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人民報記者文謹報導)上海企業家胡力任先生收錄了已故前總理李克強生前所寫的珍貴手稿和書信,並在其自媒體頻道陸續公開。8月8日,他再次披露了一份李克強手稿。這份手稿記錄了習近平在修憲前後,李克強的憂慮和他做出的個人抵抗。信中還記錄了他與習近平就修憲問題的一次密談。 李克強這封信寫於2018年12月,北京中南海西院。這封信是寫給未來的中國人的。 李克強開篇寫道:「2018年是中國命運沉重轉折的一年,更是我政治生涯中最痛苦的一段時光。」 2018年,習近平通過修改憲法, 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引發了巨大爭議。習近平此舉,被認爲是廢除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的一些政治安排,包括集體領導制度和定期、有序的權力交接。 李克強在信中披露,201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前一週,中南海的保鏢和警衛力量顯著增加,通道封鎖嚴密。副部級以上官員被中紀委逐一約談,名為溝通,實則施壓。所有人都被要求站穩政治立場,統一思想認識,必須毫不含糊地表示支持即將到來的修憲決定。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共十九屆二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會議公報首次向外界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被寫入憲法。 2月25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 3月11日下午,代表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投票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 李克強在信中說,「在這場變局面前,整個官僚體系陷入集體性的噤聲。無數中高層官員明哲保身,成了唯一的生存邏輯。」 李克強說,他不想沉默,要留下真實的記錄,讓後人知道,並非所有的人都沉默,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將國家的命運壓在一個人手中。 實際上,新華社在當時發佈消息後,中國社交媒體上很多用戶或明或隱地表達了反對之意。有一篇「我為什麼想當皇帝——袁世凱採訪手記」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熱傳,但很快遭到刪除。很快,微博啟動了審查機制,大量的微博帳號遭禁言甚至刪號。百度指數上,從新華社下午3點多發佈消息至晚上7點,「移民」二字的指數從不到100飆升至近2500。 李克強在信中回憶,2017年年底,習近平約他在中南海西樓會客廳密談。 習近平對他開門見山的說:「我們準備推動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國家要穩定,強大,必須靠集中領導。」 李克強說,自己心頭一震,意識到這將是一次偏離制度正軌,對國家前途構成嚴重威脅的重大決定。 習近平繼續說,黨和國家正處於轉型關鍵期,領導核心不能輕易更換。這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 李克強回應習近平說:「總書記,改革尚未完成。現在修憲不僅會引發體制內外的不安,也將嚴重損害我們在國際社會的形象與信任。 習近平回答道:「這不是你個人可以左右的問題,是黨中央統一考慮後的決定。大局已定,不容反對。」 李克強再次堅持說:「總書記,我們不能以個人意志取代制度約束。權力必須受到規範,這是我們始終追求的改革方向。」 習近平沉默片刻說:「歷史會證明我們的決策是正確的。」 最終習李二人的談話草草收場。 李克強在信中寫道:「這場會談氣氛緊張,毫無交集。他講集中領導,我談制度體制。他提歷史使命,我說國家信任。」李克強表示,他感覺到習近平對他的警告意味。他反對修憲註定將會帶來惡果。 會後,李克強在國務院系統內部啟動了風險評估機制,並試圖聯繫體制內仍保有良知的法律專家,嘗試共同發出聲音。但李克強也很快意識到,他的勸阻失敗了。 他認爲,這場修憲行為,是對憲法精神、制度原則,以及人民意志的深刻背叛。它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場將深遠影響中國未來政治、經濟、金融、社會與外交五大領域的系統性衝擊。 李克強強調,他寫下這些話,不是為了個人辯護,只是希望將來有一天,中國能夠重新走回正確的制度軌道。人們都能擁有選擇的權力,表達的自由,以及一個受制度保障的生活。 信的最後,李克強寫道:「我努力過,雖未成功,但我從未放棄。國家不屬於任何一個人,國家屬於人民,屬於法治,屬於未來。」 胡力任表示,今天的中國已走到了李克強當年最憂慮的方向,制度失控,集權統治,社會焦慮,信任崩塌。而李克強留下的這封信,早已寫下了對這一切的深刻預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