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牢控媒体瞒天过海 中国人生活在虚幻中
──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汇集精英透视中共对媒体的控制
【人民报消息】(大纪元记者徐竹思康州哈特福德报导)信息时代中共极权是否还能完全控制媒体?原《人民日报》社论负责人吴国光认为,中共不仅仍然牢牢把握著媒体,而且通过复杂精致的措施瞒天过海,使得生活在虚幻中的中国人对自己看到的东西坚信不疑。因《讨伐中宣部》一文被停职的北大教授焦国标,则宣布将从我做起,打破中国媒体不敢言的无形隔膜。

11月5日是历时两天半的“资讯时代的族群关系”国际研讨会的第一天,来自两岸三地及北美的四十余位中国问题专家学者,汇集在枫叶纷飞的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校园。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和精辟的分析,曝露了中国媒体现况,指出外界对此认识上的误区,展望中国媒体未来。

* 中共新洗脑宣传战术 

实由中共控制的凤凰卫视,以台湾广播员给观众“海外媒体”的错觉。即使时时关注依拉克战争的观众,在萨达姆被擒几日后还浑然不知,并在了解真相后,还不肯相信自己会被骗。此为中共在信息时代,改变洗脑宣传战术,并使中国人心甘情愿地认可的事例之一。

现任加拿大维克多利亚大学中国和亚太中心主席和教授的吴国光,根据中共对媒体的政策文件及官员的讲话,结合实例分析了中共如何巧妙加强其对媒体的控制。

虽然中共不再说“社会主义就是好”了,吴博士说,中国的媒体仍严格遵循“江泽民新闻思想”,即“媒体是党的喉舌”。党性是所有中国媒体都必须具有的,在与党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中共允许其“核心媒体”以下的“子子孙孙”有一定自由。而这一自由恰恰又可被党再利用来包装其宣传,给中国及海外观察家以“中国有新闻自由”的假象,吸引读者并创造收入“养活”党报。

* 新闻工作者的“自律” 与乐不思蜀


专制下的新闻系统有严格的“把关” 体制与“奖罚”手段,新闻工作者还学会“自律”。曾在国内做多年新闻工作的经济学家何清涟详细介绍了这些内幕。

吴国光教授更揭示了中共在信息时代采用的新手段-新闻报导与记者专业化。这又是一箭双雕:专业化使媒体宣传加强竞争性、吸引力与说服力;顺应了新闻工作者寻求专业化的心理,在业务上给其更大游刃的空间,使其不想挑战党的领导,报导“敏感”消息,因此便更自觉“自律”了。

“世界改变中国”是神话?

信息时代是否可以改变中国?学者精英在此问题上更是见仁见智。何清涟教授首先指出了西方国家企图借交流改变中国的两个“神话”:“世贸组织促进中国民主化”的结果是,所有与中国打交道的外国人,不但没能使中国按国际法办事,反而难保自身洁操,“适应”了中共;互联网亦没能促进中国民主化,反而触发了中国劳民伤财的网络控制,给中共进一步控制人民各方面的自由创造了机会。

耗资几十亿美元的所谓金盾工程,已开始为中共通过监视网络,达到控制每一位公民思想的目地。而包括美、加、英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几家大公司,唯利是图地争抢中国这块占全世界四分之一电讯产业的大蛋糕,完全背离了道义,致使一些参与这一项目的人后来一直受良心的谴责,并写书揭露了这些内幕。

吴国光教授举例说明国内媒体根本不能对政府起到任何监督作用:中宣部在萨斯病(SARS)过后,表示它对媒体在此期间的工作“高度满意”,这明显是满意其对党员在灾情中表现的宣传;孙志刚案普遍认为媒体报导引起中央于2003年6月18日取消收容制度,其中可能另有原因,因国务院又于2003年9月26日再次讨论了收容制度,其间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也可能促成了一变化。

网络杂志《观察》主编、普林斯顿中国学社主席陈奎德认为,网上的民间维权和海外舆论的支持,使得中国政府最近不得不“悄悄让步”,对一些因言论而被逮捕人士“从轻处理”。吴国光教授则指出,先抓后放并不代表中共进步了,它根本就不应该抓,况且被放的人境遇已大不如前。而它之所以,也并非完全因外界压力,它应该早就该料到外界的反响,这其中可能另有原因。

* 还媒体于人民 从我做起

尽管中国媒体处于红色铁幕严密笼罩下,陈奎德说他仍满怀希望。

香港七一大游行的召集人的孔令瑜小姐,将今年港人提出“董建华下台”归功于媒体对其的揭露。孔小姐说,事实上,港人应该在6年前就提出这一要求,因董那时就已犯了足够多的错误,而因为媒体没有报导,人民都不知道。

主攻中国政治的三一学院教授兰梦林(Patricia Thornton)特别提到了法轮功学员在通过网络交流信息方面的成绩。下午的讨论还涉及网络在藏人文化中的作用。北美致力于突破中国网络封锁技术的两位电脑工程师先生,何杰克与夏比尔,谈了信息不可阻挡的前景。

因《讨伐中宣部》一文被停职的北大教授焦国标,介绍了被要求“不得见外媒记者”自身经历。他分析中国言论与政治不自由的根源,在于狭隘的小农观念意识。不说话、不交流并不能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要打破中国媒体不敢言的无形隔膜,必须每个人都从内心不承认此种不正常的现象。他决定从我做起,此次美国之行,他就是要见“敏感”的媒体,并采访“敏感人士”。

所有的努力应该会有收获,今日晚与会者将观看反思文革记录片《八九点钟的太阳》。主办此次研讨会的美国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学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早上的欢迎词中说,他希望中国媒体将如八九点钟的太阳。

研讨会还从中国邀请了范亚峰、张耀杰等研究中国民间维权的人士,他们将继续在今明两天讨论这一题目。《大纪元》副主编鹿青霜在6日介绍《大纪元》的情况。据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执行主席宋永毅先生介绍,这样大规模的研讨会每两年一次。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传张德江的红人张东明将升任广宣部副部长 2003/10/3 (18,689次)
人民日报老记者大揭中共控制媒体内幕 2002/3/11 (12,267次)
世界日报:大陆控制媒体手法狡猾 2001/8/21 (10,246次)
中国控制媒体 遭到国际批评 2001/8/11 (11,248次)
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江泽民令强控媒体 2000/8/31 (12,358次)
江泽民有一私生子(多图) 2004/11/4 (74,144次)
升官秘诀!江给李先念送生日蛋糕 郭伯雄为江午睡站岗(图) 2004/11/3 (63,182次)
敢当众向江撒娇的女人 国庆公然向胡锦涛撒泼(多图) 2004/10/1 (53,177次)
上海帮又遭一击!号称世界第一高楼硬停工(多图) 2004/9/28 (41,124次)
120万高干家属境外定居 中共在太平间里化妆(图) 2004/9/22 (43,487次)
江给胡与普京制造摩擦 中央震怒高调处理(图) 2004/9/15 (27,842次)
张艺谋大叫自己是“催奔儿”江才是主谋(多图) 2004/9/15 (31,523次)
江惊呼小看温家宝 各省头儿进京威胁江家帮(多图) 2004/9/13 (48,059次)
政协主席出访忙坏李肇星 贾庆林西班牙见国王闹笑儿(图) 2004/9/8 (36,867次)

昨天最后一忍!小胡这一拳出手漂亮 老江晕菜(多图) 2004/8/31 (50,753次)
江栽在上海!三个胡锦涛和一个江泽民(图) 2004/8/31 (47,591次)
高层小道!江临时取消广安作秀 中央决定把核心捧下台(多图) 2004/8/22 (46,964次)
当众委屈宋祖英!一张老江漂白自己的图片(图) 2004/8/21 (102,575次)
瞬间感悟:阳刚之美 2004/8/16 (15,484次)
玩过了火!越来越刺向自己的江氏民族主义(多图) 2004/8/13 (29,154次)
胡温因势利导占上风 江家帮几次较量势渐弱(多图) 2004/8/12 (41,972次)
受赵燕索赔案刺激 动北京麦当劳店的脑筋(图) 2004/8/7 (25,375次)
胡真急了!疾呼江家帮再搅局中共彻底没戏(图) 2004/7/22 (42,497次)
怕暗杀冒充小胡!新华网揭江泽民面临大洗牌(图) 2004/7/21 (28,543次)
江过继三个“亲儿” 陆军成了后娘养的(图) 2004/7/21 (23,907次)
为裸而裸!“十面埋伏”上映后观众骂声一片(多图) 2004/7/19 (41,814次)
镇不住了!江泽民奔波于济南军区与武汉军区之间(多图) 2004/7/14 (37,534次)
江泽民和沈阳军区关系紧张(图) 2004/7/12 (35,765次)
新华网一则小消息透露中央在掐架(多图) 2004/7/12 (26,600次)
姘头替江第四次找后路 野战军骂咧子要崩军委主席(多图) 2004/7/11 (45,288次)
江泽民四次准备后路揭秘(图) 2004/7/11 (34,972次)
中共官方透露江泽民“为法轮功活着”的几件趣闻(图) 2004/7/11 (36,416次)
11个月清洗两百万党员!中共队伍不减肥有诀窍(多图) 2004/7/9 (34,229次)
内幕!“愿为江背黑锅的女人”临危出马南非 2004/7/8 (29,310次)
曾庆红支招!整治儿媳江泽民耍阴谋打击赵紫阳 2004/7/7 (45,059次)
军委主席险些被军队刺杀 蒋彦永囚车绑架案揭秘 2004/7/6 (36,751次)
新华网这篇文章可厉害 矛头直指江曾杀人(图) 2004/7/5 (31,434次)
这个武器比任何武器都让江泽民恐惧(多图) 2004/7/5 (28,457次)
老江,秘书汤儿泡饭,这才是您最想知道的(多图) 2004/7/4 (27,208次)
高层爆惊天内幕!江九华山抽签引出南非枪击案(多图) 2004/7/3 (39,645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