文字顯然不是普通老百姓寫出來的,是具備政治理念的人士所為。 他說:「這三條橫幅應該是掛在人行高架橋上,內容反映中國人的政治訴求,從內容看,有一定政治思想的人才能夠寫得出這種橫幅。中共統治這幾十年來,不乏有要求民主的人士,民間發出這種聲音雖然很微弱,但是總是有沖破黑暗,向往光明的呼聲。從中國發展趨勢來看,我相信這種呼聲會越來越多,聲音也會越來越大,而且這種現象也會層出不窮,這實際上是民心的向往。」 郭閩認為,這次成都匿名橫幅事件,再次揭示中國社會潛藏的政治張力。在高度審查和高壓治理的環境下,個體以極高風險進行公開表達,意味著不滿的情緒正在積聚,並尋求突破口。從四通橋到三環橋,從北京到成都,行動者或許是孤身一人,卻承載著一代人對民主和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