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在朝鮮槍倉郡志願軍總部陵園裏,長眠着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幾十年訪朝的中國人,總是懷着特殊的感情到那裏憑弔。按彭德懷的話說,他是「我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他的光榮犧牲,既體現了領袖與人民的一致,也表現出個人崇高的獻身精神。 生平 ■在同齡人中,有他那樣曲折經歷的非常少見。先後流浪、留學和在東歐參戰,並在國內學農,參加土改,到工廠當幹部,參加志願軍,最後犧牲在美軍投下的燃燒彈形成的火海中 毛岸英,1922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市,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出生後,他隨父母到過上海、廣州、武漢,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隨母親及兩個弟弟回長沙縣東鄉板倉隱蔽。1930年,楊開慧被湖南軍閥逮捕時,8歲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進監獄,目睹了母親與敵鬥爭和犧牲前的慘烈。隨後,他被保釋出獄,翌年被外祖母、舅媽帶到上海交給毛澤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黨主辦的大同幼稚園後不久,小弟去世(還有突然失蹤一說)。黨組織因顧順章叛變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壞,幼稚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稱爲「紅色牧師」的董健吾領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黨的經濟資助中斷。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難時,對兩兄弟的態度變壞。據毛岸英講,兄弟倆曾一度過着流浪生活。後來,董健吾將他們找回,與地下黨接上關係,於1936年託東北軍將領李杜將兩兄弟送往歐洲,隨後到莫斯科入國際兒童院。 在國際兒童院,毛岸英學習認真,不久便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1939年加入了共青團並擔任支部書記。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儘管中蘇兩黨有過不讓中國孩子服兵役的約定,毛岸英仍堅決要求參戰。不久,他找到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軍校學習。1943年畢業時,他獲中尉軍銜,並加入聯共(布),後來回國轉爲中共黨員。不久,他又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在校期間曾到紅軍中擔任過坦克連的黨代表,參加過進軍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鬥。1946年1月,他隨蘇共派往延安的醫生一同乘飛機回國。臨行前,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並贈送了一支手槍,他直至犧牲時,身邊還帶着這支槍。 毛岸英到延安,毛澤東抱病到機場迎接。據中央機關工作的老同志回憶,毛澤東的心情和身體一下子好了許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兩天飯,毛澤東便要毛岸英到機關食堂吃大竈,並讓他到當時著名的勞動模範吳滿有家學種地,上「勞動大學」。吃慣了洋麵包的毛岸英,這時睡農民的土炕,一樣幹起農活兒。1947年春,國民黨進攻延安,他隨中央機關北撤,又按毛澤東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團,在山西臨縣參加試點。他寫信報告父親說,兩個月的收穫比蹲在延安機關學習兩年還多。此後,他又到冀中、山東搞過土改,並參加了中宣部、中央機關保衛訓練班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半個月後,毛岸英與劉松林結婚,毛澤東參加了婚禮,只送了一件穿過的大衣,並對兒媳說:「白天岸英穿,晚間你蓋,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隨李克農訪蘇並當過翻譯,此後又要求到基層。1950年夏,他任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並決心「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同年10月,毛澤東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準備出征的彭德懷,便要求入朝參戰,並得到毛澤東支持。隨後,他到志願軍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祕書。除了彭德懷等幾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幹的年輕人。 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開始,因「志願軍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發報甚多而被美軍測出,認定有重要機關並派飛機前來轟炸。當時,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燒彈落下瞬間,形成上千度高溫。有兩人先後跳出後,木板房便化成灰燼。事後,在兩具遺體中,依據一塊蘇聯手表的殘殼,才辨認出毛岸英的遺體。 毛岸英犧牲當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遺體運回國內。彭德懷雖然難過得一天沒吃飯,還是決定就地安葬。後來,彭德懷又提出爲他立碑,說明他自願參加志願軍的經過,「不愧爲毛澤東的兒子」。毛澤東在與彭德懷見面時也強調「岸英是志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並說「你們做得對」。 背景 ■毛岸英是紅色後代的光輝榜樣。在革命改變舊制度的急風暴雨中,做到這一點也許多少容易些;進入和平建設年代,則難而又難。 ■毛澤東的親屬和好友看望毛澤東時,大家都有一種不約而同的禁忌,就是從不提起毛澤民、毛岸英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紅色後代中,毛岸英是光輝的榜樣。在有着千年封建血統觀念的中華大地上,毛岸英走過的人生道路是共產主義的平等觀教育的結果,也是對舊傳統觀念的有力衝擊。在革命改變舊制度的急風暴雨中,做到這一點也許多少容易些;進入和平建設年代,則難而又難。多少年後,人們講起「毛澤東的兒子上前線」還不勝感慨,恰恰也在於此。 據毛澤民的遺孀朱旦華回憶,多年來親屬和好友們去看望毛澤東時,大家都有一種不約而同的禁忌,就是從不提起毛澤民、毛岸英,以避免引起毛澤東的傷心。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和戰後,毛澤東多次接見和慰問烈屬,心情都顯得沉重,因爲他自己同樣也是烈屬。儘管有些烈屬想遷回親人的遺骨,但是,人們知道毛主席的兒子也犧牲在朝鮮,埋葬在朝鮮,就都不再說什麼。這種領袖帶頭奉獻的精神,恰恰是新中國擁有強大力量的重要源泉。 故事 ■他一向反對特殊化,就某親屬「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的位置」一事,回信表示:「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後了」 毛岸英回國後,一直反對人們因他是領袖的兒子而另眼看待。湖南解放後,他非常懷念當年冒着危險照料自己的外祖母向振熙(楊開慧之母)和其他親屬,經父親同意專門去了一次湖南老家爲外婆祝壽。 不過,面對一些親屬按照舊觀念提出的安排職務的要求,他都不講情面。1949年10月,毛岸英給表舅向三立寫了一封信,就某親屬「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的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後了……共產黨之所以不同於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於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於此。」他又說:「我愛我的外祖母,我對她有深厚的描寫不出的感情。但她現在也許罵我『不孝』,罵我不照顧楊家,不照顧向家,我得忍受這種罵。」他還解釋說:「至於父親,他是這種做法最堅決的反對者。」出於認爲「我本人是一部偉大機器的一個極普通平凡的小螺絲釘」的思想,當抗美援朝的號角吹響後,他便不顧毛澤東身邊的人勸阻,堅決要求入朝參戰。父親也表示支持。 志願軍入朝作戰的決心,是中央在1950年10月才最後確定的,11月上旬之前參戰一事對外還保密。毛岸英因經常回家,並幫助翻譯與蘇聯協商的電文,在彭德懷受命時便知道此事,於是求「彭叔叔」帶他去朝鮮。 毛澤東身邊的人以及負責保衛的李克農都不同意,因爲他們知道毛澤東的家庭在革命鬥爭中付出了多大犧牲,更何況此次要面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火力的美軍,要「鍛鍊」也絕不能選擇這種隨時可能犧牲的地方。毛岸英卻向父親講了自己的決心,得到了支持。然後,他告訴病中的妻子,自己要出遠門。當中南海里的許多人都來勸毛澤東出面阻止時,得到的回答只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還去!」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犧牲當天,彭德懷便向周恩來電告此事。周恩來見毛澤東正患感冒,又在指揮第二次戰役,同劉少奇等同志商量後,暫時壓下電報。直至1951年1月2日,當第三次戰役取得勝利,毛澤東感冒已好時,葉子龍等人才奉命在萬壽路新六所的一樓休息室報告了此事。據在場的衛士回憶,毛澤東聽後怔住了,並一聲不響。周圍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低下了頭,沒人敢說一句勸慰的話。毛澤東的眼圈溼了,卻沒有流淚,過了許久只發出一聲嘆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這時,周圍的人都禁不住流下了熱淚。 (千龍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