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政治局拒不執行胡指示!一張象徵中共即將垮臺的圖片(多圖)
 
林凌

溫家寶感到問題實在太棘手
【人民報消息】中共腐敗愈演愈烈,老百姓從開始的憤怒演變成現在的麻木 ,似乎只要不立馬掏他們錢包裏的錢就無動於衷,好象貪官盜竊的國庫裏的錢與他們沒有直接關係。

現在,中共從對法輪功的「羣體滅絕」已經與時俱進到迫害全民。衣食住行那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權,不讓他們晚上有睡覺的地方,再麻木的人也要起來反抗。

貪官污吏有他們的理論:「江澤民能把相當於幾十個臺灣的土地連同幾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送給了俄國來換取自己的利益,難道我們就不能在土地上動動腦筋?」於是,這兩年侵吞土地,強行扒房成了江核心軍事統治時期上演的最火的都市悲劇。

六月初,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在內部公佈:五月份全國除西藏外,都發生了遊行、示威、請願活動,包括257個地級市和792個縣。

四面楚歌,全民反迫害,中共坐在活火山口上等待死亡!

2003年遊行示威信訪情況

中共當局通報了二OO三年全國信訪和遊行示威情況。全年遊行示威等抗爭活動,突破一千萬人次。

2003年,到國務院、人大常委信訪局上訪的,有216475人次;到各部委辦上訪的,有327330人次;到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司法部上訪的,有74792人次。

中共中央、國務院、人大常委會、中紀委,接獲舉報、申訴和建議信函,有1428920件。

到各地省級有關部門上訪的,有4124510人次;到省級司法部門、法院、檢察院上訪的,有764250人次。

各省級黨、政、人大、紀委接獲舉報、申訴和建議信函,有8477250件。

看到這一連串的數字,我在想,中共是否很喜歡天文數字啊,但這些發表的數字可不是他們銀行裏節節上升的數字啊,這可是官逼民反的危險信號!因爲羣衆信訪內容,都是個人權利如何受到損害,舉報的都是黨政、公安、企業的腐敗和不法情況……。

政治局拒不執行損害他們利益的任何指示

中國老百姓真是夠乖的,你讓他吃上半飽,有遮雨擋寒的地方就知足了,胡溫到底下去視察,都震驚得目瞪口呆,老百姓真能忍!但他們也看到這是火山爆發的前兆!


這兩個人的表情實在耐人尋味!
三月下旬,胡錦濤對河北省唐山地區黨政領導,四月中旬又對遼寧省鞍山市黨委對當地職工羣衆、住房拆遷等壓榨行爲的材料上批示:「官在逼民反,民爲生存而反。」

就在胡錦濤做出指示的當口,四月,中共開始實施了對遊行、示威、請願人羣的定性:凡三十人以上爲「組織性」,一百人以上爲「規模性」,五百人以上定爲小規模性二千人以上爲「中規模性」,五千人以上爲「大規模性」;在直轄市、省會市及經濟特區,凡有佔本地區人口百分之五以上的市民參加某主題的遊行、示威、請願,就列爲「突發性事件」或「特大規模性」。

這個定性說明了政治局保護的是貪官污吏的利益,說白了是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拒不執行損害他們利益的任何指示。看着中共要完蛋,胡溫想挽救都無能爲力。

今年五月份示威一百五十餘萬

動向雜誌6月刊透露說,二OO四年僅五月份一個月,據官方不完全統計,全國遊行、示威、請願活動,就有1548000多人次,各省(區)、直轄市的基本情況如下:

北京市: 發生次數 11, 參加人數 800
天津市: 發生次數 22, 參加人數 2600
河北省: 發生次數 148, 參加人數 62000
山西省: 發生次數 212, 參加人數 14000
內蒙古: 發生次數 35, 參加人數 8400
遼寧省: 發生次數 125, 參加人數 74600
吉林省: 發生次數 47, 參加人數 21300
黑龍江: 發生次數 88, 參加人數 62400
上海市: 發生次數 17, 參加人數 2800
江蘇省: 發生次數 164, 參加人數 55000
浙江省: 發生次數 78, 參加人數 38200
安徽省: 發生次數 205, 參加人數 140000
福建省: 發生次數 57, 參加人數 12200
山西省: 發生次數 176, 參加人數 46000
山東省: 發生次數 215, 參加人數 54400
河南省: 發生次數 317, 參加人數 217500
湖北省: 發生次數 184, 參加人數 162100
湖南省: 發生次數 211, 參加人數 134800
廣東省: 發生次數 149, 參加人數 475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發生次數 91, 參加人數 16600
海南省: 發生次數 27, 參加人數 3200
重慶市: 發生次數 48, 參加人數 26500
四川省: 發生次數 178, 參加人數 104000
貴州省: 發生次數 77, 參加人數 18300
雲南省: 發生次數 87, 參加人數 36200
西藏自治區: 發生次數 無紀錄, 參加人數 無紀錄
陝西省: 發生次數 192, 參加人數 72400
甘肅省: 發生次數 28, 參加人數 2700
青海省: 發生次數 37, 參加人數 5800
寧夏回族自治區: 發生次數 29, 參加人數 260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發生次數 67, 參加人數 3400

其中列爲「規模性」的有1050多次,「中規模性」的有1130多次,「大規模性」的有 22次,發生衝突造成流血、毀壞車輛及建築物的有49次。

一張象徵中共即將垮臺的圖片

胡溫去的是農村、煤礦等地方視察,那裏人民爲無生存權而抗爭的事情越來越普遍,而現在發生的很多事情居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首先牽扯的人物就是江核心的兒子江綿恆。

一張北京民衆站在一片瓦礫中的圖片實在令人驚駭,首都人民都到了無處安身的程度,中共還能不垮臺嗎?五十多年前,中共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取得了政權,今天他們依然沿用這個辦法來摧毀中共的政權。


無家可歸的首都市民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驚動陳至立賀國強!重慶市高考滿分作文被判死刑的內幕(圖) 2004/6/23 (29,060次)
上海密集炮火不轟周正毅轟老江 檢察官強烈反彈提出抗訴(多圖) 2004/6/22 (34,048次)
政治局拒不執行胡指示!一張象徵中共即將垮臺的圖片(多圖) 2004/6/21 (38,769次)
千瘡百孔的鳳凰衛視是怎樣從乞丐又搖身變成富豪的(圖) 2004/6/20 (23,755次)
讓馬加爵死去的不是子彈!新華網今天透露真機(多圖) 2004/6/18 (31,428次)
這不是做夢吧?──不反省都不行 2004/6/18 (16,568次)
崛起!江澤民的這兩個「三」不是鬧着玩兒的 2004/6/16 (19,192次)
到時候了!一個您非看不可的重要通知(圖) 2004/6/16 (26,312次)
李肇星挨涮!新華網悄然拿下這個頭版頭條(多圖) 2004/6/15 (21,502次)

殺雞儆猴喻華峰等嚴判 中央激戰引出江澤民賣國(多圖) 2004/6/15 (31,213次)
江澤民形同軟禁!中共政壇上出現三件大事(多圖) 2004/6/12 (42,118次)
一個讓江綿恆笑岔了氣兒的消息(圖) 2004/6/12 (21,798次)
幕僚透露驚人內幕!踩江成爲中共高層健身運動(多圖) 2004/6/11 (24,680次)
江澤民的這一驚人舉動泄露了中共高層計劃(多圖) 2004/6/10 (31,915次)
一次可怕的試探!北大清華在香港出怪題真相揭祕(多圖) 2004/6/10 (23,853次)
胡錦濤八國首腦峰會躲尷尬 江澤民的算盤珠子沒撥弄對(多圖) 2004/6/9 (21,906次)
逼迫楊尚昆之子否定蔣彥永 鎮壓六四之罪江被送進烤爐(圖) 2004/6/8 (34,356次)
李長春嚇癱!二億元造金佛醜聞出口轉內銷(圖) 2004/6/7 (38,340次)
胡啓立沒給好臉子 蔣彥永騎在老江心臟小橋兒上(多圖) 2004/6/5 (41,130次)
這些數字駭人!上海幫不睬總理指揮 國企吞財成無底洞(圖) 2004/6/5 (21,616次)
國稅女局長50萬元美容屁股蛋 軍委主席100萬元美容老臉蛋(圖) 2004/6/5 (31,689次)
新華網六四出了一個狠擊江澤民的新聞(多圖) 2004/6/4 (25,584次)
江私人醫生探聽趙病情 四小時六四錄像胡編亂造(圖) 2004/6/3 (28,751次)
江拍案怒吐八個字!新華網越報導越砸鍋(多圖) 2004/6/2 (34,488次)
江悠哉哉朱肝顫顫 開平作案哪是最大貪(多圖) 2004/6/1 (29,049次)
這篇不尊重六四歷史事實的文章是張良寫的嗎? 2004/5/31 (21,688次)
實在憋不住!幫新華網圖集再添幾張照片(多圖) 2004/5/31 (25,402次)
老江,這是打北京寄來的,轉一圈還得給您寄回去(圖) 2004/5/29 (21,436次)
胡錦濤繞過上海挖福建毒梟 兩省級91廳處級貪官完蛋(多圖) 2004/5/29 (35,627次)
嘿,看着真過癮!一張拍案叫絕的江氏廣告(圖) 2004/5/28 (29,633次)
胡錦濤批示等於瞎掰 最高檢察院官逼民反(多圖) 2004/5/28 (21,837次)
不敢再當江家幫!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請辭(圖) 2004/5/28 (31,985次)
這兩張圖片泄露溫家寶與上海幫的最新戰局(圖) 2004/5/27 (44,260次)
一個驚人消息!老江發賤給阿扁下了跪(圖) 2004/5/26 (23,555次)
陳良宇赤裸裸戳破曾慶紅 大管家上海壓胡溫弄巧成拙(多圖) 2004/5/25 (42,762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