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机版 - 电子报

人民报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两会:江泽民的“德治”遭代表抵制
 
【人民报消息】今年两会前夕,江泽民继他的“三讲”、“三个代表”后,又提出“以德治国”的口号,虽然江始终没能解释出其根本内容。

许多代表委员则私下议论,在现代社会提“以德治国”不妥,不仅是一种“乌托邦”似的理想,更有很强烈的封建意味。中国传统中很多被称为‘德’的行为,与现代社会的‘法制’更是矛盾的。

星岛日报12日报导,一名从事哲学研究的政协委员说:“甚么是“德”,你能为“德”这个字加一个明确的注释吗?德这个字是很抽象的,根本不应用来作为治国方针。”他表示,“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是最早提出要‘德治’,老庄、墨子等诸子百家也都谈到过‘德’,但他们的说法已大不相同,更不用说西方世界对‘德’的看法,中西方讲的‘德’就存在本质上的分别。不知江总书记提出的‘德’又是怎样的?”

他向记者解释说,古人有说:“德配天地者为君”,这是老百姓对一国之君的要求,春秋战国之后多位皇帝都曾以孔孟思想作为治国基础,但在封建社会制度下,人治才是根本问题。封建社会的仁政又称德政,就是建立在皇帝个人的德行之上。

一位曾参与起草新婚姻法的法律专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他表示,‘德’应是人们生活自律的准则,而‘法’则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

中国提了多年的“以法治国”,现在才正慢慢地走上这条路,现在提出“以德治国”并将其和“以法治国”并列,必会影响“以法治国”的实施。

江泽民的“德治”遭到两会代表的公开抵制和否定,这证明江在代表们的心中真的是“江郎德尽”了。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1/3/12/12330.html
打印机版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机版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2001年3月12日
 
 
本报记者
 
 
专栏作者
 
首页 要闻 内幕 时事 幽默 国际 奇闻 灾祸 万象 生活 文化 专题 寰宇 维权 视频 杂谈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