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秋節的由來(多圖)
 
欣欣
 

大陸八月十五月圓人不團圓

【人民報消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團圓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這也是中華民族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往,無論在哪裏的華人,都會在這兩個傳統節日往家裏趕,爲闔家團圓。

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永遠是「第一次」
現在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中秋節的真正意義,尤其是中共貪官污吏把這節日當作自己斂財收賄升官的好機會,「中秋節」被污染。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孃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佔據溫、臺、明三州時,爲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爲元宵、八月十六爲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爲「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而自從1999年7月20日,中共總書記江澤民爲妒忌心所驅使,鎮壓比中共黨員人數多的法輪功以來,到如今能知道的被虐殺者超過千人,而關押、判刑、勞教、酷刑、送精神病院及流離失所的數十萬人。

團圓月餅怎麼切呢?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融融失去三個親人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而如今,就因爲江澤民對法輪功的鎮壓,四歲的小女孩融融幾經生離死別,接連失去了三個最愛她的爸爸、媽媽、外婆,而他們的罪名就是不放棄「真善忍」的信仰!這樣的孩子何止百個,他們祝誰健康快樂,和誰「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在獨裁中共統治下的大陸,不僅黑心月餅變了味兒,而且中秋節也變了味兒,更成了數以千萬計的法輪功學員和億萬老百姓的傷心節。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9/28/32679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