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廣東海域出現「荒漠化」
 
作者:周同
 
2004年6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有著3368公里海岸線的中國廣東省,海洋國土面積差不多是陸地面積的 2.5 倍,但近年來,經濟發展中帶來的各種污染使廣東海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目前全省生態功能較好的海灣、河口、海岸帶已不足 20%,部分海域赤潮頻發,珠江口海域已出現「荒漠化」現象,並有向全省近海擴展的趨勢。

深圳南澳鎮三面環水,蔚藍的大鵬灣、大亞灣一東一西。但是,在南澳食街下面的亂石灘上,橫豎不一的排污口發出陣陣惡臭。大亞灣畔的海岸上漲潮退潮皆是污物:黑色的礁石、污臭的淤泥、漂浮的垃圾,大片大片的塑膠餐盒隨著海浪 不斷衝向岸邊,並在亂石縫裏「歇」了下來。海灘邊有「海水」不斷往上冒,據當地知情者介紹,冒「海水」的地方其實就是一個個屢禁不止、「暗渡陳倉」的非法排污口。

其實,深圳近海污染只是一個縮影。在廣東,許多曾是海洋生物搖籃、鳥禽棲息樂園的海灣、河口、沿岸海域和內陸江段,不僅 80% 受到破壞,不少地方還成了藏污納垢的超級垃圾場,污水橫流、毫無生機的水域更是隨處可見。2003 年,有關部門在珠江口布點取海水各層樣本分析發現,41 個站點僅有兩個處於中度污染,其餘皆爲重污染。專家指出,目前珠江口海域已成爲全國第二大嚴重污染區。

日益嚴重的污染使珠江口附近已無原生性生態海域,喪失生態功能的局部海域「荒漠化」有從珠江口擴展到全省近海的趨勢,海岸帶所特有的生物搖籃、 抵禦風暴潮、淨化環境的功能嚴重退化。

有人指出海洋生態的惡化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接著會以驚人的突變來報復人類。眼下,珠江口海域的「荒漠化」已向廣東人發出了強烈的警惕信號。

提起自海洋的報復,廣東沿海的漁民們感觸最深。大鵬灣畔的漁民說:「這幾年,我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過去漁船隻要駛出幾海里就可滿載而歸;現在就是再開出十幾海里也不一定有收穫。」以前,珠江口海域是 200 多種海洋魚類的產孵和索餌場,但現在這裏已魚不成汛,種不成羣。據統計,近 25 年間,廣東列入國家、省和國際保護名錄的珍稀瀕危水生動植物已擴大到近 400 種!南海著名的萬山、甲子、汕尾等六大漁汛在上世紀 90 年代已基本消失;大亞灣、大鵬灣等近海魚類的「幼兒園」近年亦逐漸消失。

據統計,廣東的海洋捕撈總量已連續 5 年出現負增長。現在,漁船的單產大幅度下降,同馬力的漁船產量普遍只能達到 20 年前的 10%-20%。近兩年,全省海洋捕撈漁船有 2/3 以上虧損,近 1/8 的從業者年人均收入低於省級貧困標準。

除了漁業減產,海洋污染也導致赤潮頻發,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危害越來越嚴重。2003年 5 月,珠海海域發生的赤潮一度綿延 300 多平方公里。白瀝島上兩名養殖大戶談起這場「前所未有的災難」仍然心痛不已:「我們兩家就死了 1.85 萬尾名貴石斑魚」,像這樣的災難在廣東沿岸並不少見。據統計,近 20 年來廣東海域發生的赤潮已超過 100 次。去年光深圳大鵬灣和深圳灣海區發生的赤潮就有近 10 次,這對生計越來越艱難的當地漁民無異於雪上加霜。

日趨嚴重的海洋污染到底從何而來?中國國家海洋環保執法檢查組在廣東檢查時曾指出,生活污水已經成爲海洋環境的重要污染因素。據統計,近年來排入珠江口的各種污水量每年都超過 20 億噸,其中城鎮生活污水佔了近 70%。目前,廣東海域的主要污染物爲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鉛。其中,磷的來源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含磷洗滌劑。

廣東省環保局官員指出,廣東生活污水在廢水排放總量中所佔比重已從 20 年前的 30%-40% 上升到 70% 以上。目前,由於市政污水處理設施不足,全省仍有 65% 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此外,沿海 14 個市還有很大一部分生活污水通過河涌直排大海。2003 年僅珠江攜帶入海的 COD、氨氮、磷酸鹽等污染物就達到 190 多萬噸,這些污染物導致海水營養化程度大大增加,成了誘發赤潮的「元兇」。

 
分享:
 
人氣:11,82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