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李克强讣告凸显习李差异 中国社会的临爆点在哪里?
 
【人民报消息】68岁的中国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27日0时许突然去世,官媒新华社在其逝世十八小时后,才发布了官方讣告。这份长达两千多字的讣告给予李克强怎样的评价?其文字背后又显示出怎样的内部博弈?

李克强讣告被拖延发布?

中国官媒央视周五(27日)早8点10分左右发布消息称,中国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但李克强的正式讣告,官媒新华社直到晚上6点半左右才受权发布。

熟悉中共运作规则的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告诉本台,她对官方的这一做法感到有些奇怪:“就是它急于公布死讯,而不是讣告和死讯(同时发出)。出讣告才是正式宣布某个领导人的去世,它这个做法是有点奇怪的。我后来看了它篇幅又那么长,是不是因为急于要把李克强的文字整理出来,所以他们拖了10几个小时呢?还有,一切当然都要习(近平)看,习要是不看,没人敢把东西发出去,对吧?”

讣告显示当局将"厚葬"李克强?

在李克强的讣告中,首先称其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旅美时政评论人士蔡慎坤告诉本台:“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还是算一个‘厚葬’吧,算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后面也挂了一大堆习近平的尾巴。”

由于李克强的死亡相当突然,外界、尤其是在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猜测。 旅美时政评论人士郑旭光分析,官方对李克强的评价中,虽然没有给予规格最高的“伟大的、杰出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评价,但也给出了规格不低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结论。他也预计,当局对李克强的丧事会大操大办,”这样免得引起各种非议。因为他68岁突然死亡,就很不正常,大家会有各种猜测。这个时候高调举办,就可以洗刷嫌疑。”

对于官方讣告,曾获普利策奖的著名美国记者张彦(Ian Johnson)的评价则是:“我认为文字都是溢美之词,旨在保证没有人能够指责习近平对于李克强态度负面或者很刻薄。”他认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要显示出中共高层内部的团结。

讣告凸显习李差异 郑旭光:或反映李克强家人意见

郑旭光指出,讣告中值得注意的是对李克强第一任总理期间的评价,谈到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还谈到,李克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郑旭光认为,这些内容都体现了李克强与习近平之间的重大差别:“因为在习近平那儿,对外开放是‘关键一招’,他把它矮化了,但基本国策这个提法还不时会出现,在李克强讣告这儿又出现了。”

讣告中还提到“新冠疫情发生后,李克强同志担任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郑旭光表示:“这个应该是李克强引以为傲的一个东西。实际上他和习近平在2022年关于疫情防控是有重大分歧的,两个人的调子是不一样的。他去四川、去武汉都是高调喊话。这个时候才会出现‘习李斗’的这样一个声音。” 他认为,显然这个讣告应该是体现了李克强家人的一些坚持。

他还指出,讣告中说:“李克强同志对人民群众饱含感情,着力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它说‘李克强同志对人民群众饱含感情’,这个是一种很突兀的表述,意思就是某些人没有感情了?大家会把李克强和谁对照?就是和习近平对照嘛!”郑旭光认为,这显然和习近平在疫情期间坚持动态清零,之后又彻底躺平,不顾及人民生命形成鲜明对比。

李克强之死是否会引爆中国民众反抗风潮?

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执行主席陈奎德认为,从讣告中可以看出,当局要把李克强的去世”极力地淡化处理”,以避免高层内部团派等反弹。他说: “这也看得出来,尤其在中共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习近平也不是能掌控所有人的行动。

陈奎德指出,李克强之死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1989年的胡耀邦之死,以及1976年的周恩来之死,以及随后引发的中国社会骚动。但他预计,现在发生骚动的可能性比当时要小:“这种力量并不亚于前面周恩来和胡耀邦去世时的不满力量,甚至比那个力量还要大。但是高压的力量和全面社会控制的力量,也比那个时候要大得多。”

目前,网络上关于李克强之死有各种猜测。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可惜不是你》也被紧急下架。网上还传出关于当局加强言论管控、尤其是大学生的管控通知。蔡霞认为:“所以这些东西都反映出,中国社会内在的矛盾、内在张力达到某种临爆点,而当局是千方百计地把这个临爆点往下压。”

记者张彦认为,李克强的突然去世可能会被许多中国国内人士视为国家高层近期怪事连连的又一迹象,但他的死不太可能如周恩来或胡耀邦去世那样引爆民众不满情绪而引发中国政局动荡。他说:“习近平不是个被削弱了的领导人,也不是其生命快要结束了,他还是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他不会如此脆弱。”△(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3/10/28/78415.html
打印机版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捐助,哪怕3元5元也是鼓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导读
 
 
 

1. 李克强突然去世 网友震惊 感觉风雨欲来 (116,219次)

想当世界领袖?习近平幕后指挥四场战争
2. 想当世界领袖?习近平幕后指挥四场战争 (113,112次)

邓小平与他的小女儿(图)
3. 邓小平与他的小女儿(图) (111,187次)

4. 习近平亲自指挥了哈玛斯战争? (110,335次)

5. 习说李书磊该打屁股 蔡奇主动认错担责 (108,836次)

《南方日报》“纪念”习仲勋 习儿痛斥中宣部(图)
6. 《南方日报》“纪念”习仲勋 习儿痛斥中宣部(图) (98,229次)

蔡慎坤:重要人士透露李克强真实死因令人震惊(图)
7. 蔡慎坤:重要人士透露李克强真实死因令人震惊(图) (95,935次)

8. 报复哈马斯 以色列会不会追杀中共领导人 (85,967次)

加州州长翘著二郎腿见习近平 中共哑巴吃黄莲(图)
9. 加州州长翘著二郎腿见习近平 中共哑巴吃黄莲(图) (84,360次)

10. 历史罕见!李尚福和秦刚双双被免职 成为最短命部长 (84,275次)

11. 习李斗由来已久 「李上习下」救经济 犯习大忌 (83,972次)

疑影射习近平 「勤政的亡国君」中国下架
12. 疑影射习近平 「勤政的亡国君」中国下架 (83,907次)

内幕揭秘:习近平偏爱行宫之谜(视频)
13. 内幕揭秘:习近平偏爱行宫之谜(视频) (83,547次)

习近平全球「点火」 哈马斯奇袭以色列
14. 习近平全球「点火」 哈马斯奇袭以色列 (83,533次)

15. 《新闻看点》爆猛料:哈马斯电话直通习近平办公室(图/视频) (82,159次)

李克强为何难逃厄运 三年前有人预言:下台性命不保(视频)
16. 李克强为何难逃厄运 三年前有人预言:下台性命不保(视频) (81,957次)

宋美龄评二姐: 一生每逢大事必糊涂(下)
17. 宋美龄评二姐: 一生每逢大事必糊涂(下) (81,769次)

习近平与普京成为世界弃儿 有苦难言(图)
18. 习近平与普京成为世界弃儿 有苦难言(图) (81,564次)

19. 罢免国防部长是习近平动荡新趋势的开始 (81,499次)

宋美龄评二姐: 一生每逢大事必糊涂(上)
20. 宋美龄评二姐: 一生每逢大事必糊涂(上) (81,060次)

21. 撑不住了!中共很失望 这些国家更失望(图) (81,052次)

网传李克强灵车在上海曙光医院布置细节(图)
22. 网传李克强灵车在上海曙光医院布置细节(图) (81,019次)

最大敌人姓赵!习派胆战心惊(视频)
23. 最大敌人姓赵!习派胆战心惊(视频) (80,917次)

李克强去世 退位前与习暗战三个细节
24. 李克强去世 退位前与习暗战三个细节 (79,614次)

25. 李尚福秦刚欲举大事 奉李克强为君 导致克强遭暗杀 (79,081次)

习近平为什么单单要对他下狠手?
26. 习近平为什么单单要对他下狠手? (78,964次)

保密法要修改 暴露习近平一软肋(视频)
27. 保密法要修改 暴露习近平一软肋(视频) (78,437次)

中共高级军官蔡铁根为何被枪毙?
28. 中共高级军官蔡铁根为何被枪毙? (78,028次)

29. 习又作梦呼吁官员“勿躺平” 访民: 先把中共解决掉 (77,811次)

邓小平的最恨就是习近平的最爱
30. 邓小平的最恨就是习近平的最爱 (77,276次)

31.  一带一路峰会落幕 专家指习近平继续画饼(图) (77,264次)

32. 华春莹称上海曾庇护犹太人 评论翻车:不要脸 (77,063次)

33. 军队突然出现塌方式崩溃 中共灭亡在即 (76,422次)

蒋中正弃用防弹车VS怕死的习近平(多图)
34. 蒋中正弃用防弹车VS怕死的习近平(多图) (76,003次)

习仲勋晚年为何在深圳住了12年?
35. 习仲勋晚年为何在深圳住了12年? (75,403次)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enmin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