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美國川普政府對來自中國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關稅,將從此前120%的稅率下調至30%,並取消原定於6月1日將每件包裹固定關稅提高至200美元的計劃,維持現有的100美元標准。多位外貿商表示,他們正趕著出貨,但也在調整出口布局,以免再受高關稅的沖擊。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白宮本周二發布行政命令,宣布削減所謂的「低價值商品(de minimis)」關稅,涉及從中國及香港進口的低價商品。根據新規,小型進口包裹將被征收54%的關稅或100美元的統一費用。另據路透社周三報道,根據一份白宮行政命令及行業專家的消息,美國對來自郵局以外通路的中國小額包裹關稅將再降至30%,以進一步緩和兩國貿易戰帶來的傷害。 該政策被視為美中兩國在瑞士舉行貿易會談後達成的90天貿易休戰協議的一部分。根據協議,美國將中國商品的整體關稅從145%下調至30%,而中方則承諾將對美商品關稅從125%下調至10%。雙方希望通過該協議緩解不斷升溫的貿易緊張局勢,並為後續談判爭取時間。 跨境電商積極調整謀求重啟對美出口 浙江紹興電商蔣先生本周三(14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說,根據客戶的要求,他已經開始發貨至美國:「我們通過Shein平台專做服飾、飾品、禮品等等,小包裹直郵,走的是空運。預計商品一到兩個禮拜就到美國客戶手中。這次雖然關稅降到54%,但還是很貴,這批訂貨寄出後,再發貨就走海運拼箱,可降低成本。現在擔心海運時間長,怕美國那邊關稅再變,我們這些做小生意的,哪受得了高關稅。」 同時還經營家居用品的蔣先生說,他們在政策調整後,重啟了部分對美直郵產品:「尤其是一些單價在50到100美元之間的廚房用具和智能小家電,在目前的稅率下仍有盈利空間。不過,很多同業最擔憂的還是政策反復。我們已經不敢做太多庫存,更多是往海外倉庫挪。」 本周一,中美雙方就持續一個多月的關稅戰達成協議後,廣東、浙江、福建等地的外貿公司接到美國客戶通知。深圳外貿公司負責人葛女士對本台說,該公司終於等到美國客戶的催促,正在出貨中:「我們前兩天已經接到美國客戶電郵,要求我們抓緊時間出貨,現在正抓緊時間把產品裝船。這兩天,同行也在忙著出貨,爭取盡快清倉。」 福建廈門一位與Temu合作供貨商陳建林告訴本台,高關稅幾乎讓他們放棄美國市場:「Temu的訂單一下子掉了六成。這次美國下調關稅算是給了我們一口氣,但我們也知道,這只是臨時的緩和。我們現在有三個月的窗口期,我們在越南設了海外分倉,並開始試著把產品打進東南亞的幾個平台,這樣可分散風險。」 中國電商緊鑼密鼓籌備向美國發貨 關稅下調的消息對於依賴低價直郵模式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如Shein、Temu而言,無疑是一個喘息的機會。此前,美國在4月初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稅待遇,並征收懲罰性關稅,令這些平台一度面臨價格上漲、物流延遲等挑戰。 陳建林認為54%的關稅仍遠高於以往的零關稅水平,因此多個電商企業正在緊急部署應對策略。他說,很多商人為規避高額直郵關稅,已加大對美國本土海外倉的投入,通過提前發貨、倉內分揀,實現降本增效。他說:「不少企業探索第三國轉口路徑,如通過越南、墨西哥等國家中轉,降低貿易壁壘。另外,開拓美國以外市場,比如歐洲、東南亞和拉美市場。」 未來關稅不確定性大增 在浙江從事外貿的商人李巧仁告訴記者,許多外貿公司和企業經歷了這場中美關稅戰沖擊,浙江、江蘇和廣東等地已有眾多涉外貿易工廠停運,甚至倒閉。中國商人必須調整全球布局,尋求生存和發展:「不調整沒出路啊,我們也提高了出口商品單價,美國雖然是最大的市場,但是你不知道哪天遇上高關稅。現在我們要做多手准備,應對這個問題。必須開辟新興市場。」 李巧仁表示,盡管短期內中美貿易局勢有所緩和,但本輪關稅下調僅維持90天。川普政府過去多次調整關稅政策,中國業界普遍擔憂:「如果後續雙方談判破裂,出口商品再度遭遇高稅率的風險你是無法預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